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吴家山正式“晋升”国家级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前,郑州航空港也通过国务院批复,成为首个国家战略层面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中部地区,两座国家级临空港比邻而居。
但令武汉尴尬的是,2012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 15万吨,同比增长47.07%,首超武汉天河机场,成为中部第一。
再加上全球航空货运整体低迷,货运本身又有排他性,两地短兵相接似乎已成定局。
强邻在侧,武汉临空港的成立,能否给武汉民航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河南:夹缝求生 规划先行
河南、郑州对航空货运的重视与支持,全国罕见。
2010年,河南将中部首个综合保税区放在新郑机场隔壁,无缝对接;目前郑州航空发展专项资金,补贴已达7亿元;京广高铁开通,去年机场客运饱受冲击,郑州耗资数千万元免费接送本省旅客到机场乘机……
武汉民航人士透露,2010年郑州打造航空港时,客运、货运远远落后于武汉、长沙。梳理其崛起路径,不难发现,在给钱、给地、给政策的背后,是先人一步的顶层设计、清晰可行的发展思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资源调配模式。
“郑州综合保税区的成立,是关键一步”,该人士介绍,综保区成立,引来富士康及大批配套企业入驻,为航空物流提供充足货源。有了货源,大量境内外航企入驻,频开航线。航线一多,又吸引着更多企业入驻。
航空货运与临空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令郑州航空港不到3年,就成为河南首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聚区。航空港还带动了河南外贸爆发式增长,2012年外贸总量突破500亿美元,增幅位居全国第三。
湖北:两市三区应成“合力”
在湖北、武汉,千万级机场、综合保税区、富士康,样样不少。而且,天河机场周边黄陂、东西湖和孝感三地,打造临空经济区的热情绝不亚于郑州。
除东西湖区外,黄陂区坐拥天河机场,一直都是临空经济区的核心。目前,总投资80亿元、规划面积总面积1.3万亩的盘龙航空城,建设正如火如荼。孝感市则打出“不是武汉,胜似武汉”的宣传语,规划了10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拟建成以航空、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商居为主的30万人规模的临空新城。
民航人士提出,两市三区争造“临空港”,应该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建设、相互竞争。
去年年初,民航湖北安监局就向省政府建议,打破跨行政区划,成立领导协调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对武汉、孝感临空经济区进行更为有效的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尤其是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布局、项目引进,应以符合武汉天河机场总体规划为前提,避免造成经济建设与机场运行安全的矛盾。
如此模式,并非没有先例。2008年为重振长江水运,我省成立武汉新港管委员,统一管理武汉港及鄂州、黄冈、咸宁部分港口,2年间货运吞吐量就突破亿吨,居长江中上游第一。
后劲:电商快递与“港区联动”
临空港发展,产业是命脉。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设计机构,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但吸引像富士康这样的大企业,从招商到投产,周期至少三五年。
武汉目前最有可能提供大量航空货源的联想(武汉)基地,需2014年底才能投产。1年多的空档期,如何填补?
湖北机场集团副总朱学庆提出,发展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将成为临空港发展的后发优势之一。
昨日,武汉临空港开发区人士介绍,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内已民集聚大量相关企业落户。快递业中,包括DHL、美国安博、顺丰速递、德邦物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已有80余家,物流业增加值近百亿元。以亚马逊、苏宁易购为龙头,也吸引了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正形成一个巨型电子商务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