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凤飞”的力量 ——来凤汇聚资源兴产业
2014
04/30
13:35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恰如当下的来凤。

4月22日,记者一行走进来凤,沿路桐花烂漫。比桐花更让人为之一动的是火热的产业项目建设场景:投资2800万元的腾升香料项目二期工程6月建成投产;投资1.5亿元的翔奥电力器材项目建设顺利进展;年产3000吨泽晶粉丝生产线厂房将投产……

一季度,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开工100个,其中续建54个,新开工46个,完成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31.8%。

近年来,来凤汇聚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上奋飞。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亿元,增长78.2%,增速均为全州第一。

产业崛起,让来凤实现武陵山区经济强县的目标愈来愈近。

瞄准资源优势,整体开发,推进农林纵深发展。

来凤产业链建设,不得不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来凤藤茶。

1公斤藤茶在市场上最高卖到两万多元。

在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下,藤茶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4月22日,记者在桂花树工业园凤雅藤茶车间看到,机器飞快运作,经粉碎、烘干、焙制、包装,一袋袋60克的速溶藤茶下线。“每年可加工藤茶1000吨,一条生产线可年产袋泡茶1.5亿袋;新建的车间主要用于提取高纯度藤茶植物黄酮,年产量可达50吨,每公斤可卖到3800元,年产值可达1.5亿元。”该公司执行经理谭爱东介绍。“去年仅藤茶(干茶)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2000多万元,今年预计近1亿元。”谭爱东说,“种藤茶当年可受益,零成本;5月开采,摘期长,发苗子老百姓抢着领!”

目前,全县“野转家”藤茶种植面积1万亩,到2020年全县藤茶种植面积可突破10万亩,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茶叶龙头加工企业达2至3家,茶叶销售收入可突破10亿元。

目前,自主研发藤茶系列产品12种,藤茶挂面、藤茶红酒等深加工产品29种。

藤茶只是全县调结构、提效益的一个缩影。纵观产业布局,北茶、南油、城郊菜、山上林与药,立体开发特色鲜明。

目前,该县建成涵盖特色蔬果、茶叶、桑蚕、中药材等总面积达50万亩以上的农林基地。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效益显现。一季度,全县涉农企业实现税收2212万元,同比增长8.6%。

来凤,森林覆盖率62.7%,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适宜大力发展养殖业。

品牌是竞争力,“富硒零号土猪”“阿塔峡土鸡”等畜禽产品国内市场备受青睐。年产值逾2亿元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安普罗公司上市财务审计、二次答辩已经通过,即将在美国上市。

2016年,畜牧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达15亿元,“富硒零号土猪生产大县”和“土鸡养殖大县”不是梦。

以“一区三园”为支点,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助推经济腾飞。一季度,来凤工业总产值达8.18亿元,同比增长13.1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12.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52家。

方解石、萤石等非金属矿为重点的新材料,生物质能发电、页岩气为代表的新能源,生姜、“零号土猪肉”为主的食品加工,水泥、竹木板等为主的新型节能建材,土家织锦、漆筷等为代表的民族工艺品,五大产业集群挺起工业发展的“脊梁”。

来凤,能源资源丰富。清洁能源产业链建设是亮点之一。

记者在来凤绿水四合工业园看到,凯迪生物质燃烧发电厂外,杜鹃殷红,翠竹茵茵,几乎没有噪音;车间,快速运行的双行传送带上,输送的是循环利用的农业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绿色能源”。不远处,82米高的烟囱顶,看不到烟尘。公司副总经理邹文祥告诉记者:“项目环保资金达1200多万元,已实现零污染,由环保厅在线监测。”

这个环保生物质能源项目总投资3亿元,已投运两年,年发电量2.25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5.1万吨,创税达1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约7500万元。

邹文祥说:“公司目前建了34亩的原料基地,利用边角废料发电,灰烬提供给钾肥厂做原料,真正形成了一条集炼油、发电、化工于一体的绿色循环经济链。”

这个项目是全县以项目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财政、农民双赢的样本。去年,全县完成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近12亿元。

目前,全县水能年发电量近3亿千瓦时,产值达2亿元;风能、页岩气、太阳能开发等能源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勘测。到2016年,清洁能源产值将突破10亿元。

目前,所有园区企业及基础设施累计投资突破50亿元。

凤翔于千仞,择梧而栖。今年,全县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培育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5家。

山水摇曳古镇风情,这是对湖北旅游名镇——百福司的第一印象。卯洞风光藏于其间,千年酉水淌过洞来。

4月22日傍晚,记者漫步在酉水岸边1600米的长廊上,穿行在青石板的街巷,古香古色的长椅,镌刻的民俗文化,回荡的摆手舞歌声,浓浓的山水古韵,稍不留神就把人牵入江南梦里。

副镇长李东生说:“这正与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的‘记得住乡愁’吻合。近年来,百福司以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为着力点,打造旅游名镇。目前,旅游生态小区、摆手舞文化广场、酉水文化长廊、土家美食街、星级旅游宾馆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有的已投入使用。”

75岁的田永六感慨:“去年前,这里还是烂岩壳,一年来,政府舍得花精力,把这里建成了花园,住着舒服。”

在来凤,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的旅游乡镇远不止百福司一个。

走古道、听古戏、品古杨梅……三胡乡的杨梅古寨景区,18个景点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这个古杨梅群落里,以观光休闲、农耕体验、文化寻根为主的黄石景区正在打造,目前,累计投资1亿元以上。

在建的喳西泰水城项目,计划总投资13.4亿元,一期工程即龙凤文化中心将在9月建成。7年后,一个独具魅力的武陵山土家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全部建成。

近年来,该县以“全国商旅文创新发展试点县”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机遇,全域性、全产业、全要素、全价值、全时段的旅游产业链建设正酣。

今年,来凤旅游将亮点纷呈:仙佛寺开光、喳西泰水城开城、杨梅古寨(黄石)开园、百福司古镇开游。其中仙佛寺景区,填补了恩施州及湘西、渝东地区佛教文化旅游的空白。

来凤正着力打造武陵山区佛教圣地、武陵山区旅游集散地、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