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英雄辈出。据史书记载,公元220年原名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魏廷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后因“商贾云集、半于邑城”遂而演变为董市,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近年来,董市镇以冲刺全省镇域经济百强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引领,以“转型升级、率先崛起、强镇富民”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发展集聚区、宜居宜业新城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三区”建设,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宜昌市工业重镇、湖北省楚天明星乡镇、外地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乐园,并成功跻身湖北省百强乡镇,千年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富民强镇 奏响加速发展主旋律
2014年,董市镇实现了经济发展大提速、生态农业重特色、产业升级促转型、招商引资结硕果,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6亿元,增长43.7%,财政总收入达8225万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320万元。
近年来,董市镇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粮棉油、水产、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畜牧业等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目前,董市镇已经形成了以黄金、裴圣、笋子沟村为核心的4.5万亩岗地柑橘水果板块;以平湖、周湖和福星村为核心的2万亩特色蔬菜板块;以曹店、双湖和五岭村为核心的1.5万亩平原湖区水产养殖板块;以泰洲、金龙和五岭村为核心的畜禽养殖板块,实现年生猪出栏17万头、家禽出笼300万只。
2014年,董市镇农业总产值完成20.3亿元,增长20.4%;农民人均纯收入15187元,增长10.9%;粮食总产量6万吨,增长1.9%。
2015年,董市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加大农业投入,并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服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扎实开展“三万”活动。2015年上半年,董市镇夏粮、夏油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6%、4.75%,特色养殖、特色蔬菜产量均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同时,董市镇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力促全镇的项目建设实现大提速,镇域经济实力实现大提升,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化工、塑料、纺织、机械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
2014年,全镇规模工业总产值57.8亿元,增长22.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6亿元,增长68.6%。
此外,董市镇第三产业增势强劲,文化旅游产业初步形成。董市水府庙、枝江沙浪奇观景区已成为三峡旅游线上新的文化旅游景点,年均吸引游客达6万人次。目前,该镇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1家,实现销售额15亿元,其中零售额4.1亿元,重点服务业企业达到9家,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
董市镇委副书记、镇长易礼强介绍说,在经济发展方面,董市镇紧紧围绕冲刺全省镇域经济百强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完成了各项经济发展任务,成功跻身湖北省百强乡镇。
城乡统筹 古镇变身魅力新城
近年来,董市镇主动对接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建设宜昌市级城乡统筹示范镇为目标,启动了镇域规划编制工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扎实做好城镇建设规划布局,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促使新型城镇化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
该镇坚持整体规划为先,投资122万元,由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董市镇全域规划、专项规划、集镇控制性详规以及平湖村、泰洲村、曹店村等中心村的村庄规划。
在城镇规划上,以董市集镇为核心,形成了以金盆山大道为轴线,轴线以北布局产业园和新城商贸组团,轴线以南布局居住和古镇旅游休闲组团的城镇建设格局。
在村庄规划上,该镇以工业征地拆迁、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为契机,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中心居民点(社区)建设,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逐步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社区化。
在建设上,该镇坚持“路网先行、公建先行、安置先行、生态先行”的原则,实施了江滩与老正街、新正街保护性开发工程,新老318国道绿色长廊工程和福星主排渠等城市排水工程、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并配合道路建设工程,完善集镇路灯和城市下水道配套建设。扎实推进镇容镇貌综合整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了城镇品位,环境更加宜居。
在管理上,该镇进一步完善清扫保洁、基础设施维护、日常巡查、“门前三包”等制度,做到垃圾进桶、污水进沟、摊担归位。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拆违控违工作力度,严厉查处乱停滥放、乱搭滥建、乱倾滥倒、占道经营等行为,有效遏制街面脏、乱、差现象。积极探索居民点社区化管理模式,成立社区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管理服务机制,理顺服务人员职责,为居民小区住户提供劳动保障、计生、医疗等公共服务。同时,结合新“三万”,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通村公路养护员、水利设施管护员“三员合一”的新路子,保障农村环境管护保洁机制正常运转。
据了解,该镇还将投资3700万元着力提升城镇形象,全力打造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气息的新董市。
以民为本 民生工程提质扩面
经济发展了,民生投入也“水涨船高”, 董市镇将更多财力投向民生事业,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董市镇委书记姚迎九介绍,该镇积极推进社会化组织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水平,加强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城乡网格化服务,全面推动全镇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工作,惠民措施一一落到实处。
2014年,董市镇民生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方面,总投资220万元新建成的泰洲小学食堂、维修改造的综合楼投入使用;总投资150万元新建的董市小学塑胶跑道成为农村小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改善办学条件,该镇还设立了教育奖励资金。
卫生方面,总投资300万元新建的镇卫生院门诊楼,为镇民提高了就医环境。按照省、市相关要求,配套省市资金30余万元新建了平湖、姚家港、笋子沟、石匠店、桂花5个村卫生室,改建了两美垸村卫生室,全镇所有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产权公有化。
文化方面,该镇投资15万元维修电影院、硬化文化广场、修建门球场;筹资25万元,维修综合文化站。全镇24个村建立了图书室、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各村配备了1万多册图书和音响设备。
社会保障方面,该镇新增城镇就业1024人,增长10.7%,转移农村劳动力1352人,增长61.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6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
该镇同时还争取移民项目资金330万元,用于村庄整治和道路建设,完成通村公路硬化32公里,促进了居民出行条件的改善。
此外,董市镇还扎实开展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工作,组建了董市镇网格管理中心,做到民情在网格中掌握,问题在网格中解决,工作在网格中推进,效果在网格中体现,确保城镇和农村居民“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