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特派记者 蔡木子)时隔4个月, 中国工程院27位院士专家再次把目光投向湖北武汉。
昨日,武汉市加快光电子信息与生物健康产业聚集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院士专家咨询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市首度就产业发展问题,集中咨询国内顶级专家的意见;也是继去年9月我市就2049远景规划咨询院士专家意见后,再次赴京引智。
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市将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式发展重点。27位院士专家就这两个议题为武汉把脉献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武汉一向注重规划,这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践创新驱动非常有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周济说,光谷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当下,武汉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光谷所面临的机会多、诱惑也多,但要“牵牛牵鼻子,打蛇打七寸”,有所为有所不为,聚集式发展;在做产业规划的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强调计划经济的倾向,避免片面强调GDP导向。
“有大事问院士,做规划找专家,这已经成了武汉的传统。”唐良智感谢院士专家对武汉的一路支持。“很多院士专家就是光谷的‘催生婆’,让我们觉得亲切亲近、感动感激、敬仰敬佩。”他仔细记录下110余条建议,要求充分吸收专家意见后,对规划纲要进行修改完善。
唐良智说,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时曾明确要求,湖北“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湖北走前列,武汉要先行;武汉走前列,新兴产业要先行。推动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是武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武汉和光谷都要把创新作为城市灵魂、作为城市进步最重要的一张牌。既“请智”也“请人”。他同时邀请各位院士专家,带着课题、带着项目、带着团队,多到武汉走一走、看一看,把更多高精尖科研成果放在武汉转化。
市领导冯记春、胡立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与会。
我市将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式发展重点: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加快光通信、激光、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三大优势产业高层次发展,集中力量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及互联网、光显示、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光照明四大潜力产业跨越发展,大力推动软件及信息服务、光服务两大高技术服务业突破发展。在生物健康产业领域,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和生物医学工程,加快发展生物能源、现代健康服务和生物农业,超前布局生物服务和生物制造产业。27位院士专家为武汉开出药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周济
利用优势加强产业融合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最根本问题在于科技和产业之间的平衡。对于一个区域而言,成功的开发区一定在积聚方面做得比较好。
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健康产业融合还要进一步加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武汉市特色产业,如果能和生物健康产业结合起来,后者会有很大空间。所以我觉得这一块强调的不够,现在就是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将来健康的服务是大产业,这方面武汉应该利用其优势。
此外,GDP不宜太强调,我们肯定跨越式发展,但是一定科学式发展。对于指标可以分成对内、对外,内部有奋斗目标就行,特别强调不以GDP为依据行不行?更多注重质量效益。GDP已经不足以像当年那样振奋人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
要有让企业怦然心动的政策
产业规划,最重要,是要有点让企业怦然心动的东西。
生物医药行业要以合规合法论事情。即便这个创新产品已经开发出来、药监局给了批文,但是离到病床边上让老百姓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两个关口要过:
第一,物价要定下来,否则医生没法开药方。创新产品要定价格,往省市跑要花巨大的精力,快的一两月,慢的可能很长时间没有拿到。如果武汉能出一个规定,凡是创新产品报物价,30天就批复,那么必然有一大批企业会去武汉创业。第二,产品进入医保。
如果这两个东西武汉政策有明确的交代,我第一个就给我们校长汇报,就到武汉开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