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月12日,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施工正酣。该综合体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集3条地铁线、2条市政公路隧道及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借鉴美国硅谷、波士顿等全球知名创新廊带经验,武汉东湖高新区构建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上半年完成规划,并启动重点工程建设。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高新大道为主轴,以武汉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三大园区为核心载体,以关山大道、左岭大道、光谷五路3条千亿大道为延伸,打造高端人才、高端产业汇聚的创新发展核心承载区。其中,光谷科学岛被誉为大走廊的“皇冠”。
未来三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创新横轴,将与豹子溪生态廊道生态纵轴,共同形成世界级“黄金十字轴”,让创新、创业、创造的“三创”要素充分涌流。
以创新为灵魂——
光谷高新技术企业达2328家
创新是光谷的灵魂,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
2018年,光谷新增企业2万多家,企业总数达到7万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328家。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73家企业在光谷诞生。
全年推动35项“卡脖子”技术攻关,获国家重大项目立项;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17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70亿元。
长江存储、华星光电t3、天马G6一期顺利量产,“100G硅光收发芯片”投产使用,全球首款虹膜生物识别芯片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涌现……在“一芯两屏”强劲引领下,光谷“芯屏端网”万亿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数字设计与制造国家创新中心……一个个国家级中心获批,助推进一步做强全国知名创新平台集聚区。
加速培育高成长企业,先后实施了瞪羚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对瞪羚、“准独角兽”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市场开拓、投资并购、国际交流等多方面支持。
2011年,光谷瞪羚企业仅有30家,2018年达到355家,涌现出斗鱼直播、安翰光电等5家独角兽企业,以及锐科激光、明德生物等4家高科技上市公司。
以创业为初心——
“青桐汇”累计融资32亿元
在年初举行的“2019光谷创新创业峰会暨青桐年汇”上,光谷青桐汇5周年回顾墙,用500余张创业者的自拍照,记录了一个个艰辛而充实的创业片段。
从2013年发端至今,在全国双创中掀起大学生创业风潮的光谷青桐汇,观摩人数超过6万人次,140多个项目累计融资近32亿元。
过去几年,受滴滴、美团、摩拜等互联网“新贵”崛起的影响,光谷青桐汇创业项目多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更追求商业模式的创新。如今,随着互联网创业进入下半场,青桐汇创业项目开始向工业互联网、智能硬件、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提升。
截至去年底,光谷青桐汇已成功举办88期,路演项目超过700个,推介项目近1200个,参与的投资机构逾700家。
与此同时,光谷正在成为我国互联网“第二总部”密集扎堆地区,形成独特的新总部经济。以小米、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尚德机构等为代表的60多家知名企业,先后将总部或“第二总部”落户光谷。
与过去传统产业转移不同,这些“第二总部”承接的并非是低附加值业务与淘汰产能,而是全新的业务板块与研发中心。
小米设在光谷的“第二总部”,核心业务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雷军更在北京总部动员员工南下武汉,称在北京每招1人,在武汉就招3人,“第二总部”远期达到1万人规模。
全国领先的职业在线教育平台尚德机构,武汉总部落户光谷短短1年多时间,人员规模已突破4000人。
光谷的创业风潮,正在从本土拥抱全国。
以创造为梦想——
张臂拥抱创业“新物种”
2018年,光谷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斗鱼直播,专利申请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双双突破1000件,居全省第一;华星半导体及华星光电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列第二、第三位。
在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光谷占了5家。
“从专利风向,能看出一个地区的创造力和产业风向标。”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认为,从这个专利榜单上可以嗅出两个信号:一是光谷互联网产业正从“野蛮生长”时代迈向高质量发展;二是专利领跑的光谷企业,绝大多数出自“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从一个侧面表明,光谷“芯屏端网”万亿光电子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在北京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所所长王德禄看来,“新物种将是下一轮产业竞争的希望所在”。他说,在高科技产业中,被视作“新物种”的创业公司,大都脱胎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或新模式,有典型的“四新经济”特征。光谷很多“新物种”的诞生,都在产业生态、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上,对政府提出了更高挑战。地方的改革创新与容错步伐还要再大些,拥抱这些“新物种”的到来。
围绕“三创”,3年后,光谷力争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万人拥有发明专利200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0家;在先进存储、新型通信、新型显示、生物医药、脑科学、新能源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