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危中寻机,护航企业逆水行舟 ——宜昌全面复工复产观察
2020
04/28
10:34


伍家岗区五环钻机具有限责任公司检测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出口南非的产品



湖北世纪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显示器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曲面显示器



宜昌高新区三川德青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加紧生产机械设备

□通讯员 高炜 黄余洋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俊华

2月底至3月上中旬,欧莱雅集团所属的宜昌天美国际公司分批复工,不仅顺利消化前期积压订单,还新上了一条日产4.4万支的卸妆油生产线。此前,因疫情影响,企业差点被迫将原有产能转移到东南亚。

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之所以扩大在宜投资,天美国际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抢要素、抓服务、优环境,给了欧莱雅集团十足信心,后续还将有新的生产线投产。

抢要素

规上工业企业复工99.6%

疫情发生后,宜昌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一个大前提”和做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两个先决条件”下,利用“千名干部进千企”“应急金融服务中心”“企业方舱”等多个平台,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克服暂时困难,有序复工复产。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1267家、占比99.6%,复岗率97.9%。

疫情之初,奥美医疗N95口罩原材料供应不足,市经信局安排专人到安徽桐城协调联系N95半成品生产厂家,使奥美医疗N95口罩日产能迅速提升,日保供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140万片,N95口罩25万只,保障了武汉近三分之二的N95口罩需求量,从3月份起还出口俄罗斯、法国、巴基斯坦等国家。

华强科技转产医用防护服没有生产资质,市经信局派员驻厂帮助企业申报资质和改造设备,从资质办理到生产线正式投产仅用72小时,日产能很快达到2000套。

春耕时节,宜昌6家重点磷肥生产企业纳入工信部调度范围。市经信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及时化解磷矿供应、交通物流、用工、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困难,全力服务“停不得”企业“忙不停”。

尽管停产一个半月,但位于夷陵经济开发区的宜昌娃哈哈公司一季度利税同比增长2.5倍,3月份利润更是同比增长6倍。3月1日复工后,区里的对口帮扶干部几乎天天蹲守公司。企业超净线投产前一天,一个进口设备出现故障,急需从湖南调运配件。为了让运输配件的车辆上高速,工作专班连夜协调,打通物流通道,帮助企业顺利取回配件。

另外,湖北力帝机床公司已有310名员工返岗,复工后完成产值7000余万元,产品销往福建、江苏、山东等地。三川德青工程机械公司正抓紧抢工期、赶订单,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待交货的8000万元订单存量。

抓服务

计划开复工项目开复工率100%

三宁乙二醇项目耽搁一个多月后,于3月14日迅速复工。如今,近5000名工人及机械设备繁忙作业,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正向7月份全面竣工试生产发起冲刺。

这是宜昌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开复工的缩影。今年以来,宜昌把国家和省重点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季节性施工项目、用工需求相对较少项目放在优先位置给予保障,着力发挥投资“定海神针”“驾辕之马”作用,努力以项目建设之进,冲抵疫情影响之损。

重大项目每月“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活动重启后,3月26日、4月24日,宜昌连续在枝江、宜都举行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近300亿元的40个产业项目拉开建设序幕。按计划,宜昌将紧盯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推动项目签约洽谈一批、落地建设一批、竣工建成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确保6月底前全市投资与项目建设恢复正常。

截至目前,全市开复工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069个,计划开复工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其中,宜都、枝江开复工项目超过180个。

抓紧推进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的同时,宜昌抢抓“普惠型+特惠型”政策机遇,下功夫做好争取文章。

疫情期间,全市发改系统已争取2020年中央和省预算内无偿补助资金6.8亿元。市发改委抢抓国家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支持疫情地区发行企业债券机遇,申报249家企业纳入全国全省名单,其中73家企业已获专项贷款43.6亿元,新申报企业债3支、总规模41亿元,获批2支、总规模30亿元。

市发改委还把疫情期间国家和省密集出台的90项稳产稳企稳业政策制成“一表清”,逐一明确责任部门及政策咨询人,全力当好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优环境

创造性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

日前,针对企业受疫情影响导致资金短缺、交通不便、物流不畅、市场受限等诸多难题,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充分发挥平台功能,把“双千”服务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1380余家工业企业、1870余家服务业企业、520余家农业企业,均被纳入“双千”服务平台。目前,市“双千”办逐一落实包保责任制,建立帮扶责任清单,已解决企业难题近400个。

如何化解企业复工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宜昌早在3月8日就整合21家银行、1家担保公司和9个部门,依托“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组建应对疫情金融服务应急中心。

一个多月来,已促成银行对1267家企业新增授信400余亿元,向1186家企业放款210余亿元,全市累计续贷近50亿元、展期近70亿元,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近200亿元。湖北澳利龙食品、远安国泰米业等一批公司从中受益。

针对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但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以及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龙头企业,宜昌市借鉴疫情期间方舱医院运作理念,搭建“企业方舱”,实施“一企一策”重点帮扶。

对已入舱的48家企业,相关职能部门逐一明确主办银行,通过优先落实政策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政银共同为入舱企业“把脉体检”“对症下药”“保驾护航”,最终实现“康复出舱”,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今年,宜昌“六多合一”“1233+88”“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不见面审批、无接触服务”等“放管服”改革举措,将紧扣时间节点,聚焦痛点、瞄准堵点,创造性抓落实,为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坚决打赢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