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不足,中国进出口增速下滑,占全国外贸总额仅1%的湖北,是否需要做大外贸?
权威人士:做大外向型经济,是湖北调结构转方式的必然选择。
湖北企业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关键在于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市场定位。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湖北的潜在优势才能发挥。去年,我省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九位,而外贸总额排名第15位,做大外贸对于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当前,中央正在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开发,“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湖北外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问:不沿边、不靠海,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哪些硬招?
权威人士:硬招之一,招大商,增加外贸出口主体。河南引进富士康,连续三年出口稳居中部第一;重庆引进惠普发展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去年出口突破600亿美元。去年,我省引进联想等一批大企业后,外贸迅速突破400亿美元,逆势增长16.7%。
硬招之二,构建大通道,铁水公空将有大手笔。不沿边、不靠海,大通道、大平台将拉近湖北与世界的距离。
问:湖北企业走出去,重点走向哪些区域?
权威人士:加快“走出去”,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转移过剩产能,将成为新时期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特征。我省走出去要认真对接“一带一路”、自贸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等我省走出去有基础、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以开放促发展,一直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改革,要着眼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未来竞争,真正解放思想,把湖北打造成内陆开放新高地。
【记者调查】
大开放,将带来哪些新变化
记者 雷闯 刘天纵 实习生 吴茜
洋商品更丰富,通关更便利,出去更快捷……
这些身边的变化,是湖北做大开放型经济的百姓感受。
省商务厅昨透露,今年,武汉力争开通至澳大利亚、东京等国际航线,拿下整车进口口岸资质,让进口汽车更加便宜进入市场……
一系列建设“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的新招,令人期待。
澳大利亚、东京国际航线有望开通
5月底,一列满载俄罗斯石油的汉新欧班列从武汉铁路口岸出发,驶往俄罗斯。
去年4月,汉新欧班列恢复常态化运营后,一年运输货值突破4亿美元,且实现了回头货。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公司除了在阿拉木图、巴黎设办事处外,下半年还将在布列斯特、莫斯科、汉堡等处设办事处,早日实现双向运营常态化。
汉新欧国际班列是我省大通道建设的一个缩影。省商务厅口岸处介绍,我省将全面拓展对外通道,力争开通至澳大利亚、东京等国际航线,使国际航线总量达到37条;开通宜昌、荆州水运口岸至阳逻港长江内支线航线,争取开通武汉至日韩水上近洋航班。
一次检查一次放行,通关更便利
昨日,记者在武汉海关大楼看到,检验检疫机构将签发的法检货物清单通过系统传来后,海关不再向企业出具纸质通关单,直接办理相关手续。
这是6月1日起执行的新规。海关、检验检疫为待检货物提供无纸化通关,比过去节省1至2天。
通关便利化是构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保障。去年,武汉海关在中部率先启动了关区内一体化改革,启动了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
省口岸办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我省将积极推动通关便利化改革,制定出台关于落实国家《“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无纸化报关、报检作业,在全省口岸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深化我省与上海及中部五省区域通关合作项目。
细心的市民发现,武汉的进口水果越来越多。“今后,武汉的国际商品会更丰富、更廉价。”武汉市商务局口岸处介绍,去年以来,武汉先后已获批水果、粮食和肉类进口指定口岸。今年,武汉正在积极申报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一旦获批,进口汽车能直接从欧洲通过汉新欧铁路运到武汉。届时,武汉市民将能买到更便宜的进口汽车。
省商务厅表示,今年,我省将积极做好大平台建设,力争宜昌、襄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早日获批,推动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年内获批,推进恩施、襄阳机场申报航空口岸,推进武汉铁路口岸临时开放工作和十堰公路口岸建设,加快申报武汉内陆自贸区。
【访谈】
中国驻东盟使团经济商务参赞谭书富:
鄂企投资东盟好时机到了
记者 雷闯 实习生 吴茜
5月31日,湖北老乡—中国驻东盟使团经济商务参赞谭书富来汉。
谈及走出去机遇,谭书富支招:“当前,国内国际形势非常有利于鄂企走出去,湖北的产业优势能在东盟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2010年,中国与东盟十国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经贸往来迅猛发展。2014年,中国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4804亿美元。东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地和第四大投资伙伴,双边投资额超过2000亿美元。
谭书富说,东盟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往来,除了高层互访,还纷纷与中国签订系列合作协议,诸多投资领域优先向中国企业开放。
到底有哪些投资机遇?谭书富分析,能源矿产、基础设施、汽车、电力建设、工业园区、农林、旅游等产业,是东盟当前最热门、建设最迫切的领域。“恰恰这些领域,都是湖北的优势。”谭书富举例,印尼有2.4亿人口,该国的粮食却无法自给,大量从国外进口。湖北是农业大省,拥有种子集团等一批优质粮食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优势,去印尼投资粮食种植和加工。
同样,印尼淡水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湖北也是淡水渔业大省,产业技术和专业化程度相当高,完全可以和印尼等国家开发合作;印尼、越南、泰国等汽车零配件市场很大,也为湖北襄随十汽车产业群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目前,在东盟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鄂企数十家,包括葛洲坝、湖北电建、凯迪电力、华中电网、烽火通信等知名企业。
越南是我省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投资伙伴。2014年,我省与越南进出口总额10.11亿美元,19家鄂企在越南投资。
谭书富建议湖北各市州加大与东盟国家对接,尤其是武汉市,北斗技术已在泰国产业化,高新技术在东盟推广具有很好的基础。
新常态新故事
“汉版”摩托罗拉本月将走出国门,今年有望创汇24亿美元——
“Hello,Moto”在汉满血复活
记者 雷闯 刘天纵
1日,在武汉东湖开发区海关报关大厅,联想武汉基地摩托罗拉手机项目部居万军递交了电子报关数据。
这是一批从美国和台湾等地进口的手机芯片和电池,约3万个。
武汉海关透露,自5月11日试生产摩托罗拉手机以来,联想武汉基地每天报关进口的料件都有这么多。“本月15日,‘武汉造’的首批摩托罗拉手机,将正式走出国门,出口美洲市场。”居万军说。
今年将产1600万台“汉版”摩托罗拉
在联想武汉基地,近40条移动终端自动化生产线忙而不乱。
在这里,将1000个零部件拼成一部手机,只需9分钟;每隔20秒钟,生产线就能下线1部新手机。
这是联想国内最大的移动终端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1亿部。
按照联想武汉基地摩托罗拉手机项目部计划,2015年实现1600万台产出,包括4款摩托罗拉新产品,实现出口总值24亿美元。“这只是第一步。”该项目部透露,集团第二步,是在武汉东湖综保区内建立摩托罗拉手机全球生产运营中心及全球研发测试中心,预计2016年下半年试运行。届时,武汉摩托罗拉项目将实现年产能8000万台手机,出口总值60亿美元,解决近万人就业。
武汉有望成为中国手机产业新高地
利用外贸引擎带动内贸发展,是联想武汉基地摩托罗拉手机项目部的战略布局之一。“‘Hello,Moto’这个消失许久的手机铃声,即将在中国市场满血复活。预计2016年起,武汉基地将有10%的摩托罗拉手机销往国内。”联想武汉基地一位负责人表示。
在移动通信刚起步时,“Hello,Moto”曾是手机市场最高调的开机铃声。到3G时代,摩托罗拉及诺基亚等业界大佬,渐被苹果、三星甩在身后。2011年,谷歌以约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经历多次裁员动荡后,摩托罗拉2013年正式退出中国市场。2014年联想接盘摩托罗拉,志在让手机经典品牌,重返最具消费潜力的中国市场。
对此,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收购摩托罗拉后,联想在智能手机上的策略是三步走,第一步巩固中国市场,第二步拓展新兴市场,第三步是进军成熟市场。“我去武汉基地的次数不及武汉市领导多,他们更像是联想的娘家人。”联想移动互联业务一位经理坦言,联想武汉基地从奠基到正式开业,仅用了约一年半时间,不到100天时间就实现了100万部手机下线,创造了“武汉速度”。武汉的人才、区位优势,以及光谷移动互联网上下游的产业链配套,是联想落户武汉的重要原因。
成为中国手机产业的新高地,武汉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