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历来是富民之源、强省之基,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主要支撑,湖北省远谋近施,将传统产业改造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有机结合,力促湖北全省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其中,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轻工业比重不断提升,重化工业、高耗能行业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高于全省工业增速,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7%,低于全省工业增速。升降高低之间,见证了湖北省经济转型趋势,同时亦释放出增长新动能。
转型升级是新常态的核心要求
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认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核心要求,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他表示,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行业品牌化、高端化、市场化水平;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实施“四六十”行动方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产业化规模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湖北省比较优势。
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转型升级质量,湖北省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339”发展纲要。湖北省发改委负责人向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介绍,湖北将围绕推进全省产业发展由工业化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三大转变”。重点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和生产型服务业跨越发展“三项工程”。优先推进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消费品工业“名特优新”增值专项行动计划,冶金、建材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行动计划, “互联网+”专项行动计划,“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加速”专项行动计划,“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产业创新平台能力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和创新人才聚集专项行动等“九个重大专项行动计划”。
改造“旧”,推进结构升级
湖北省发改委上述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表示,湖北传统产业面临调整升级的巨大压力,在经济新常态下不可持续,必须秉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快调整步伐,在新一轮竞争和洗牌中做大做强,特别要抓好以装备、节能、信息化、质量、安全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发展消费品工业,特别是轻工产品、信息消费产品等。
据统计湖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初步成果。上半年,湖北省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行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对湖北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3.0%,较去年同期提高12.0个百分点。
据湖北省发改委介绍,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需重点加强六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重点产业调整。加大组织协调和工作跟进力度,大力推进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医药等六个重点产业,以及冶金、石化、建材、纺织等四个传统产业调整升级,推动相关规划、政策和行动方案的落实。据统计,六个重点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对工业增长支撑作用突出。
二是推进技术改造。发布《湖北省工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改造投资指南》,滚动实施百户重点企业技改示范工程,突出抓好投资过10亿元的290个工业项目。完善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严格工作程序,认真组织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和评审。积极争取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国家“强基”专项、4G和北斗导航示范应用专项支持。
三是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按照“严格、严肃、严厉”的要求,制定年度淘汰落后工作方案,公示淘汰项目,协调工作推进,加强督促检查。
四是引导企业联合重组。继续推进化肥、钢铁、水泥、食品、专用汽车等规模经济领域的兼并重组,引导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结合湖北实际,认真谋划小煤矿的关停整顿工作,超计划完成年度目标。
五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全省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达到11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达到25个。
六是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加强工业能效对标管理,支持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抓好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电石等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政策的落实,推进工业园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虽需政府全力推动,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应对挑战、对自身的产品线进行改造升级显得难能可贵。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采访中也看到一些企业为了赢得市场先机,不等不靠主动谋求企业的转型升级。
作为企业作为湖北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人福医药集团副总工程师李绪荣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采访时表示,企业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同步前进来化解市场危机。完善创新制度,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全员创新;在高端生物技术和高端制剂技术领域中,在引进模仿发达国家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中端普通制剂和原料药技术通过与国内研究机构合作或自主开发实现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管理人员探索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管理创新成果与技术创新成果同等对待;在政策频繁调整、市场环境变化无常时,营销创新尤其重要,鼓励不同治疗领域、不同品种结构的企业独立探索自己有特色的营销模式,走出差异化的经营发展道路。
围绕“新”,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湖北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湖北将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与湖北省统计局7月20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兴行业有提高,对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电子行业上半年增长14.1%,对湖北省的贡献率达12.2%,拉动增长1.0个百分点;汽车行业上半年增加值增长6.4%,较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医药行业上半年增长8.6%,对湖北省的贡献率达2.7%,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
据湖北省发改委介绍,首先加强新兴产业谋划和引导,突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软件、北斗、新材料等具有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点领域,加强研究产业规划。
湖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湖北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分别召开了全省工业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软件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推进大会,逐个研究,重点推进。目前,湖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纳入工信部重点支持的四大区域。推动成立了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谋划推进成立百亿级产业投资基金,加强武汉国家软件名城创建,湖北省软件产业主营收入突破千亿大关,增幅超过40%。
第二,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共性技术中心管理,推动一批共性技术研究及成果的应用。发挥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门户网功能,加强经常性项目对接。
第三,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围绕工业设计、在线咨询、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等领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全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已达20家,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对接“互联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湖北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北省加快信息化建设,深化两化融合,促进产业加速发展。
首要的是协调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宽带网、移动互联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两化融合,按照“两化”融合五年行动方案,打造一批数字化企业,培育一批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大力发展以融合性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以跨界融合衍生出的新业态、新行业、新商业模式,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引领提升产业调整升级,包括研发设计、服务业外包、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应用、物流、电子商务等等。以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动经营模式的创新,依托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推动经营模式创新,有效增强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
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王晓东表示,要抓住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机遇,本着效率优先原则,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一主两副”龙头作用,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湖北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按照统一要求,湖北省进一步加快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高起点搞好园区规划,突出产业特色和产业定位,合理确定园区空间布局,功能配套等;以产业链为纽带,引导产业要素向园区聚集;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以领军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发展,完善和园区产业链配套功能。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湖北采访中接触的地方官员、企业经营者和普通民众,均感受到他们的心声:或是在景气时理性清醒,或是在困难时另辟蹊径,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换来湖北转型升级的良效和经济行稳致远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