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发行绿色债券,建设碳金融市场,推进环境治理,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湖北,正着力打造全国绿色金融中心。
6月26日举行的第十一届金博会“绿色金融论坛”上,来自央行、中国社科院、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深交所、中央财经大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绿色金融献计献策。
2018年8月,我省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拟建91个重大项目。截至目前,已有28个单体项目获得绿色信贷授信,总额4767亿元,绿色债券发行超过94.3亿元。
放眼全国,国内绿色信贷规模占比已达10%左右。从2015年末至今年3月末,银行间市场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过4000亿元,沪深交易所发行106只绿色公司债券,规模逾千亿元。绿色保险服务也在提升,数据显示去年我省279家企业获得总额19.28亿元的环境污染责任险风险保障。
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说,短短三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位居世界前列,以较低成本支持重点绿色产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碳交易、碳金融应运而生。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未来市值规模近2000亿元。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处处长田啟介绍,湖北作为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已有344家企业纳入试点交易行列,近两年交易量和交易额在全国7个试点里居于前列。
碳金融方面,也开始了新探索,比如碳资产的质押贷款15.4亿元,碳资产的托管、碳众筹、碳保险等都在探索。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宣布,由湖北牵头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平台,目前正在做相关设计准备工作。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此前湖北一直没有全国性的金融性交易平台。”田啟说,注册登记系统在碳排放里面相当于一个“央行”,所有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企业注册登记和资金结算都在这里。
着眼于打造全国绿色金融中心,我省提出三步走战略:利用碳排放权登记系统和省碳排放中心打造碳金融中心和碳交易中心,建立一只为低碳产业服务的碳基金;合作建设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项目;整合包括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林权、水权等绿色权益交易市场资源。“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雷曜认为,绿色金融就是要利用金融的力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让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群众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