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石新港
图为:绿满黄石
图为:汉龙汽车
图为:定颖电子
图为:黄石奥体中心
“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是省委、省政府勾画的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导航图”。
发令枪已响。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全省老工业基地的代表城市——黄石当如何作为?“紧紧围绕‘一芯两带三区’发展布局,努力在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中,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黄石市委书记董卫民说。
黄石市委第十三届六次全会作出决定: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功能转型、空间转型、生态转型、动能转型,把黄石打造成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和历史文化名城。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更空前的力度、更充分的保障,扎实推进黄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黄石市市长吴锦表示,以电子信息为纽带,对接武汉光谷,争当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领头羊。
谋定而后动,咬定转型发展不放松,黄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奋发图强,不胜不休。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经历脱胎换骨的黄石,经济越过谷底、实现反转,逆势而上,呈现出多年未见的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今年一季度,黄石5项主要经济指标跑赢全省平均数,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0.6%,重回两位数。
产业兴
制造之城正崛起
无中生有 电子信息集群初现
0.008毫米,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
5月25日,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铜箔生产车间热浪滚滚。生产线上,一块水泥预制板大小的铜板,经过擀面般层层压延,最后吐出0.008毫米厚铜箔。
这款铜箔应用于电子电器、通信、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领域,是市场宠儿。这是黄石打造千亿铜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上游企业大冶有色拥有国际领先的30万吨铜冶炼能力;下游沪士电子等20余家企业年产PCB(印制线路板)2200万平方米。如今,华中铜业成为国内高氧铜箔带坯唯一生产厂家,压延式铜板、带、箔生产规模居国内首位。今年4月,该公司订单量突破3000吨,创历史新高。
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热潮,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向下游延伸,引进深圳天润达公司建设天玑智谷产业园,研制生产液晶显示模组、物联网智能显示终端、桌面液晶显示器等。曲面的、平面的,家用的、医用的……一批“黑科技”令人眼花缭乱,“5月底,上马第二条生产线。”来自福建的董事长助理林祥伟笑容满面。
从“炼铜”,到“造板”,再到“触屏”,短短4年多,“无中生有”的电子信息企业在黄石扎堆,集群效应初现;黄石成为华中区域 PCB产业综合实力最强、产能规模最大、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后,国内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多家企业为武汉天马、京东方等全球顶级供应商提供生产配套。
有所为有所不为 错位发展千帆竞发
投资10亿元、产值30亿元,项目块头不算小;纳米绝热新材料,前沿科学、尖端技术,市场空间广阔,对招商的诱惑也不小。可几轮详谈,黄石开发区·铁山区招商局驻武汉招商分局局长吴超的决定是:忍痛割爱。原因是该项目有一道化工中间程序,与黄石绿色、低碳的要求格格不入。
黄石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坦言:前些年“抓到篮子都是菜”,招商引资盲目“大干快上”,项目来得快、死得也快,造成一批土地闲置。痛定思痛,发展工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项目质量来看,今年一季度,黄石新签约重点项目33个,新开工重点项目40个,新投产重点项目24个,实际到位内资269.49亿元,利用外资7219万美元。初步建立244个招商引资在谈项目库,总投资2606亿元。从空间布局来看,全市招商一盘棋,区域因地制宜、错位竞争,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2至3个重点产业,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今年2月14日,黄石市召开新春第一会,正式吹响打造先进制造之城号角。
根据制造业发展规律和产业实际,黄石提出培育壮大九大主导产业,重新定义产业新版图:以新冶钢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沪士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三丰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以捷德万达金卡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以劲牌等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以大江环保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汉龙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美尔雅等为代表的现代服装产业;以黄石新港多式联运为依托,对接鄂州顺丰机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环境优
创新之城活力四射
创新因子融入工业沃土
3000多年前,智慧的先民们在黄石大兴炉冶,开拓“世界第九大奇迹”——铜绿山古铜矿,冠绝当时的青铜冶炼,铸就辉煌灿烂的楚文化。
近代以来,矿冶炉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就了汉冶萍、华新水泥、大冶铁矿,新中国的“工业粮仓”傲然挺立。最早的铁路、最早的水泥厂、最早的电厂、最早的煤矿、最早的股票……黄石拿下多个“第一”。
今天,黄石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试点城市、湖北科技创新示范城市等于一身;新冶钢、华新水泥、有色、东贝、劲酒等一大批叫响全国、影响世界的黄石企业,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
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已深深融入这方沃土。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黄石先后出台工业强市赶超发展3年攻坚行动计划、百企技改工程3年行动计划、“东楚英才”计划、“金八条”、机器人及智能输送成套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加速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和保险融资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根据规划,到2020年,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到2025年,建成长江中游同类城市最具创新活力之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突破800家,形成2至3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全面创新 打造活力之城
“通过产业链、全要素、全地域创新,推动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全面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努力把黄石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最具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董卫民说。
科技创新是基础。黄石组建环保节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输送装备及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产业研究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制度创新是保障。作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黄石率先在全省进行“先建后验”改革试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平均78天减少至6天,平均缩短90%以上。“先建后验”“多证合一”“一个号码管服务”体制机制不断改革,让黄石拥有了优良的创新环境。
在黄石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分中心,“1号窗口”永远为企业预留,实施“一窗受理、一门办公、一对一全程”代办各类审批事项。黄石市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在黄石开发区·铁山区开设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分中心,推出上门办、商量办、缺着办、联着办、省着办、带着办的“六办”服务模式,为每个企业确立一名专门的代办员主动送审批帮办上门,开启绿色通道容缺审批,缩短企业审批时限。
抢抓机遇,厉兵秣马,全面创新撬动全域开花,黄石经济正在驶入又好又稳的快车道。
区位佳
港口城市牵手世界
摊开地图,黄石“黄金区位”优势一目了然。大广、杭瑞、沪渝、福银等6条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武九客专全境通过;黄石至光谷快速路即将通车,半小时城市圈将成现实;坐拥79公里长江“黄金岸线”,港口枯水期水深均在6米以上,5000吨级货轮可常年往返;距鄂州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仅10公里。
立体布局“空铁公水”无缝衔接
5月,黄石新港水陆码头。九大泊位一字排开,吊臂林立;二期码头扩建现场,一派繁忙。
江面上,货船来往穿梭;新开通的进港铁路整齐排列,货运班列进出有序。以港区为中心,大棋路、沿江大道、新建315省道等一批疏港“毛细血管”被打通。一个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黄石新港在几乎是一张白纸的阳新棋盘洲区域开工。在黄石新港身后,100平方公里预留陆地,为多式联运建设提供巨大想象空间。
2015年9月29日,黄石新港投入运营,定位“亿吨大港、百万标箱”。黄石市政府引进深圳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从开工到建成开港,只花了一年时间。2016年12月18日,新港口岸开关运营,建成我省地级市首家保税物流中心。再次实现当年申报、当年建设、当年验收、当年开关。2017年9月29日,黄石新港进港铁路正式贯通,成功获批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2018年6月12日,黄石多式联运地方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格局成型。
四年四大步,一年一台阶。来自深圳、见惯“深圳速度”的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中发出感叹:“这是了不起的‘黄石速度’!”
成就“黄石速度”的背后,是黄石市委、市政府壮士断腕的决心、不胜不休的拼劲和久久为功的毅力——黄石市委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总指挥,列出项目清单,倒排工期,用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多式联运项目建设。
铁腕治理非法码头,扫除发展障碍,避免碎片化、分散型竞争。黄石采取行政、司法、经济、市场等多种措施,两个月内将106个非法码头和123个非法泊位全部拆除,被省政府认为在全省非法码头整治工作中“态度最坚决、行动最迅速、工作力度最大、整治效果最好”。“黄石速度”见证黄石巨变。“铁公水”多式联运实施,为黄石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发挥黄金水道优势 打造港口城市
以“港城联动、以港兴市”为目标,坚持“一城一港一主体”,黄石把目光锁定在高标准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现代港口城市。
目前,黄石新港物流园区已吸引国内多家物流龙头企业落户——占地1500亩的盐田物流园区初具规模,传化诚通公路港将于今年7月建成试运营,多式联运货物吞吐平台日益完善。黄石市政府将出台多项多式联运扶持政策,对进出黄石新港货物给予真金白银补贴,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申报综合物流保税区,着力培育一批外向型企业。
如何利用黄金水道的天然优势、扩大多式联运效能辐射半径?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寻找最佳契合点。
西部城市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经铁路运输进入黄石新港,货物即可通江达海;水路运来的货物抵到黄石新港,通过疏港铁路,可穿越欧亚大桥,直达汉新欧腹地。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一个交通闭环已经形成。
2017年12月20日,鄂州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开工。10公里外,黄石正加紧谋划与顺丰航空港对接发展,目前已编制完成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暨临空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届时,黄石将迎来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水运港“四港”无缝衔接、形态更为丰满的立体交通格局,为黄石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澎 湃动力。
品质好
宜居之城绿意浓
初夏的一个早晨,磁湖面腾起一层薄雾,四周满眼葱茏。岸边,66岁的柯祥斌连打了两遍太极拳,缓缓收势,呼吸均匀:“舒坦!”每逢周末,家住团城山的李红会带着家人,驱车来到父子山绿道,徒步登山健身,鸟瞰绿浪翻滚。这是绿色城市带给黄石人的生态红利。
“黄石美得让人不敢相信”
“黄石之美超出我们的想像,美得让人不敢相信。”第一次到黄石,总有客商忍不住惊叹。
黄石之美,美在山水。空中俯看,黄石半城山色半城湖,山水相依,绿树成行。华灯初上,磁湖沿线灯光璀璨,光影浮动,美轮美奂。
磁湖,黄石的城中湖,面积比杭州西湖还大2平方公里。守护母亲湖,黄石人用心良苦:建设6米宽环湖风景绿道、生态缓冲带6.4公顷,包括栈道平台、园路、场地铺装、景观设施和植物种植;控源截污、栽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设置生态浮床及生态围隔,构建水体自净系统,建设环湖栈道及亲水平台等景观设施,擦亮磁湖明珠光芒。
黄石之美,美在文化。粗大的管道、高大的罐体,绵延百米的厂房,入眼都是暗灰色的沧桑……百年华新遗址变身水泥博物馆、文创中心,传播文化价值。
东西长2.4公里,南北跨度1公里,最大垂直高度达444米,坑顶边缘面积118万平方米,相当于150个标准足球场。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让“石头开花”变成现实,已栽活刺槐树120多万株,万亩槐花林成美景。每年4月举行的槐花节,游客达10万人次。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守护城市文化,注入真心真情,就留住了城市的文化根脉。3000年工业文化的厚重底蕴,成为激活黄石“工业乡愁”的生命因子。
致敬百年工业文明,护航千年工业遗产。如今,源远流长的矿冶历史文化,正在铸就黄石这座最具工业乡愁的历史文化名城。
生态新区加速产城融合
“春夏为湖,则弥漫浩渺远接天碧;秋冬为港,则转旋曲折而莫见所从出。”这是史志中的黄石大冶湖。
5月15日,游人伫立大冶湖畔,只见园博大道坦途如虹,绿树成荫,鲜花摇曳;矿博园、园博园厚重大气,游人如织;新落成的市民之家、奥林匹克中心气势恢宏……置身大冶湖生态新区,一股朝气与活力喷薄而出。“大冶湖生态新区之于黄石,犹如画龙点睛。”黄石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大冶湖生态新区位于黄石几何中心,以大冶湖生态新区为出发点,半小时车程内,可抵达黄石市绝大部分区域。
曾几何时,作为全市经济主战场的黄石开发区·铁山区,与黄石城区间横亘着绵延20余公里的黄荆山脉;阳新与黄石城区,隔着烟波浩渺的大冶湖。这座山与这座湖,一度成为阻隔三地融合发展的地理和心理障碍。
区域要融合,空间在哪里?向黄荆山南进军,向大冶湖挺进!黄石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咬定青山,久久为功。如今,占地20平方公里的生态之城拔地而起,黄石产城融合发展步入新时代。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看!一个产业兴旺、活力迸发、宜居宜业的新黄石正阔步走来!
撰文:丁元拾 王 剑 王旭东供图:黄石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