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戴劲松 王兵 梁晓莹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鄂州机场建设工地上,中建三局的建设者们如此描述这场改天换地的鏖战。
伴随着以鄂州机场为主体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围绕着未来10年的临空经济产业,三地都在积极布局。
“凌云”壮志 各显其强
“鄂州的优势在于发展直接和机场跑道有关的产业,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12月12日,鄂州市市长刘海军指着刚刚挂上的机场建设规划图,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
作为全程参与机场选址、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股东,顺丰速运公司将其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航空物流产业园选址于城际铁路鄂州东站周边,计划投资38.9亿元。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起步规划中,占地5平方公里的综保区,吸引了许多跨国行业巨头的眼球。全日空控股的日邮物流、全球最大的飞机改装维修企业新科宇航等均已展开实质性谈判。
“三地产业竞争最激烈的应该在‘非跑道领域’,如航空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大健康产业等。”黄石市政府副秘书长、招商服务中心主任程艳民认为,黄石的优势在于基础较好、且已形成集群的电子信息等制造业。
向高、精、轻、尖领域发力。今年11月,黄石(杭州)招商推介会上,黄石开发区·铁山区一口气签下16个项目,均是“芯屏端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截至目前,黄石临空经济项目库已入库项目101个,总投资1607.2亿元。
黄冈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谋划临空经济总体规划。在设计院项目负责人罗志刚看来,黄冈的优势是土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具有全面的产业承接能力。“临空经济并不局限于高科技制造等产业,而是通过交叉关联、衍生效应,带动一、二、三全产业链发展,比如临空农业,高端花卉、蔬菜、药材种植和特色水产养殖等。”
乘“机”起飞 重在速度
打开湖北地图,鄂州、黄石、黄冈像3个紧紧相依的兄弟,而鄂州机场刚好位于三地的地理中心。
航空货源的特点是质量轻、附加值高、时效要求高。三地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速度经济”。
从洽谈到落地,不到3个月,总投资10亿元的发网物流情定黄石港,成为招商局局长曹桂兰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目前,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计划明年一季度开工。
“鄂州机场距离黄石港直线距离10公里,发展现代服务业正当其时。”黄石港区委书记陈汉华介绍,目前,还有7个项目与该区达成落地意向,包括互联网人力资源结算中心、找煤网物流平台、车管家险后代步车项目等。
在鄂州,葛店开发区已形成以普洛斯、维龙、东方物流和华中冷链港等为代表的大物流板块,以唯品会、苏宁和家乐福等为代表的大仓储板块。
“在整个产业链中,葛店电商仍处于偏低环节,多限于仓储和物流。”开发区副主任万兴平介绍,机场建设有利于葛店电商布局全产业链,保税、结算、数据、跨境等新业态将快速跟进。
在黄冈,顺丰速运的4个中心已初步确定落地,包括职工生活中心、培训中心(顺丰大学)、大数据中心和财务结算中心。
尊重规律 竞合共赢
“光谷向东,直达顺丰。”鄂州市招商服务手册上,这样描述机场与光谷产业的关系。2018年初,市政府设立200亿元航空产业发展基金,驱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同时带动与物流相关的智慧制造、医疗健康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光谷科创大走廊,向东直达黄石港。”黄石市市长吴锦说,这个“黄石港”指的是黄石新港,途经临空经济区大冶还地桥镇和铁山区。
12月13日,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也破土动工,标志着黄冈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取得实质性进展。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各地的临空经济产业规划可以起到一定引导作用,项目最终在哪里落地,或许更依赖于当地的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情况。
适度竞争,让市场说了算,有利于产业发展;围绕同一产业,同向发力,形成产业集群,则能实现多赢。
省发改委12月17日发布的《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将鄂黄黄临空经济区规划到了2035年,分为16个组团——
黄冈重点发展航空教育培训与科技研发、空港商务办公、航空科技制造、供应链仓储服务4个组团;鄂州重点发展国际总部创新、航空物流服务、综合保税服务、全球供应链综合服务、时令生鲜商贸、生物科技与医药生产等9个组团;黄石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临空商贸组团;三市共建鄂黄黄临空创新协作组团,探索新飞地经济模式创新。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武鄂黄黄一个都不能少;乘“机”起飞,组团发展,临空经济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