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十堰市大力推进农业与京津冀等受水区全面对接,巧借发达地区的资源,促进山区农业转型发展。
一、抢抓发展机遇,全面开展对口协作。坚持“一园区、两基地、三合作”的协作方略,加快推进十堰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园区”就是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度,搭建招商引资和协作平台;“两基地”就是建设服务京津冀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专供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外埠基地,让北方人既饮丹江清水,又吃十堰山珍。“三合作”就是深入推进农业经贸合作,促进十堰农产品进入京津冀超市;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借力发展;深入推进项目合作,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奋力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在又好又快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更好更快发展。
二、着眼服务北京,打造北京“厨房”。通过与北京等地建立良好的对口协作长效机制,大力实施茶叶、核桃、中药材、山羊“四百万”重点特色产业工程,启动实施“655”农业振兴计划,把茶叶、生物医药、林果业及酒类饮品业和特色粮油打造成综合产值过百亿元的生态健康产业,初步实现重要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建设目标,将十堰打造成北京人的“厨房”。
三、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北方生态休闲“大氧吧”。发挥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打好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牌,以武当山为龙头大力发展旅游业,突破性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大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美丽乡村”和国家级、省级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仅向北方供水,而且向北方供氧”,吸引更多人来十堰观光休闲,把十堰建设成北方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和享受自然的“大氧吧”,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