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沿江產業園區:地方政府各打小算盤 區域合作亟待加強
2014
12/08
15:06

沿江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成為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在推動產業轉移與落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記者沿江採訪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安徽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北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和重慶市璧山縣工業園區了解到,產業轉移需將國家戰略與當地實際有機結合,細化沿線省區分工協作,實現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企業發展各得其所。不過,也有不少產業園區代表指出,沿江各產業園區首先要實現理念上的對接,沿線各地需破除思想上的籬笆,防止出現各打小算盤,“心知肚明”但“同床異夢”的情況。

上接國家戰略 下接當地實際

記者採訪了解到,沿江各省推動產業發展基本上是對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難免會出現產業布局上的雷同,東中西部需發揮各自地緣優勢,實現因地制宜。上海、合肥、武漢和重慶四地的產業園區結合地區優勢,對推動產業轉承進行有益探索。

上海依托區域大市場發揮專業服務和科技創新優勢。上海市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總顧問陳青洲認為,近年來,中西部產業結構也在調整,成都、重慶、武漢、合肥等地的產業結構和工業水平與上海的距離正在縮小,同時,中西部對東部資本需求也在下降,因為有好的項目就有好的資金。未來上海要發揮帶動作用需體現在專業服務和科技創新上。

近年來,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很快,比如航運金融、服務貿易等,而東京、紐約等國際大都市的發展方向也是專業服務,包括法律、會計、信息等,這是大城市的特點,依托區域性大市場,提升專業服務和科技創新水平。

合肥“東張西望”在創新中承接、於承接中創新。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向東融入、向西聯動”的區域合作目標為指導,著力打造三種產業集聚區,包括先進制造業,國家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

安徽省“皖江辦”專職副主任華克思說:“從引入企業類型看,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市場佔有型,這些企業看重皖江的廣闊市場輻射力,實現企業自身的再布局和再調整﹔第二是資源佔用型,這些企業看中了安徽豐富能源﹔第三是配套型,安徽已經形成了汽車這一主導產業,每個汽車企業的配套企業就有幾千家。”

武漢發揮綜合交通優勢打造物流中轉集拼中心。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李俊說,武漢的優勢在於“九省通衢”、交通便利,物流成本較低。陽邏依托港口發展物流產業,結合正在蓬勃興起的電商行業,以物流優勢實現產業集聚。

2013年,陽邏引入京東電商,形成電商加物流模式。京東把華中區域總部、電商區域總部放到陽邏港。電商不單純是發展物流,也可以把上游廠家吸引過來。通過引入京東,陽邏港吸引了眾多生產加工企業,目前陽邏港已在策劃電商產業園。

此外,京東依托自主研發的分揀系統“亞洲一號”,即實現貨物自動分揀、自動識別、自動流轉系統,將在武漢成立京東全國大數據區域中心。

理念對接溝通思路 行動對接先易后難

企業成功轉移升級,給沿江地區的產業園區帶來了實現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機遇。重慶市璧山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蔣道軍說,園區在規劃之初就考慮到它的最終形態,避免重復投入。在引進產業方面,我們就要發展能夠留得下來的企業,比如機器人產業就是重點發展的方向。因為這是重慶電子裝備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重點,即通過自動化設備的應用來降低用工成本。此外,無污染、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是重點。

不過,多位受訪產業園區代表認為,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道路,沿江各產業園區首先要實現理念上的對接,沿線各地需破除思想上的籬笆,防止出現各打小算盤,“心知肚明”但“同床異夢”的情況。

產業合理布局離不開沿江各省的分工協作。“沿線地方政府無法實現統一協作,關鍵問題出在於利益之爭。”原上海市旅游局局長道書明說,往年每次召開沿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成果最突出的就是旅游行業,因為旅游利益沖突較小,互有需求相互依托。 上海市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總顧問陳青洲說:“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形成規模優勢,中國的市場競爭是常態的,而競爭主要存在於地方政府之間,具體而言是縣級政府之間的競爭,這一競爭出現異化,不但不會促進經濟發展,反而會造成惡性競爭,重復建設,因此加強區域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記者採訪了解到,受訪開發區負責人多次提出要對接上海自貿區,明確改革的方向和路徑,創新管理方法,激發市場活力,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陳青洲說:“改革畢竟有一個過程,要推動沿江產業發展,加強沿江各省分工協作,可以好做的先做,比如旅游、現代服務業﹔能做的快做,比如勞動、資源密集型產業轉移﹔不能做的慢慢統一思想。”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