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强力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服务、园区平台建设三大工作重点。当前,园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园区发展后劲逐步增强,园区逐步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十二五”时期是工业园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越”,不断提升园区经济实力的关键时期。超前谋划工业园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思路、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措施,对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引领远安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把握“十一五”时期园区发展的现状。
一是园区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工业园区自2006年3月以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为手段,逐步形成以环鸣凤城区为核心,以荷花化学工业园、江北化工产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为支撑的“一区多园”的园区格局。7个工业园总面积达7000余亩。制定了《湖北远安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2006年-2020年)》、《远安县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完成了《湖北远安工业园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石头店建材工业园、汪家工业园、城南工业园控制性详规的编制。荷花化学工业园、城北农产品工业园、万里化学工业园、汪家工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讯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超历史。紧紧抓住第二轮土地修编的机遇,及时调整园区工业用地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控制面积达到10000亩。园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聚集效应日益彰显。
二是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新落户园区的企业和项目在不断增多,累计入园企业62家;现有企业扩张裂变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四大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东圣化工、花林水泥、永安车桥、楚园春酒业四大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日益明显。东圣“836”工程、楚原化工、吉星化工、楚阳科技等项目的建成将为全县磷化工产业的率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安广陶瓷、楚林陶瓷、冠泰建材、盼盼木塑门、星球人造板、微晶石板材、硅酸钙板等项目的建成将有力地支撑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随着永安车桥10万吨铸件一期及其深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远安将成为中西部地区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铸造基地,同时为机械加工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楚园春黄酒、食得福香菇精及食用菌深加工、森源食(药)用菌、奥龙食品、野风食品等项目的投产,将推进远安向全市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迈进。
三是园区发展后劲逐步增强。推进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和组织保障。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在乡镇、县直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下,招商引资的合力不断增强。通过不断总结招商引资的经验和教训,招商引资的思路更加清晰,招商引资的重点更加突出,招商引资的成效更加明显;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企业的质效,落户的企业更加坚定在远安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企业做大做强、滚动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以东圣公司“836”工程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园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留下巨大空间。“十一五”期间预计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亿元,年均递增74%。
四是园区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措施,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加快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出台《远安县人民政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为加快培育和发展骨干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远安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园区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重点更加突出,园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出台《关于应对金融危机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大企业直通车制度和银企对接机制,在关键时刻稳住了企业的阵脚,使企业转危为安;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对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进行了相关的规范;出台《远安县再造审批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工作实施方案》,使行政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限缩短,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效率提高;出台《远安县招商引资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收费减免优惠的若干规定》,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26项,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25项,得到投资者的好评。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工业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支持、企业家创业、群众拥护的良好氛围。
五是园区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推进“工业立县”的重点工作及重大决策创造性地抓落实,在思想认识上同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统一,在行动步调上与县委、县政府保持步调一致;不断增强干部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把干部放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第一线进行磨练,干部的实战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明显提升;树立“有为才有位,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导向,确保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做到“事事有人抓,人人有压力”,干部抓落实的意识和能力有明显提升。
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园区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园区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二是产业层次不高;三是产业关联度不强;四是新的重大项目有待进一步突破。
二、科学分析“十二五”时期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面临的机遇
从外围来看:就全球而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步伐会加快,随着全球经济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持续好转,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就全国而言,国内经济总体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会更加大有作为,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强势推进,以及东部沿海产业的持续转移,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就全省而言,湖北要在中部率先崛起,并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可以预测,“十二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会更高,发展的环境会更好,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会更大。
从自身来看:“十一五”时期,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工业立县”作为核心战略来抓,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重点更加突出,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措施更加富有成效,为下一步的发展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制度的保障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远安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工业的骨架已经基本建立,四大主导产业的雏形已经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为下一步的发展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具有人无我有的资源优势,资源深度开发的空间十分巨大,产业支撑的作用更加明确,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宜保高速公路、城东新区、园区平台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的软硬环境会有重大改善,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上的保障。
(二)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十二五”时期,国家对环保、土地、节能减排的要求愈来愈高,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力度会更大;在加快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怎样把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与挑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木资源会更加稀缺,资源对招商的吸引力会降低,资源的承载能力会更加脆弱,在下一轮的发展中,怎样在保护资源中深度开发资源,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与挑战;随着园区范围的不断扩展,在建项目的相继投产,新的项目不断入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管理干部如何驾驭园区的发展,如何把企业老板变为现代企业家,并能引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把成千上万的农民变成熟练的产业工人,对于我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可以预测,“十二五”时期,全国新一轮的发展潮流会兴起,过去发展快的、基础好的地区,发展步子会愈来愈快,过去基础较差的,都在你追我赶,勇往直前。在这种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压力下,我们如何扬长避短,韬光养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考验与挑战。
三、准确定位“十二五”时期园区发展的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科学规划,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园区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体系升级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环境建设为保障,推动远安工业园区在新的起点上再上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努力建设全省山区一流省级工业园区。
(二)发展重点。1、完善园区平台建设机制,加快园区“扩容提质”步伐;2、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体系升级;3、强力拓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4、突出招商引资,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5、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引导更多的项目入驻园区。
(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新引进入园企业突破100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5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0家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过5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以上,培育上市公司3-5家。到“十二五”期末,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园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20亿元以上;实现园区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100%、园区城市污水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四)主要任务及战略重点。
1、“十二五”时期园区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磷化工产业。以实施磷矿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为主线,以精细磷化工为方向,壮大磷化工产业集群,提高产品附加值,把远安建成全省重点磷化工产业基地。重点支持企业为:湖北东圣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吉星化工有限公司、宜昌楚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宜昌西部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来的主攻方向侧重于磷化工产品的精细化工开发和深加工,往黄磷的下游扩展产品门类,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
--新型建材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建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的初级加工企业,引进生产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重点支持企业为:湖北花林新型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远安星球宜林人造板有限公司、宜昌盼盼木制品有限公司、宜昌武星装饰板有限公司、湖北安广陶瓷有限公司、湖北冠泰建材有限公司。未来的主攻方向侧重于陶土、硅石、林木、磷石膏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发展高档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微晶石板材,丰富板材、型材门类,壮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
--机械制造产业。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及铸造基地,把远安建成全省重要的铸造基地。重点支持企业为:远安永安车桥有限公司、宜昌奥力铸造有限公司、远安万山轻客有限公司、远安科达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未来的主攻方向侧重于引入战略合作者做大做强万山轻客,继续扩大车桥与铸件的生产规模,支持和引导车桥向高端制造业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形成相关配套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
--农产品加工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大户+基地+协会+企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把远安建成全市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支持企业为:湖北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湖北食得福食品有限公司、宜昌奥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未来的主攻方向侧重于食用菌产业的做大做强,支持楚园春白酒和黄酒扩大规模,依托柑橘、大米、茶叶等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环保、健康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大力发展与农产品包装相关的高档陶瓷酒瓶、玻璃器皿、彩印包装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
--生物医药及其它新兴产业。结合远安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立足当前生物医药发展基础,着力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项目。重点支持企业为: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远安分公司、湖北楚阳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天一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泓康药业有限公司。未来的主攻方向侧重于支持宜昌人福药业做大做强,扩大规模,支持楚阳科技向生物医药领域发展,支持湖北泓康药业向中药提取方向发展,引导食用菌产业向生物医药方向扩展;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鼓励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实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
2、“十二五”时期园区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园区建设继续围绕“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步推进、项目突破”的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园区建设瓶颈,完善园区平台建设。一是要抓紧完善现有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二是要全力以赴,优先开发建设城南工业园和棚镇建材工业园,确保签约项目尽早入驻工业园;三是要抓紧编制花林寺、红林、洋坪双路工业园的控制性详规。要充分利用我县二轮土地修编的机遇,在二轮土地修编中做好土地规划调整,为“十二五”时期工业的发展留足空间;四是要认真抓好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完成天然气管网建设,新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优先建设各专业园区的干道、供排水管网和通信线路。“十二五”时期,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达到20亿元以上。
四、优化完善“十二五”时期推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要加大园区平台建设力度。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建设、突出重点、项目带动”的原则,加快新增建设用地的规划工作。要修订和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各工业园控制性规划及行业规划,明确各专业园区布局、产业发展目标,合理设置产业发展区、管理服务区、居住生活区。要注重园区规划与城镇规划相结合、项目建设规划与园区规划相结合,突出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二是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要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对规划的建设范围要一次性规划到位,一次性征地拆迁到位,对重要基础设施要一次性建设到位,提高园区建设效率,提升园区集约发展水平,降低园区发展的行政成本,实现由“引凤筑巢”向“筑巢引凤”的根本性转变;三是要坚持园区平台建设与城镇建设的相互推动。通过园区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城镇骨架,通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交通、水利、环保、城镇、电力等重点项目尽可能向园区集中。坚持集中精力办大事,不断放大发展效应。
(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要始终突出招商引资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确立招商引资的工作目标,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不懈怠,不放弃。要立足于招大商、招大项目、招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持之以恒地引进和培育各类市场主体;二是要准确把握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着力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规范资源的管理,优化资源的配置,在磷矿石、硅石、陶土、食用菌等深度开发上创出一条新的路子;着力推进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充分调动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再次创业的积极性,把矿山企业“二次创业”推上一个新的高潮;着力推动现有企业扩张裂变、做大做强,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形成一批产业突出、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把现有企业的扩张裂变推向一个新的水平;着力引进知名品牌、知名企业落户远安,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支持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资源综合利用,把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三是要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门槛。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不断规范招商引资的工作流程。对于耗能高、污染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济社会效益不好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项目,严禁进驻园区,不断提高入园项目的质量与水平。
(三)要加大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力度。环境建设是伴随“工业立县”进程中的一个永恒主题。环境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十二五”时期,要把环境建设作为一张重要的名片进行打造。一是要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要强化对“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的认识,大力宣传创业者的先进事迹,大力表彰服务工业项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在全县上下营造推进“工业立县”的浓厚氛围;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推进“工业立县”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则止。要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高效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用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取信于客商;三是要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要加大政银企合作的力度,重大项目的引进要邀请金融部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项目的论证与考察,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对于行之有效的政策,要一以贯之地执行;对于外地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要扬长避短,为我作用;对于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要大胆探索。五是要进一步营造人文环境。企业家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努力营造“鼓励竞争、激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切实让想创业者敢创业,会创业者能创业,善创业者创成业。
(四)要加大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一是要强化园区平台建设的保障。“十二五”时期人力、物力、财力要进一步向园区倾斜,特别是要抓住国家的重大政策机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尽可能向园区集中,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步伐;二是要强化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的保障。按照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发展项目优先申报、融资贷款优先支持、土地利用优先纳入规划的原则,对全县的一批重点企业进行优先扶持,鼓励其做大做强;三是要强化为磷化工企业配置资源的保障。要严格实现磷矿资源产销对接,满足县内磷化工企业生产需要。与此同时,要加大磷矿资源与县内磷化工深加工企业配置的力度,加快磷化工企业扩张裂变的步伐,尽早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形成现实生产力;四是要深化资源的管理。要进一步探明县内硅石、方解石等资源状况,借鉴磷矿石、陶土的管理经验,加强对硅石、方解石、林木等资源的管理,为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保障。
(五)要加大人才建设的力度。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十二五”时期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一是要培养一批经济管理干部。要通过到先进发达地区挂职、企业一线锻炼、综合部门交流、高等院校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事业心强、政策水平高、懂经济工作的管理干部;二是要培养一批企业家。要通过到大企业挂职、定期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政策激励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懂经营、善管理、善于开拓的企业家;三是要引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要建立健全工业企业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从速从简办理引进才人的相关手续,切实解决好引进人才的各种后顾之忧;四是要培养数以千计的产业工人。要进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围绕全县产业发展,系统化地培训产业工人,鼓励农民就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