门窗、阳台、天花板等“零部件”提前在工厂里生产好,运到建筑工地直接拼装成房子。未来3年,这种新型现代化建筑方式将在武汉试点推广。近日,武汉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记者获悉,武汉市将在蔡甸、江夏、新洲建设3个建筑产业化现代园区。
建筑产业现代化,被解释为“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形象地说,犹如“搭积木”。
武汉市建委介绍,建筑产业化与传统施工相比,施工不受季节影响,建设周期可减少约30%,现场工人可减少50%,减少大量现场劳作,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减少施工危险因素。在环保方面,可节水60%,施工垃圾减少约80%,噪音减少80%。
这一建筑模式已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推广近50年。因成本比现场施工高200-300元/平方米,在国内并未普及。
根据《意见》,今年到2017年,武汉将以独立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项目作为试点,鼓励开发商推行这种现代化建筑方式。累计完成新开工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项目预制装配化率(即: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体积占建筑地面以上构件总体积的比例)不低于20%。
试点示范期间,武汉还将建设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三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
2018年起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推广应用期。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项目占当年开工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每年增长5%。项目预制装配化率达到30%以上。
凡是用这种新型建筑方式的企业和项目,都可享受到政府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包括专项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容积率奖励、择优投标、绿色审批等。具体政策有,容积率奖励最高3%,项目预售资金监管比例一律按15%执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