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地区排涝能力翻番,惠及百万居民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邹星、郑志峰)6月23日从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获悉,武汉“四水共治”重点工程东湖低排泵站近日竣工并投入运行,大汉阳地区排涝能力实现翻番。
大汉阳地区东湖水系是武汉市四大湖泊水系之一,覆盖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及后官湖六大湖泊。2016年以前,东湖水系周边黄金口泵站、什湖泵站、东湖泵站等泵站设计排涝流量仅为100立方米/秒,在汛期排涝能力严重不足,住在武汉开发区、汉阳区的市民常常为渍水所困。
2018年,武汉开发区投入3.5亿元,在长江江永堤段新建东湖低排泵站。该泵站安装了6台泵机组,设计排涝流量为90立方米/秒。今年5月,东湖低排泵站竣工投入运行,汉阳东湖水系排涝能力实现翻番,居住在武汉开发区沌口街、沌阳街、汉阳区四新地区、永丰街,蔡甸区大集镇的近百万人直接受益。
据悉,为解决主城区渍水问题,从2017年起,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累计投入12.2亿元,陆续新建了东湖低排泵站、周家河泵站、川江池泵站、十八家泵站、汉银泵站等6座泵站。这6座泵站按照“可应对20年一遇暴雨不渍涝”标准修建,即1日降水量在263毫米以内,新建泵站可1日内排完。
位于纱帽主城区的周家河泵站,是武汉市单体机组容量最大的泵站,安装了5台3300千瓦机组。6月13日,周家河泵站首次启动5台机组联调联试,经过4个多小时抽排,马影河排区内水位下降72厘米,相当于90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目前,这6座泵站已在雨季前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行,全区排涝能力从2016年的305立方米/秒,提升至667立方米/秒,4年实现排涝能力翻番。”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水务及湖泊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