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英山县四季花海景区游人如织。章卫军摄
麻城市黄土岗镇桐枧冲村茯苓窝的古村落。资料图片
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湖北黄冈,红色革命的热土,这里5个国家级、1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8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开启,黄冈底气十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5个,国家A级景区78家,红色革命文物652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沿着胜利的方向续写辉煌,把特色特产作为主要桥梁,黄冈正以特色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驾车行至黄冈市英山县,下高速,驶入茶乡大道与红山大道交汇处,“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
森林覆盖率达7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60天以上,“好空气”成为英山乡村振兴的一块招牌。“英山不仅有好空气,还有全国地标产品英山云雾茶、桔梗、天麻等,这里还有大量的温泉。”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说。
作为农业大县,英山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此前农业资源虽然多,但比较分散,产品附加值小,对乡村振兴的带动效应并不明显。
2020年,英山县决定将温泉镇、方家咀乡的九个行政村,四季花海、南山公司、绿羽茶业等三个规模较大企业,以基层联合党支部的形式成立九龙湾乡村振兴先行区。
“九龙湾乡村振兴先行区是我们‘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是‘党建+乡村振兴’探索,以‘五联五共’模式运行,即联合组织建设、共抓乡村治理;联合规划制订、共促强村富民;联合人才培养、共谋乡村振兴;联合产业发展、共创优美环境;联合环境提升、共享发展成果。”郑光文介绍,先行区以生态产业为核心,带动观光农业产业带、美丽庭院示范带、滨水夜游经济带和九龙湾户外运动休闲带联动发展。
九龙湾乡村振兴先行区现已初具规模,每年接待游客量达80万人次,营收超4000万元。英山县先行区的基础上,在每个乡镇还设立了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共有12个。“我们下一步将以乡村振兴先行区和示范片为基础,构建‘药食游养体’的康养产业布局,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00亿元。”郑光文说。
今年以来,黄冈市在全市各个县市区启动建设了2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每个片区由地理位置相邻的约5个行政村组成,由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改善升级。
“打破村界壁垒,融村连片规划,是黄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一个特点。”黄冈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段文俊说,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党建引领为基础,目的是打造出具有特色主导产业、优美人居环境、完备旅游设施、过硬基层组织的乡村振兴样板区。目前,黄冈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配套谋划重点项目39个,计划投资43.93亿元。
引智回乡,撬动各方资源返乡创业
晚上8点,黄冈市罗田县燕窝湾村燕儿谷电商助农直播基地,人声鼎沸,徐志新穿上笔挺的西装,站在手机直播间前,拿着罗田板栗,与几十万“谷哥直播间”粉丝互动着。“3、2、1,上链接!”几秒钟时间,几千件板栗产品就销售一空。
徐志新是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1年前,在北京打拼多年后,他义无反顾地回到村里,当起第一书记。“我出生在这里,一直有农村情结,回乡后看到村里青壮年纷纷离家打工,村子逐渐沦为‘空心村’,我很难受。”回乡后,徐志新着手种树、修路、治理环境,建起一座生态观光田园综合体“燕儿谷”。“每年30多万人次的游客过来。”徐志新说。
位于大别山深处的燕窝湾村远离城市,许多无污染、品质高的农产品此前总是卖不出好价钱。为了帮村民增收,徐志新决定抓住电商风口,开启助农直播。徐志新性格活泼开朗,他直播带货的销售额从一场3000多元,增加到如今每场稳定在60万元左右。仅6个月,就有43.1万人关注了徐志新的直播间,各类农产品的网上总成交额5600万元。
徐志新帮忙“带货”的产品越来越多。他不仅自己直播,也会请村民、地方领导光临直播间,为黄冈羊肚菌、小紫薯、红安苕等农产品带货。
燕儿谷火了,当初背井离乡的村民,像燕子一样“飞”了回来,返乡村民逐渐成为燕窝湾村发展的主力军。村里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不少村民还开办起民宿、农家乐,走上致富道路。
近年来,黄冈市围绕产业布局,出台一揽子新政,提供人才、平台、财政、融资等10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动员和吸引1000多名黄冈籍在外创业能人、专家教授回乡投资兴业。
燕窝湾村的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徐志新的女儿江雨奇便是其中一位。2021年,江雨奇留学回国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一头扎进大别山区。“我和同事们正在计划打通跨境电商渠道,把大别山里的优质农产品卖到全世界。”江雨奇介绍,她的团队成员几乎都是“90后”。
在黄冈,像江雨奇一样的回乡创业能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6.6%。同时,黄冈各地大力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立足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农业
黄冈市蕲春县的各个艾草产业园里,满眼青绿,飘香四溢。走进湖北鼎艾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艾条、艾柱、艾饼等产品一应俱全。“现在每天发货10余万件,上年年销量已经达到了5000多万元。”董事长骆百林介绍,公司今年又新招了10多位员工。
地处北纬30度的蕲春,气候湿润,是艾草生长的天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蕲春旧称)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蕲艾是蕲春的自豪。但蕲艾生命力强大,无需过多关照也能在野外生长,很长一段时间,蕲春人仅把它当成普通的中草药,守着金叶子,却过着穷日子。
2012年起,蕲春开始探索蕲艾的人工栽培技术,发展良种繁育。为了鼓励老百姓种植蕲艾,蕲春专门设立蕲艾种植奖补资金,实行保护价收购。不仅如此,蕲春县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标准化生产基地、公共服务和仓储物流平台,让老百姓看到政府发展蕲艾产业的决心。
骆百林介绍,现在蕲春人种植蕲艾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农户+基地的模式,一亩蕲艾可为农户提供三四千块钱收入。纵观蕲春,全县有3000多家企业与蕲艾相关,36个行政村形成了246个百亩以上蕲艾连片基地。去年,蕲艾产值达80.88亿元,带动约20万人就业。
近年来,蕲春县实施蕲艾科技研发创新工程,鼓励支持引导涉艾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加大投入,7家龙头企业建立了科技研发中心,并制定和完善了2个地方标准、3个团体标准、73个企业标准,蕲艾种植、加工、研发、仓储、流通全产业链正逐步完善。“现代科技赋能千年艾草,蕲艾产业链正加速升级,企业硬件也在不断升级,研发能力逐步提升。”蕲春县委副书记、县长陈丹说。
除了蕲艾,黄冈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占到湖北全省20%以上:麻城福白菊是中欧互认地标品牌,罗田板栗全国产量第一,红安苕形成的100多个产品产值达19.8亿元……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黄冈设立4850万元市级财政奖补资金,全力建设茶叶、中药材、油茶等十大产业,每条产业链由一名市级领导当链长、一个牵头单位负责、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个专家团队指导。“我们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趟出‘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产业融合化’的发展新路子,有效提高产业效益。”黄冈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吉说。
农旅融合,传承发扬乡村优秀文化
青砖黛瓦石墙,蝉鸣鸟啼溪流,群山之间,登高而望,坐落于黄冈麻城市黄土岗镇桐枧冲村的茯苓窝像个世外桃源,吸引了不少黄冈周边和武汉的游客。“我们从2017年开始在伏苓窝发展‘美丽经济’,仅去年我们就接待了15万人次的游客。”麻城茯苓窝康养农场董事长贺俊涛说。
伏苓窝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代,荆楚风格特色浓厚。但是,这里山高水长,距离麻城市区有50多分钟车程,有一段时间里,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年人守着山林过穷日子,许多老房子因无人居住破败倒塌。
麻城有像伏苓窝这样的中国传统村落16个,大多遇到过这个共同的问题:原住民大量迁出,传统村落的活态传承和振兴难以为继。2017年,伏苓窝村开始破局。
黄土岗镇党委、政府首先组织在外的能人回乡座谈,通过在外能人邀请有意向的企业到桐枧冲村实地考察,同时组建招商引资专班对接意向企业。最终,伏苓窝引来了“金凤凰”——武汉开心果园农业发展公司。
“伏苓窝的开发坚持修旧如旧,仅在室内装修上加入现代元素。”贺俊涛介绍,他们从农户手中取得100栋闲置农房30年的经营权,与村集体合作运营。去年,茯苓窝通过共享民宿、果蔬种植和研学旅游等农旅融合项目,共计销售500多万元的农特产品,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
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上,麻城市还探索出了谢店古村模式和长岭关村模式,前者由政府投资建设,统筹管理古村落的古建筑、基础设施和旅游开发,后者通过村党组织+合作社的“村社合一”模式,整合资源要素,实现村集体与农民群众抱团发展。
今年4月,麻城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评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我们将以集中连片保护为契机,上下一体,统筹多方力量保护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打出响亮的文旅品牌。”麻城市委书记汪国兵说。
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基础在产业,核心在人才,重点在解决好三产融合。黄冈市委书记张家胜表示,黄冈要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双十双百”工程,全力以赴强龙头、创品牌,加快推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把特色产业做成主导产业,把优势产业做成优质产业。(本报记者 贺广华 吴 君 强郁文 沈红星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28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