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姑娘刘玲坐在缝纫机前脚踩踏板,两张淡紫色的貂皮被迅速缝为一体。从她指尖拂过的,将是一件价值1700美元的长款貂皮大衣。这件大衣会在今年冬天,成为一位俄罗斯女士的新装。
这是云梦爱索菲娅皮草服饰有限公司裁缝车间。这个在网络争议颇大的产业,有着不可小觑的外贸拉动力。去年下半年以来,云梦皮草业急速井喷。
亲情招商,皮草军团“空降”回乡
水貂养殖在山东,貂皮加工在河北,外贸订单在北京雅宝城。皮草与云梦的联接,是乡情牵绊。
36家率先入驻云梦的皮草企业老板全是云梦人。之前他们在北京雅宝城做皮草贸易多年,主要面向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外销。“雅宝城200多名商户中,云梦人、汉川人占六七成。”最早回归创业的皮草老板之一占金春介绍,他们创业发家,多为乡亲带乡亲,父辈带子女。他自己是云梦城关镇幸福村人,1994年起先后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做边贸生意,近10年一直扎根北京,还带出同村几十位乡亲。
2012年,在云梦县“亲情招商”感召下,占金春、王亚华、杨华新和鞠长明这4位雅宝城老板做出决定——回乡创业。他们共同投资30亿元,开建中国(北京)雅宝城皮草云梦产业园,并在园内建设各自的皮草服饰加工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占金春说,回云梦前曾百般犹豫,回来后,心里越来越踏实。
云梦的土地成本低。在北京需租赁厂房,给员工租宿舍也像“打游击”。回云梦后,他建起自己的厂房,工人住进自建的两人间员工宿舍,产品能在本地出口退税。“每件衣服增加的30元左右成本,比起1万多元的卖价,可忽略不计。”
在占金春的天佑成皮草服饰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先将运来的毛皮浸湿钉在木板上绷紧,暴晒平整后,再经过毛工、订衫、裁缝等多道工序,制成成品。
做成一件皮草大衣,需30至40张貂皮拼接。32岁的邱青生在灯下给毛皮配色。在我们眼中几乎一样的黑色貂皮,被他熟练地归堆。“有的偏红,有的发青,做久了就自然分辨得出。”每天,他要配三四百张貂皮。
邱青生来自重庆,是皮草企业紧俏的高技能人才。与本地服装厂不同,厂里130名工人中,大部分来自外地。“熟练工基本是四川、重庆、浙江等地的,不少是跟着公司走的老员工,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做这行,初学者从简单的订皮开始学,最快也要一年半载才能上手,本地年轻人不太愿意吃这份苦。”车间经理宋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