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解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
12月1日至2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在武汉召开。全会审议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2日,中共湖北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了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
关键词 目标定位
湖北要建成中部崛起的支撑点和着力点
《建议》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为湖北发展的目标定位。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湖北省委政研室主任吴庆华对这一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吴庆华说,“建成支点”是功能目标,就是要求我省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在综合实力、辐射带动力、区域影响力等方面要与支点地位相匹配,成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走在前列”是能级目标,就是要求我省对标一流、提升标杆、奋勇争先,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是时代考题,就是要求我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不断取得新突破、不断开辟新境界。
为实现这一目标定位,全会强调了六个方面的着力点:一是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三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五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六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 区域布局
“凤头”武汉要带领湖北全域展翅高飞
全会提出我省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是这次全会的一大亮点。
吴庆华形象地比喻说,楚人崇凤,如果把“十四五”的湖北比作金凤凰的话,“一主”就是凤头主干,起引领支撑性作用;“两翼”就是翅膀,通过发力赋能,助推整体跃升;“全域”就是羽毛,每一片都能量充沛、活力四射、展翅高飞。
吴庆华说,“一主引领”,指既要看武汉一家“领唱领舞”,还要看武汉城市圈九家“合唱共舞”,就是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及对湖北全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既要做强武汉龙头地位,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也要发挥武汉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整体提升。发挥武汉城市圈的作用,一是按照差异化定位、有序化协作、同城化推进的发展思路,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二是突出武汉城市圈集聚、引领、撬动、辐射功能,辐射带动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
吴庆华说,“两翼驱动”,就是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型发展,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形成“由点及面、连线成片、两翼齐飞”的格局。“襄十随神”城市群作为北部列阵,要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建设成为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纽带,打造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宜荆荆恩”城市群作为南部列阵,要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建设成为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打造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吴庆华说,“全域协同”,就是要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整体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块状经济。全会还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三百”战略。就是要坚持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千方百计让农业产业化强起来,千方百计把农民收入提高起来,抬高湖北全域发展的底板。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全省经济总量跨越6万亿
《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省发改委主任程用文认为,总体来讲,“十四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六新”。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省经济总量跨越6万亿元,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改革开放赢得新优势,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内陆开放新高地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建成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省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关键词 疫后重振
前三季度GDP已恢复至去年同期九成
在疫情严重冲击下,湖北还能不能保持过去良好的发展势头,能否实现疫后重振?
会上,省发改委主任程用文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湖北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对湖北经济发展带来了阵痛,但疫情影响的只是节奏,而不是趋势。
用数据说话:湖北复工复产时间比其他省份晚近两个月,但前三季度GDP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九成,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将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这充分说明,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他说。
关键词 产业体系
着重培育打造一批万亿产业集群
程用文表示,实体经济、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根基。《建议》提出,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湖北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是“十四五”时期湖北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从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加快建设数字湖北上下功夫,着重培育打造一批万亿产业集群。
其中,重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瞄准“四大产业集群、四大重点基地、四大创新融合”来发展壮大。集中力量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四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国家存储器、国家航天产业、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四大基地;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四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万千亿产业集群,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重点是两个方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等服务业,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十四五”建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湖北省科技厅厅长王炜介绍,《建议》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战略性、系统性和全局性部署,突出强调了科技创新战略核心位置,“四个面向”战略方向,“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路径;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35年“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的战略目标;将“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作为重要部分,全面部署了“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等五个方面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定不移打创新牌,向创新要动力”的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全面绘制了湖北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技蓝图”,为我省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公共卫生
谋划2247个项目补公共卫生短板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我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的重点内容。昨日发布会上,省卫健委主任涂远超介绍了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项目安排、工作重点方面的统筹谋划,以及目前工程建设的进展。
涂远超说,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我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建设的显著特点。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湖北将重点加强“4个体系、1个平台”的建设。具体来说,在疾控体系方面,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验室设备配置,提升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检测、疫情发现、现场处置能力;在医疗救治体系上,重点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在基层防控体系上,重点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配置设备设施;在院前急救体系上,重点加强省市县120指挥中心建设,建立直属急救站点,配置救护车辆;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上,重点加强省、市、县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省健康数据互联共享。
全省目前共谋划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项目达到898个,规划总投资994亿元。预计年底开工项目将达到1000个左右,规划总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