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年来,郧西县抓住“东桑西移”战略机遇,通过完善政策措施,提升科技服务,延伸产业链,科学制定发展目标,使蚕桑产业逐步提质增效。
62岁文胜斌是郧西县马安镇石塔河村八组老党员,这几年看到村上的蚕桑基地已成规模,而养殖农户不多的现状;今年在村上的支持下,一下子养了6张蚕;村委会把所有的房子腾出了,供他养蚕。5月27日,县农业局长徐光普和马安镇党委书记宴广江带领技术人员,来到文胜斌家,指导他搞好春蚕生产。
【同期:蚕农:文胜斌:我喂了6张蚕,为了带头把蚕养好,保证有经济效益,通过我养,引导大家都养。】
六张蚕,就是近20万条,技术人员最担心的就是蚕多,一是密度大,容易造成相互伤害、感染疾病;二是人忙不过来,养殖水平就跟不上;徐广普和宴广江现场决定:村上在腾几件房屋供老文养蚕,技术人员必须吃住在这里,帮助老文把春蚕养殖好,要签订技术服务军令状。马安镇是郧西县桑蚕产业发展重点乡镇,今春养殖春蚕260张,虽然在数量上和去年不相上下,但是养殖农户增加了30多家,这是按照全县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的总要求来操作的;在同技术人员签订的责任状中,提高单张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就是重点之一。
【同期:马安镇副书记:何进先:今春,我镇桑蚕采取了一包一,多包一的形式,主要抓好春蚕的养殖,目前养殖形势非常好,效果明显;共养殖了260张,组织技术人员巡回指导,确保增产增收。】
郧西县在发展桑蚕产业上,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项扶持政策”的要求,成立了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不断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政策、资金扶持,狠抓蚕桑栽植、科技服务和桑园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在蚕桑基地规划布局中,按照“统一规划、择优布局、分户经营、规模发展”的原则,突出“相对集中布局、好田好地种植”,实现了桑园向规模种植、重点发展、集约经营方面的转变。同时,将蚕桑发展集中布局在最适宜的7个乡镇30个村,着力建设蚕桑专业村。目前,全县30个蚕桑重点村中,规模面积在1000以上的有6个村,初步形成了马安镇的石塔河村、下川村、六郎乡的罗坡垭村、将军坪村、景阳乡的十里牌村等三个蚕桑经济带。
为切实解决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不高这一难题,郧西县农业部门
大力实施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开展了桑园高产、单张优质创建活动。县蚕桑办和湖北中绫丝绸公司抓住国内外茧丝绸市场价格逐步回升的机遇,积极创建千亩高产桑园,实施标准化蚕房建设改造、蚕桑试验示范课题等项目,加强种桑养蚕科技培训,大力推广新型蚕药具,实行种桑养蚕大户奖励政策,积极主动搞好蚕茧收购协调服务。共完成标准化桑园高产创建2万余亩,建设标准化蚕房一万多间。通过实施蚕桑提质增效工程,开展桑园高产创建活动,促进了全县蚕桑产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