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由武汉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发展局)主办的全市科创中小企业培育现场会首场会议在江夏区召开。九派新闻从会上获悉,目前江夏区政府投资基金已累计参股设立26支子基金,总规模726.71亿元,专精特新企业数全市第三。
位于江夏区的安湃光电生产厂房。图/九派新闻记者 王晶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位于江夏区的安湃光电和阳光创谷。安湃光电成立于2022年,核心业务是薄膜铌酸锂光调制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已研发完成可支持3.2T超高速光模块的薄膜铌酸锂芯片,业内领先,可为AI大脑打造高速“神经元”。
阳光创谷位于江夏区的核心地带,作为武汉市首批启动的“创谷”之一,其承载着推动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任,园区汇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涵盖无线互联网、智能测控装置等多个领域。
会上,东湖高新区企服局、江夏区经科局、洪山区科经局、江夏科投集团分别围绕“如何打造中小企业特色园区”“如何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如何依托高校资源培育科创中小企业”“产业资本如何助力地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主题分享,各区互相学习培育中小企业经验做法,与会市直部门有关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科创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九派新闻了解到,江夏区在借助1+5政府引导基金培育科创中小企业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截至目前,江夏区政府投资基金已累计参股设立26支子基金,总规模726.71亿元;基金直投项目达18个,投资规模达4.395亿元;子基金已投项目230余个,江夏成功引入返投落地项目59个,总规模约84亿元。该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仅次于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位居全市第三。
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是武汉实现“三个优势转化”的重要力量。武汉出台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七万工程”,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民营企业总量突破100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新登记企业中“四新”企业占比超六成;民营企业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占比超过七成。去年一年,武汉上市的4个行业“第一股”均为民营企业。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武汉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9,连续3年实现进位。
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武汉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发展局)开创性设置上市办、基金办、场景办等机构,建立中小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库,一对一开展上市跟踪服务,建立并动态更新企业项目库、政府引导基金图、社会投资基金分布图,持续向股权投资机构推荐优质项目;打造“数智武汉”“有梦想 到武汉 一起创”等服务品牌,组织开展“一月一链”“早餐汇”等活动,构建“市—区—街—站”四级服务体系,升级改造“汉企通”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服务质效。
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要负责人强调,当前,技术迭代更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猛,科创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的主力军,并呈现出小型化、年轻化趋势,大家要聚焦科创型中小企业培育,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做“T字形干部”,当好企业“陪跑者”,厚植科创企业成长“沃土”,形成“政府+市场+产业链”三方深度协同的超级节点,实行轻触式监管,激励创新,为科创项目注入更多资金支持,敢于做民营科技企业的“天使投资人”。
此次会议召开,加强各区经验交流与深度合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推动全市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工作合力,让更多“好苗子”企业在武汉扎根、茁壮成长。
九派新闻记者 王晶 通讯员 林玉霞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