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通讯员 张哲民
车间里弥散着淡淡的消毒水的味道,停了近两个月的机器开动起来。
3月16日,赫得纳米科技(黄石)有限公司,液晶屏镀膜生产线复工。“华为手机、天马微电子的订单2月份就来了,我们早都坐不住了。”公司法人代表杨淑英说。
急!外地来函请黄石企业复工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复工复产需要产业链协同。
2月底以来,黄石市经信局不断收到外地发来的复工协商函。
华为全球产业链需要赫得纳米、沪士电子的配套,徐州工程机械集团需要黄石赛福斯的摩擦材料,扬州亚星客车、柴油机公司需要三环离合器的配件,蒂森克虏伯发动机需要大冶特钢;鄂州电厂需要大冶月鑫钙业的石灰石粉,武汉光迅需要黄石晨信光电的光纤元器件……
急!企业订单雪片般飞来,市经信局专班负责复工初审,每天加班到深夜。3月12日之前,全市118家规上企业复工。
3月13日,黄石市防疫指挥部发布通告,将企业复工审批权下放到县市区,为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新兴管业的仓库里,一根根黑色铸管整齐码放,工人们忙着将铸管吊装进火车车厢。生产设备部部长刘润贵说,“改用铁路运输,每天可发货600吨。”
上达公司开足马力生产医疗器械所需柔性电路板,“产品主要用在测温枪上,目前490人全力生产,日产能达到了8万片。”公司总经理魏钢介绍。
截至3月15日,黄石432家产业链企业全线复工。
细!防控举措落地落实
3月14日,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一台台变频压缩机顺次下线。当日,东贝集团旗下制冷器械、电机、牛奶、铸造、陶瓷插芯等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为备战复工,这家拥有1多万名员工的集团公司从一个月前就开始谋划。停产期间,员工工资照常发放,但违反防控要求,无故出门一次,算一天旷工。
怎么查?除了实行每天群里打卡报体温外,公司组织不定时抽查,视频电话、发送位置信息、拨打固定电话等方式多管齐下,确保员工居家隔离。
“病毒不是开玩笑,神仙也得戴口罩”“防疫生产两不误,两点一线不放松”……走进工厂,随处可见防疫标语。
“全员在厂住宿,每人每天5次测温,换3次口罩。”位于阳新的武药制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琦说,药品企业,对卫生防疫要求更高。
在提前复工的美利林公司,为避免员工扎堆用餐,四人座的餐桌每次只坐一人。位于开发区的惠晶电子,由于员工宿舍不足,紧急租来集装箱式宿舍,通电通水,让员工安心驻扎厂区。
盼!资金用工物流更给力
3月15日上午,黄石市经信局召开复工复产企业座谈会,听取全市13家行业协会负责人意见建议。
最大的焦虑来源于资金。铝型材协会负责人说,年前,公司从银行贷了款,准备春节后大干一场,结果钱在账上躺了一个多月没动,利息却每天都有,希望银行能缓还部分利息。豆制品协会、工业气体协会负责人反映,疫情发生后,中小企业贷款更难了,物流运输成本也增加了。
同样急迫的还有用工问题。黄石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普遍存在缺工问题。赫得纳米需要150名各类工人,信博科技需要普工200人,沪士电子需要技术员200人……据悉,黄石市人社局已出台政策,疫情期间留黄工作,每人补贴1000元;介绍就业,再补500元。黄石开发区对受疫情影响的部分企业新增贷款给予贴息扶持。
“期待好政策尽快落地,”杨淑英说,“公司有自主研发的领先工艺,加把劲,有信心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