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油脂加工企业大量关停并转
“企业都不好过,现在整个江陵县还剩两家油脂企业。”春雨过后,气温骤降,空落落的厂房更显萧索,祥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长樱望着厂子里的十多个储油罐,忧心忡忡。
“厂子年加工能力5万吨,但去年加工油菜籽不足8000吨,开工率严重不足。”林长樱说,前几年,每年开工都在10个月以上,几十号工人忙得热火朝天,“现在不能比了”。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宏凯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章也坦言,开工不足、经营困难是当前油脂加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据他介绍,2012年,企业还开工7-8个月,2014年只开工5个月,开工率不足50%。
荆州市粮食局一项调查显示,2014年,荆州市16家规模以上油脂企业中,一半的油脂加工企业产值同比缩水50%,其中一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2014年没有生产一斤菜籽油,目前该企业欠银行债务1亿多元贷款,濒临破产。
“还能生存的企业都是依靠国家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徐章说,国家自2008年推行这一政策以来,中储粮每年都会委托地方企业加工、代储油菜籽,企业相应可获得每吨220元加工费和120元保管费。
徐章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每吨油菜籽加工费用为193元,税费约20元,在扣除人工、设备折旧之后,加工方面能够实现保本。而代储方面,按照一年一吨菜籽油120元的保管费用计算,投资建设一个油罐,3年就能回本,因此还有利可图。
原因
价格倒挂盘剥企业生存空间
“国内外油菜籽价格严重倒挂,进而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是企业生存困难的重要原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洪森天利油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正林说。
按照2014年油菜籽临储收购政策,国标三等油菜籽收购价格为2.55元每斤,以38%的出油率计算,相当于每吨菜籽油的成本在10500元左右,而同期市面上售卖的进口菜籽油价格仅为6000元每吨,两者相差超过每吨4000元。
这意味着,一方面,油菜籽临储期间,低于临储价,农民不会把油菜籽卖给企业;另一方面,若企业按照临储价收油菜籽,加工出来的菜籽油在市场上又毫无价格优势。最终,企业“买不到”和“不敢买”之间逐渐消沉。
“更重要的是政策性收储进的多,出的少,加剧市场上国产菜籽油流通短缺,为进口菜籽油腾出了市场空间。”龚正林说,其经营的企业拥有多个省优品牌,但由于国产油菜籽价高量少,现在明显感到国产浓香菜籽油市场正在缩小,消费者更倾向购买进口菜籽油,或者价格更便宜的大豆油。
事实上,面对国内外油菜籽价格严重倒挂的新格局,企业要生存只有两条出路,一种是替中储粮“打工”,挣点保管费;一种是找中粮、益海嘉里等大型粮油企业购买进口精炼菜籽油,然后做成小包装油出售,挣点灌装费。
“两条出路都是沦为他人附庸,这最终会把企业磨得没有竞争力。”徐章说,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为了一吨120元的保管费,不顾实际产能,大量建造油罐设施,造成资源浪费。
走向
促进产业发展还需多方合力
“曾经响当当的企业,现在却沦为靠加工费、保管费来苟且偷生,这绝不是我们经营者想看到的。”龚正林说,国家逐年提高油菜籽临时收储价格,对于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但油菜产业做大做强不能将目光局限在种植环节,有必要将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纳入政策考量之中,尤其是与种植密切相连的农产品加工领域,需要国家更多的关注。
荆州市粮食局产业发展科科长陈修柱也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保护种植者利益的同时,也需要保障油脂加工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应制定市场流通计划,避免过度进口菜籽油,同时要适当增加国产菜籽油的投放量,以稳定市场;另一方面,要对油脂加工企业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其自主收购、自主加工、自主销售,激发市场活力。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张立伟认为,中国的双低菜籽油因油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而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脂加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品牌包装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凤洪说,油菜籽和菜籽油富含多酚、天然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微量活性成分,以多酚为例,它因具有高效抗癌、抗衰老、抗菌等药理、保健功效,被认为有益于人体健康。油脂加工企业精炼优质食用油后,不妨好好利用其下脚料,做好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