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岸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图为:江岸区定期举办“江岸融商会”,帮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图为:各行各业的代表走进江岸区政务服务中心,对窗口服务建言献策。
图为:政企“面对面”,共议优化营商环境。
对企业而言,好的营商环境是长久发展的“定心丸”;对一座城市而言,好的营商环境代表着最核心的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追求永无止境。江岸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大力贯彻湖北省、武汉市的相关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方案》,力戒“十不准”,坚决做到“六要”,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各级干部当好“服务者”,针对企业需求“一企一策”给予帮助,并把企业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及预期不断增强,争做“四个表率”,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营商环境如何,事实最具说服力。江岸区紧盯全国百强区“第一梯队”,奋力实现在全国百强区中争先进位。2018年,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4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37亿美元;引进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国华人寿全国总部等总部企业5家,来该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75家,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迸发,“三创”浪潮澎湃长江金岸。
金融给力 让企业发展的后劲十足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破茧成蝶”。对此,江岸区有的放矢。
近日,“江岸融商会走进‘新两园’”活动,在江岸区黄浦创立方产业园举办。活动中,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各大金融机构纷纷结合自身优势提供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
农商行推出专利权质押贷款,适用于缺少传统抵质押,但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科技型企业。民生银行推出“云快贷”,这款纯线上抵押贷款产品,可网上申请、在线审批,从申请到完成审批仅需5分钟。招商银行推出“企税闪”,以小微企业涉税信息为授信依据,为广大纳税企业实现以“税”促“贷”,以“信”换“贷”的融资新模式。
现场,多家银行分别与创高幕墙、武汉湖锦、江岸红鼎、恒润拾运营公司签订了融资协议。
江岸融商会,是江岸区为辖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银企对接平台,致力帮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去年以来,于每月的第3周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截至目前,江岸区先后组织各类银企对接7场,融资授信总金额达6亿元,协调银行、证券、保险及股权投资共80多家金融机构与辖区科技、文化、创意、互联网等行业150多家企业进行现场对接服务。去年,江岸融商会创投专场组织了10家文创大赛获奖项目与省高投下属基金等8家股权投资机构进行一对一对话交流,收获良好效果。
不仅有组团式的银企对接,也有一对多、多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今年2月,恒润拾运营公司需要贷款200万元,江岸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带领两家银行走进企业洽谈,成功帮助企业获得贷款。
江岸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江岸融商会,旨在做好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工作,促进银企之间信息沟通,为企业提供最优的金融产品。“江岸融商会正成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宣讲平台、各大银行的产品发布平台、企业家的融资平台。”
中民城乡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经济师,众创网董事长于天宝认为,江岸融商会在破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探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今年以来,江岸区还积极落实武汉市“万企千亿”行动计划,将建立区级企业“白名单”“红名单”,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为企业量身定做融资解决方案。
主动服务“一企一策”破解发展难题
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一流的政务环境。
江岸区按照“企有所呼 我必有应”的要求,纵深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为企业“一企一策”地解决发展难题。
去年3月,江岸区在区行政审批局设立民营经济服务专窗,为全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咨询、融资需求嫁接、惠企政策兑现等服务。
该专窗整合了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等10多个部门的职责,实行一窗受理、部门分办、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仅去年,就有约600批次的企业,通过该窗口享受到惠企政策兑现服务。
不久前,一家生产企业因客户回款周期过长,遭遇现金流“断流”风险,企业负责人向江岸区民营经济服务专窗提交了100万元的融资贷款需求后,及时获得金融机构的足额贷款,渡过了难关。
线下整合窗口,线上创新服务。江岸区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集诉求收集、问题处置、在线咨询等功能于一体,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下沉到“厂门口”“园区门口”提供服务。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江岸区建立“区领导联系指导、牵头单位统筹协调、责任部门扎实推进”的工作机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主动当好重点项目的“施工队长”,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一企一策”地给予帮助。
下一步,江岸区将进一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将“综合专窗”办理模式迭代升级,持续打通业务壁垒,尽快实现企业办事“一门一网一次”;持续优化审批流程,聚焦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等七大重点难点事项,全面开展流程再造;强力推动服务下沉,大幅增加“就近办”事项,力争企业绝大部分审批事项办理不出园区;进一步完善“企呼我应”工作机制,不断深入探索党员干部直接服务企业的机制,真正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对近年来招商工作中政府承诺事项全面梳理,列出未兑现承诺事项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兑现期限。
真金白银 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发挥政策激励,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探索银行业机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奖励政策;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2018年9月,江岸区深入黄浦创立方、岱家山科创城等工业园区和孵化器,通过面对面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电话咨询等形式,全面了解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同时大量走访辖区金融机构,了解金融机构在落实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工作方面的堵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江岸区关于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工作措施》,从发挥政策激励、建立信息平台、强化信用增进、加强金融创新等12个方面,着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此举武汉市首创。
政策环境,被称为营商环境的“风向标”。江岸区不断提高宣传政策、贯彻政策、完善政策、落实政策的能力水平,全力打造利企惠企的政策环境,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
早在2017年8月,江岸区就率先出台“黄金20条”,从支持企业创新创业、破解融资难题等六方面,助推新民营经济发展。当年11月,该区又发布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政策清单,从鼓励企业创新、打造“双创”载体等方面,掀起“双创”浪潮。去年2月,江岸区再次出台《江岸区留商招商奖励办法》,从企业落户奖励、项目投资奖励等七大方面,对辖区企业予以全方位支持。
江岸区还专门设立了2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提供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
政策的密集出台、持续更新,体现出江岸重视产业发展、爱护企业家的热情和决心。
有诺必践,有信必守。2018年2月,江岸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集中兑现了2000余万元惠企资金,惠及辖区122家企业。与会的企业家代表们纷纷表示,会议给了他们扎根江岸的恒心、投资创业的信心、攻坚克难的决心、赶超跨越的雄心。
目前,江岸区高位求进,正谋划全面提升政策实效。在充分征求、合理采纳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江岸区着力对惠企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动态优化,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更科学、更健全、更有效。
平台提质 给创新创业以精准支持
工业园区,是中小企业“破茧成蝶”的孵化器、主战场。提升工业园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能为“三创”提供巨大推动力。
对此,江岸区早已迈出探索步伐。
岱家山科创城入驻有大量智能机电企业,这些企业对样品的检验检测、试验和装配有巨大需求。为此,园区专门投资400多万元采购全套专业设备,打造智能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免费为园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试验和产品装配服务。
与此同时,岱家山科创城聚力打造“五集”知识产权生态小镇,主动对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等工程,集聚创新创业企业;设立质量技术服务工作站等7个科创服务专项工作站,打造服务集中平台;自设种子资金,并引入银行、风投等社会资本及各类政府基金在孵化器集聚;围绕已形成的智能机电产业微集群,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品;建立校、器、企对接机制,加快人才技术集成。
在去年10月启动的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岱家山“五集”知识产权创业小镇,入选主会场主题展示,受到会场内外的高度关注。这也是岱家山科创城第二次入选全国“双创”周主会场展示项目。
江岸区还不断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建立对接机制,推动科技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该区成立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工业园区与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不仅能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遇到技术瓶颈,也可通过基地“顺藤摸瓜”,到高校“淘技术”、找专家,实现企业技术突破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双赢。
2018年,江岸区共举办双创周、转化月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专场活动30余场,全年签约转化科技成果157项,签约金额达4.63亿元。今年3月,江岸区举办2019年首场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AI人工智能专场”,武汉市工科星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AI企业分别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共签订23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协议。
培育氛围 营造重商守信社会风尚
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生态。江岸区将信用建设,作为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的基础性工作。
江岸区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应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红黑名单并实施联合奖惩制度,健全诚信教育和信用修复机制,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引导失信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创新推进各类信用服务。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小微企业名录,建立完善小微企业数据库,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提高信用状况良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分和贷款可得性,扩大“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批”等“信易+”产品应用,进一步增强企业守信获得感。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江岸区检察院在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和黄浦工业园,各设有一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一方面帮企业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帮助企业预防自身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这里,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等服务。
与此同时,江岸区全力营造文明和谐、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通过探索社区、单位、学校、家庭“四位一体”文明实践机制,加强市民文明素质养成,引导全社会尊重、支持和爱护企业家,让投资者在江岸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放心发展,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企业家参与制定涉企政策,树立优秀企业家典型,为营商环境练强“内功”,增强软实力。
江岸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57计划”
首善之区,优中提质,争先进位。
武汉市江岸区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坚决破除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57”计划,实现江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三化”大武汉建设贡献江岸力量。
【明确“1个目标”】
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区,以最优的营商环境,推动江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百强区中争先进位。
【加强“5大建设”】
聚焦效能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信用建设、机制建设,以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改革为抓手,以更有效的工作机制为保障,着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提出的实际需求,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
【构建“7大指标”体系】
围绕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登记财产、获得信贷、获得电力、获得用水、获得用气等7项重点指标和纳税等16项拓展指标,对标国内审批时间最短、流程最简、措施最优城区,细化工作任务,简化办理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改革质量,不断提高企业满意度,实现江岸区营商环境企业开办等重要指标比肩全国营商环境先进城区的目标任务。
发挥保险企业集聚优势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武汉市江岸区地方金融工作局近日公布,截止2018年12月31日,该区已集聚了36家保险企业,占据武汉市保险企业区域总部数量的三分之一。这一产业优势,正在转化为该区营商环境的竞争优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保险企业为代表的金融业,被誉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对实体经济有很强的的补血作用。
依托保险企业富矿,江岸区深入挖掘“优良保险生态示范区”的优势,着力引导辖区保险企业为各类企业量身定做创新型的保险产品,用保险的方式稀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让企业在江岸的发展轻装上阵,减少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