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新农村建设“桃源模式”探访:湖北最美的乡村
2015
06/10
20:54

村子,叫桃源村;场景,颇有陶渊明《桃花源记》的韵味。

107国道边,武胜关下,沿弯曲小路便看到刻有“桃源村”三字的石门坊。过门坊,顿时豁然开朗:两山之间,一顷平畦,小溪蜿蜒,茶树争绿。往前行,但见柿树遍野,石屋丛丛,鸟儿叽喳……

这里,是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中国传统村落;荆楚十大最美乡村,它居榜首。

桃源美在哪儿?美从何来?

纯正的“农村味”

200多处百年石屋,2万多棵柿子树(百年以上600多棵),散落桃源。推开石屋柴门,青石院落中,一眼石井,两侧花草嫣然。里屋,木梁、桌椅、柴火灶,处处透出纯正的“农村味”和鄂豫农村风情。

卧室里,另一番天地。喷洒了泥浆的石墙挺有艺术范,电视、电脑、网络、抽水马桶一应俱全。

“既古朴沧桑,又功能现代,农民住着舒服。”一直参与桃源村规划建设的广水“一区两圈”办公室副主任易晓辉说,他们请来公益组织北京绿十字和湖北大学旅游学院,制定出“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绿色、文明质朴”的总体规划,对保存较好的石屋基本不动,只对大门、屋檐、门窗等进行功能整修,对坍塌较多的石屋尽量修复原貌。

“不大拆大建、不整齐划一,只是围绕村湾特色修复自然风貌,让农村更像农村。”在广水市委书记吴超明看来,桃源村的美,在于“像农村”、“是农村”。

吴超明说,新农村,还得有文化味。

桃源村,被称为“三界之地”:汉江淮河分水岭,南北分界地,桐柏山大别山分系处,地属中国九大名关武胜关,造就了桃源的文化底蕴。

挖掘关寨文化,改造修建大队部,搭建桃源书院、孝廉博物馆、知青客栈,引来高校教研基地、画家写生基地、影楼拍摄基地……“今年将组织更多的学生来写生。”去年落户桃源村的武汉画家肖华说。

吴超明自豪地说,在桃源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种淳朴的“农村风情”新农村建设新模式,更具生命力。

农民的回归是例证。桃源1600余人六成在外打工,近3年250多人返乡,还有500多人即将回乡。这里的小伙娶回县城的姑娘,已不是新闻。

吸引农民回乡的,是农村美,更是农民富。桃源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阳、武汉及周边游客,除了农家乐,这里的稻米、茶叶、鸡蛋、蔬菜都卖出了好价钱。

“样板间”的魅力

“我这两层小楼,贴着瓷砖,铝合金门窗,烧着电饭煲,不挺像城里人的生活吗?”2012年底,桃源村试点新农村建设新模式时,没少听到这样的议论。

外出打工。赚了钱,少数农民回乡盖起了“小洋楼”。

“望着这些土不土、洋不洋的新楼,感觉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吴超明说,农民向往城里人的生活,但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决不是简单的城里化。

然而,规划、蓝图受到村民冷遇。

两年前,村委会从村民手中租下11间闲置石屋,村干部也带头,改造后的“样板间”请村民参观。

外面的游人来了,都涌向“样板间”石屋,气派的“小洋楼”门前冷落。“别人都爱看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村民们醒悟过来了,去年,村民殷仁坤主动将自家墙上的瓷砖敲掉,喷上泥浆。

为避免村民盲目效仿,桃源村对每栋旧宅一一进行规划。原来废弃的石屋,如今成了香饽饽。“以前8000块一间就卖了,现在8万都不卖。”村民殷修道说。

城镇化,重要的内核是文明生活方式。行走在村里,只见每家门口摆放有两个竹篓。“放垃圾的,一个可回收一个不可回收。”村民吴启全说,“以前垃圾到处丢,慢慢形成习惯,现在村里干净多了。”眼下,桃源村建成了9个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公共厕所、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同期建设,退耕还林,修复水系,使得这里的生态得到修复。

桃源新农村试点,已投入3000多万元。钱哪里来呢?

“广水市财政只投入了100万元启动资金,其他则是整合土地整理、通村公路、水利建设、危房改造等多部门项目资金,放大使用效益。”易晓辉说。

抵挡资本诱惑

“这就是记忆中的农村啊!青山绿水,大树老井,黑瓦土灶。看着星星、吹着山风入眠,听着鸡叫起床。”今年5月1日,武汉46岁的张学涛来桃源村游玩时连连感叹。去年,桃源来了游客近20万人次。

村民回来了。

村民汪海亮在广州打工多年,两年前回乡办起了农家乐,“去年收入超过十万元,比在外打工强,谁还背井离乡呢?”

嗅出商机,资本也来了。

宁波一家公司拟投资2亿元,打造文化产业园;一家公司想投资800万元,建石屋度假山庄;一家影楼计划投资500万元,依托桃源水库建婚纱摄影外景基地……

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孙君表示,桃源如何严守规划理念,在资本诱惑与自然风貌中找到平衡,是当地政府眼下面临的新考题。

广水市给出的答案是,保持田地生产、田园生活,做永远的自然村落。对外来投资,桃源提出了“四不要”:与民争利的,搞房地产的,大拆大建的,有污染的。

武胜关镇党委书记杨甫权说,桃源的选择是“532”模式,即50%村民从事旅游度假,30%村民从事传统种养,20%从事旅游相关服务。与此相关,桃源村将重点放在茶叶、林果、原种稻等绿色农业上,引资兴建采摘园,成立6个合作社,与中百超市等签订长期协议,为桃源村找到保持“农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