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金融之城”崛起武昌 金融总量持续扩大 各类金融机构超过330家
2020
06/15
09:4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朝阳 李源 通讯员 昌宣 方霄

武昌,长江南岸活力迸发的魅力城区。

这里,既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厚重历史,也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博大胸怀。

这里,曾是武汉市工业中心之一,如今正变身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极。

中南路、中北路两旁,密布着百余家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期货公司,这条“金融大道”每年实现产值超过200亿元。

2019年,武昌区金融产业增加值超过377亿元,接近全区GDP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当前,武昌区金融总量持续扩大,各类金融机构超过330家,数量居武汉各区之首。”武昌区委书记刘洁介绍,该区定位“总部经济、金融核心、服务中心”,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稳,一个“新金融特区”正加快崛起。

政府:

“保姆式”服务金融机构落户发展

让金融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聚集一批高端金融机构是必要前提。

5月30日,南洋商业银行武汉分行在武昌区保利大厦开业。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首家新设金融机构。

“武汉分行将按照区域总部规格打造。”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东说,在分行筹备中曾有多个区抛来橄榄枝,最终落户武昌,看中的是该区的招商诚意和发展环境。近年来,武昌大力打造金融之城,金融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4次率队到总行沟通落户武昌工作,落户过程中武昌区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政策。”

提供“保姆式”服务,是武昌区针对金融机构招商引资的一贯做法。

富邦华一银行武汉分行2017年底落户武昌,行长喻振健回忆,最大的感受是服务到位。

2016年初,富邦华一银行来鄂拜访,计划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得知这一消息,武昌区招商、金融等部门负责同志全程“贴身服务”。“当时筹备组并未设在武昌区,也没有明确落户武昌区,但武昌区的同志们还是帮我们联系,带着我们拜会省市相关部门。”喻振健说。

2018年底,富邦华一银行武汉分行拿到武昌区政府承诺的800万元落户补贴。2019年,武昌区主动上门指导申报税收优惠政策,当年落实到位。2019年,武昌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两次带队拜访富邦华一上海总部,询问经营中有哪些困难需要协调解决。喻振健说,富邦华一目前在全国开设27家营业网点,从落户到经营中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如此关心的,仅此一家。

银行:

多元手段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是否顺畅,关乎金融机构发展成就,也决定当地金融产业发展成色。

6月3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与武昌区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前者向武昌区制造业、高新技术、医疗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优质中小企业提供支持,5年内拟意向提供授信不低于300亿元。

“我们看好武昌区的发展前景,将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发挥‘商行+投行’服务模式和运用多元化的集团产品,对武昌区新兴产业、政府重大建设项目融资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刘秉文说。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已扎根武昌18年,向该区纳税29.36亿元,与该区近270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为近200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中国农业银行1980年落户武昌,是金融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武昌支行行长左佳介绍,当前,该行与武昌区控股集团、土储中心、企服中心等多个职能部门和平台公司保持密切合作。“4月10日,武昌区集中开工的5个重大项目中,武汉长江中心、新建商务设施和公园绿地项目(新生路片)等2个项目的开发建设方,都是农行武昌支行的合作伙伴。”

大手笔的金融支持,也体现在非常时期。疫情期间,农行武昌支行共为6家企业授信5.39亿元。全面复工复产背景下,还通过政银合作形式,参与武昌区“金融网格化”服务对接活动,为33家企业发放贷款超过5000万元。

华夏银行武汉分行1999年底成立,20年来一直植根武昌、服务全省。武汉分行副行长张倪说,近年来,该行以全省金融助推“万企万亿”试点行作为抓手,不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区域发展。“备用贷、招商引资贷、无还本续贷等产品,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手段,为众多企业疏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供新选项。”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该分行对区域建设的投入:在武昌区设立10家营业网点,服务涵盖政府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普惠金融等;2019年,累计融资投放超过660亿元,其中支持实体经济投放占比超过80%;今年前4个月,融资支持武昌区总额达120亿元,服务企业121家。

企业:

汩汩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花

金融活水汩汩滋润,企业才能蓬勃生长。一个地区的金融产业发达与否,最有发言权的是企业。

湖北楚农家粮油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一直扎根武昌。疫情期间,该公司承担多家商超的粮油供应任务,大年初四起一直没有停工。

“2月初至4月初,公司的粮油供应量是往年同期的3倍以上。”总经理刘修成说,疫情期间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审批工作暂停,但一些关键环节货款不能拖欠,公司陆续投入近4000万元资金稳住供应链,流动资金压力比较大。疫情平稳后,楚农家向武昌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和商务局等部门提出纾困资金申请。“4月26号提出申请,5月20日1000万元就打到公司账上了。”

疫情期间,武昌区领导及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多次上门,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得知企业要申请纾困资金,协助开设绿色通道、准备申报材料,对接金融机构。“这时候武昌区金融产业发达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陆续有几家银行与我们联系,拿出授信方案,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刘修成说。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于水生生物保护和水体生态构建,是省级科创板种子企业。疫情期间,该公司回款受到影响,流动资金出现紧张,而轻资产的运营方式又让银行方很难在短时间内给予授信。4月,武昌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将区内重点企业名单推荐给各金融机构,其中中科生态重点向华夏银行武汉分行推荐。该分行主动上门对接,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不到1个月即发放5000万元授信。

公司总裁杨琳说,武昌金融机构众多,客观上为企业融资营造了良好环境。“公司目前正在探索扩大市场‘领地’,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资本助力,未来肯定会和区内更多金融机构形成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