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湖北省宜昌市援建温泉县:荆楚大爱滋润各族人民心田
2015
06/17
15:30

最近,接连几场细雨降临温泉县,湿漉漉的天气让这个边境小县宛若仙境,也让正在节节拔高的庄稼喝足了水。温泉人感受着自然界的细雨带来的清凉,同时也感受着荆楚大地对口援疆的“细雨”带来的舒爽:产业援疆中的饲料加工项目,设备已经运抵温泉县;援疆干部引进节水项目,现在正着手生产滴灌带;在近日闭幕的第九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温泉县收获颇丰……

温泉县由湖北省宜昌市和咸宁市对口支援,其中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着称的宜昌市已经援建温泉县16年,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的咸宁市是第4年援建温泉县。随着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全面推进,两地结合受援方实际情况,按照湖北省“双层全覆盖”的援疆工作机制,把大爱的“细雨”洒在边境线长200余公里的温泉县。

为保护生态环境创新引进援疆项目

温泉县曾被古人誉为“灵壤宝地”,被今人称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去年8月,援疆干部向昌碧从宜昌市初到温泉县时,也是这种感觉。

“要是放手引进项目,宜昌市和咸宁市可以引进很多,但温泉县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博州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对项目引进的条件很高,我们不能让任何有污染的项目进入温泉。同时,我们引进的项目最好不要和本地发展的产业重复,也就是说不能让家乡的企业来和受援地企业抢生意。如此,产业援疆的难度增加了不少。”近日,温泉县发改委副主任、湖北宜昌援疆干部向昌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温泉县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使得这里只能发展农牧产品深加工、手工业、旅游业等项目。这几年,温泉县一些本土企业结合当地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投资粮油和肉类加工业,湖北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温泉县工作队便想方设法开发新项目招商引资。比如,引进的香紫苏种植加工项目,开启了温泉县种植香紫苏的先例,现在该县查干屯格镇试种的3000亩香紫苏长势喜人,秋季收获后将加工紫苏油;工作队和华中大学合作开发的饲料加工项目,落户温泉县呼和托哈种畜场。

两地干群结下手足情

温泉大地上,察哈尔蒙古西迁戍边的史诗传承了200余年,戍边文化成为当地现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荆楚精神”中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和忧患意识与温泉县的戍边文化交织在一起,催生的是团结的力量、手足的情谊。如今,湖北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温泉县工作队和受援方一些单位的共驻共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温泉县博格达尔镇幸福社区,工作队捐款3万元,作为帮助该社区建设文化阵地的资金,加深了社区居民与援疆干部团结互助的情谊。平时,援疆干部还和社区居民一起种“幸福林”,一起参加文体活动,援疆医生为社区居民免费义诊。

为了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湖北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温泉县工作队以“双结双促”为载体,推动鄂温两地各族群众深度交往交流交融。除了24名援疆干部外,在宜昌市和咸宁市的一些干部也主动与温泉县的干部群众结对子,如今已结成120对。其中,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听说结对帮扶的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农民乌云其其格办刺绣合作社设备不够,寄来6万元援助款;宜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蔚盛斌和幸福社区副主任热合木都拉结成对子后,经常通过电话、短信、书信进行交流,现在热合木都拉积极要求入党。

“多层覆盖”帮扶惠民生润民心

“从省市领导到普通干部,从两地多个部门到11个县市,再到协会、企业等,都有相应的帮扶单位,多渠道的帮扶在交叉进行。因此,我们的援疆模式已经超过最初的‘双层覆盖’,达到了‘多层覆盖’。”向昌碧说。

在温泉县,从县直各部门,到各乡镇甚至村庄,都有对口的援疆单位。从去年开始,宜昌市和咸宁市相关部门分别与温泉县签订了包括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单体对口援助协议。宜昌市教育部门在帮扶温泉县安格里格镇中学过程中,已到位资金20万元;5月中旬,宜昌市一所小学又与温泉县城镇小学签订帮扶协议。

与此同时,宜昌市、咸宁市派到温泉县的援疆医生,也覆盖到多个单位和领域。比如,援疆干部中的6名医生和8名教师,专业各不相同,他们要在受援地的薄弱领域,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在人才交往交流方面,两地接纳温泉县干部参观考察、学习培训的力度更大了,仅5月份,温泉县就有组织系统、教育系统的十多位干部和教师赴湖北学习培训。成熟的“多层覆盖”帮扶模式,如蒙蒙细雨洒向温泉县所有民生工程,滋润着温泉县各族人民的心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