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规划“五大工程”如何发力
2020
01/09
10:5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根据规划,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分为3个层次:机场核心区,包括机场及紧靠机场周边5至10公里的临空配套区;核心枢纽覆盖的主要经济腹地,包括武汉、鄂州、黄石、黄冈部分区域;对接区域重要城市群、国家优先开发区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围绕该核心枢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核心枢纽客、货运的内部高效衔接、外部快速集散,确保货物高效便捷转运和旅客顺畅出行,将是实现打造全球性航空物流枢纽目标的关键。

针对目前核心枢纽对外交通快速集散通道缺乏、多式联运体系衔接不畅等短板,《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规划(2019-2045年)》规划了快速集疏运、多式联运、智能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等五大工程。

快速集疏运,分三层次布局

据介绍,快速集疏运工程从机场、武鄂黄黄及区域对外三层次布局——

构建机场内外环集疏运通道。以机场为核心,内环由吴楚大道、S203、机场高速、燕花大道构成,外环由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武鄂高速、机场高速、S203、吴楚大道构成。

实现枢纽与武鄂黄黄区域路网高效衔接。加快鄂咸、武阳、武汉新港高速建设,适时启动武黄、武鄂高速改扩建工程,建设核心枢纽与武汉、黄石、黄冈等周边主要节点,以及与东湖高新区、三江港、葛店开发区、黄石新港物流园、黄冈临空经济区等重要经济节点之间的快速交通圈。以核心枢纽为中心,近期规划3条快速公交线路BRT连接鄂州、黄冈、黄石重要节点,预留远期轨道交通建设条件。

区域对外联通方面,加快武汉至南昌、蕲春至太湖、沪蓉高速红安联络线省际高速公路以及京九高铁、武杭高铁、沿江高铁等建设,快速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实现核心枢纽至武汉,以及江西、安徽、河南、湖南等不同方向的快速集散,客货运体系与全国主要城市便捷通达。

多式联运,强化“双枢纽”联动

根据规划,我省将构建“一核多点”的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布局。“一核”即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多点”包括鄂州站、鄂州东站、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棋盘洲港区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罗桥公铁联运枢纽等,形成有机配合、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

谋划区域空水联动,探索空铁联运新模式。推进机场、临空经济区与港区间的互联互通,谋划通过港区江海联运发展跨境电商,将机场分拣后货物转运至目标市场,结合临空经济区高端产业布局,通过水路大批量运输附加值较低的原材料,完成产品研发和深加工后空运至目标市场,充分发挥空水绿色联动优势。持续推动航空与高铁多式联运发展。

我省将打造航空客货“双枢纽”,构建双枢纽临空经济产业发展带,支撑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包括打造以客运为主的武汉天河中部国际门户枢纽,完善航线网络;核心枢纽以发展全货机运输为重点,有序发展航空客运,强化两场联动、一体化发展。

“互联网+交通”,打造国家示范

根据规划,我省将打造智能交通国家示范工程,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深入贯彻到核心枢纽综合交通建设、运行、服务、监管等环节,实现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推动物流智能化服务升级。核心枢纽将积极探索“一单制”货物运输流程和物流信息化标准,重点建设功能齐全的物流信息平台,包含联网核查与监管、网上报关等政务服务流程,网上订舱与拼箱、分拨与配载、仓单交易等功能。

此外,我省将实施核心枢纽平安交通、绿色交通工程,提高公路、铁路、机场建设用地和港口岸线的利用效率,形成绿色交通示范区、绿色交通示范企业、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等示范体系。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加快构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为我省打造高水平内陆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服务“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