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立足特色延伸产业链 ——宣恩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观察
2014
05/03
11:53

 4月22日,记者在宣恩县伍家台贡茶科技产业园看到,园内拥有现代化设备和多功能展示厅。这是该县将贡茶加工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刚刚建成的贡茶科技产业园,旨在使全县贡茶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彰显宣恩贡茶文化。该县贡茶加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宣恩县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质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为农产品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而该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其中,伍家台贡茶、贡水白柚、富硒贡米、黄金梨、大派火腿等产品更是成为该县优质农产品的“金名片”。

近年来,宣恩县充分利用农业大县的优势,不断发展特色农产品。目前已发展以沙道沟镇、高罗乡、李家河镇为重点区域的贡水白柚,以万寨乡、椒园镇、晓关侗族乡为核心的贡茶经济带,以珠山镇、长潭河侗族乡、椿木营乡为主的药材和反季节蔬菜种植业,全县不断优化“南果、北茶、高山药”的农业产业格局,宣恩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农业特色产业的大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便显得极为重要。该县紧密结合实际,通过引导、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当前正是春茶制售旺季,记者来到宣桃茶叶有限公司加工厂,看到厂房内一条长达几十米的茶叶生产流水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们也正将新鲜茶叶从流水线一端入口倒入,厂区内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集茶叶收购、加工、销售及外贸出口为一体,融“产供销、贸工农”于一身的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全县大大小小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含个体企业)达到542家,产品门类涵盖茶叶、粮食、油料、酿酒、饮料、果蔬、食品、肉制品、饲料、竹木工艺等加工产品,实现工业总产值22.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1.98%;实现利税1.37亿元,同比增长34.3%。

据县农业产业化办负责人王真元介绍,早在2011年以前,该县就已拥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50余家,但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10余家,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不超过50家,且绝大部分都是茶叶加工企业,而蔬菜和果品加工企业数量很少,精深加工企业几乎没有。

尤为让人遗憾的是,贡水白柚作为极具宣恩特色的农产品,其皮薄肉厚、易剥皮、无苦涩口感,深受大众的喜爱,但因缺乏规模精深加工企业,产品只能隐居深山。

除了贡水白柚,作为县域特色水果黄金梨、柑橘等农产品也遭遇相同的命运。即便是情况稍好的茶业加工企业,也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短板,致使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由于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呈现规模小、水平低、经营管理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难以成为宣恩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素有“中国贡品之乡”美称的宣恩,农产品加工业却无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产品加工从特产中“挖宝”便迫在眉睫。

近年来,该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同时,还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在发展中,该县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山区特色资源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农业产业化为平台,实施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销售,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目前,该县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宣桃茶叶有限公司、湖北谭家村酒业有限公司、湖北亦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成长,填补了果品深加工的空白,优化发展了畜牧、茶叶以及其他农产品加工业。

据统计,2013年全县产值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77亿元,实现利税7884万元,同比增长63.5%。数据显示,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摸索,该县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伴随着该县以茶叶、水果等特色生态产品加工为主的宣恩椒园生态产业园不断建设与完善,该县农产品加工业正朝着多样化、优质化、纵深化方向发展。“今后,宣恩县将进一步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建设并形成一批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构建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县长习覃坚定地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