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夯实产业之“芯”谋划区域之“心”培育动能之“新”
2019
02/28
08:53














图为:武汉开发区一角。

图为:武汉开发区将打造以沌口创新发展中心和纱帽生态宜居中心为“双核”的城市空间格局。

图为:2月25日,武汉至驱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智能电子冷却水泵的装配。

图为:2018年11月2日拍摄的武汉开发区汤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施工现场。

图为:2月25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三工厂焊接车间在做最后的局部装修。

图为:1月8日,工作人员正在装配线上进行汽车变速箱组装。东风格特拉克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2018年汽车变速箱销量达11.5万台,较2017年增长近40%。

图为:武汉开发区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一期项目施工现场。

2018年12月,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勾画出“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

“一芯驱动”在产业之“芯”,在区域之“心”,在动能之“新”。

因车而兴、正加速转型发展的武汉开发区提出,将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产业变革关键期和转型升级窗口期,扭住转型升级不动摇,扭住做强做大做优汽车产业不动摇,扭住发展多元产业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应对挑战,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用创新的办法补齐短板,用落实的办法推动工作。

2019年,武汉开发区将围绕“一个目标、双核联动、三项重点、四大举措”,拼搏实干。

“一个目标”,即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勇当发展先锋,成为落实“一芯驱动、两带支撑”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的引领区和排头兵,打造全球知名“车都”。

“双核联动”,即大力推进武汉开发区沿江区域开发,进一步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形成以沌口创新发展中心和纱帽生态宜居中心为“双核”的城市空间格局。

“三项重点”,即全力做好军运筹备、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三项重点工作。

“四大举措”,即聚焦薄弱环节发力,实施构建多元产业支撑、促进人才引领创新、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民生社会保障四大举措,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全速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助力军运会精彩圆满举办

当好东道主,文明迎军运。

2月21日下午,武汉开发区举行“迎军运——机关文明礼仪”专题“车都讲坛”,来自该区各部门、园区、街道的干部职工,共350余人,接受专业礼仪知识培训。

与此同时,该区“一场两馆”(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军运会主媒体中心等新改扩建项目,正全速推进。

武汉开发区作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开、闭幕式“主场”,主媒体中心所在地,并承担田径、跳水、游泳、跳伞、男子排球、女子排球、男子高尔夫球、现代五项、马术等9个竞赛项目。

军运会开幕式预计有6万人参加。新建主媒体中心将承担赛事直播转播、新闻资讯发布、各国新闻媒体工作平台、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形象展示等任务,届时将有3000多名记者,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同时,该区涉及军运会的项目点位15个,除一场两馆、主媒体中心外,还包括江汉大学体育馆,武汉商学院游泳馆、体育馆、马术场,武汉汉南通航机场、武汉天外天高尔夫球场和多个接待酒店。

竞赛项目多、点位多、人流量大、空间广、时间跨度长,安保责任重大。

2月24日,武汉开发区负责人表示,要全面对标先进典型,把办赛事与建城市,抓整治与提品质,抓硬件与抓软件结合起来,全面优化城市、生态、人文环境,助力军运会办成功、办精彩、办圆满。

目前 ,正按时间节点,全速加快基础设施更新升级,包括提速场馆建设进度,按时完成主体育场、主媒体中心等新改扩建工程,加快提升“一场两馆”周边功能配套,高标准完成重点保障线路优化提升工作。加速停车场、消防站、充电桩、加氢站建设步伐,推广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运营,完善公交线路与地铁站点衔接,打通市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同时,武汉开发区正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按照“五边五化”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道路路面、建筑立面、户外广告、背街小巷整治以及景观亮化提升等专项工作;全面开展道路桥梁、燃气电力、供水排水、环境卫生等市政设施专项排查,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面貌脱胎换骨、化茧成蝶。

万亿“东风大道”与“长江经济”同频共振

武汉开发区“双核”联动发展启航

2月24日,武汉开发区召开区委八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勾画区域发展新蓝图: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大力推进沿江地区开发,实施沌口、纱帽“双核”联动,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实现全域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沌口是武汉现代工业主战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示范区,是武汉开发区发展最核心版块。

28年前,武汉开发区因承接中法合资汽车产业,在沌口318国道(东风大道)沿线十多平方公里黄土岗地上,破土动工。

28年间,东风大道沿线已成“不夜城”:沿线聚集着东风集团总部,东风有限总部、神龙、东风本田、东风雷诺、东风乘用车、格力、美的、海尔、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年产汽车超百万辆、空调等家电超千万台套,企业年总收入超万亿元。东风大道已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度最高的经济主轴,沿线落户企业近2万家。

28年间,武汉开发区面积已拓展至489.7平方公里,并实现开发区与汉南一体化发展。

汉南片区生态宜居的环境,丰富的长江岸线和开阔的空域,正成为武汉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汉南港区升级为国家一类水运口岸,汉南通航机场成国内最大通航机场,通航产业发展气势如虹。同时,武汉开发区沿江近百平方公里的智慧生态城,已集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研究院等战略发展平台。

纱帽是汉南核心,近年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汉监高速横穿而过,地铁16号线已全面开工,纱帽已与武汉中心城区紧密连接在一起。

2月24日,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开发区工委书记、汉南区委书记胡洪春说,未来,该区将沿长江和318国道两条轴线,做强“沌口创新发展中心”,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民营工业园升级,发展科技研发、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最能代表城市形象的亮点区块——“沌口之心”。同时,沿纱帽马影河景观带和兴城大道交通轴,做优“纱帽生态宜居中心”,以整村集并为契机促进新型城镇化,提升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打造配套完善的宜居城区。按照滨江邓南、宜居东荆、生态湘口思路,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产城融合小镇。

武汉开发区将按照国际一流标准,高起点谋划沿江地区开发,高水平制作规划设计方案,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思路,以近岸空间开发为核心,选择合理区间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经验再上下拓展,力求沿江开发获得重大突破。

“腾笼换鸟”,进一步壮大车都之“芯”

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清理闲置、低效用地,引入世界500强、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企业,成了武汉开发区一道风景线。

2018年,该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5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并实现一年内引进两大整车项目(吉利整车与飞行汽车项目、东风“云峰”项目)。其中,年产30万辆整车的“云峰”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动工。

同年,该区出口加工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综保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武汉)、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相继落户。

将闲置厂房“腾笼换鸟”,导入智能装备,打造未来智慧科技园,这是该区另一道风景线。

在该区东风大道附近,华中智谷、南太子湖创新谷、经开智造产业园等一批创新载体已建成,园区正瞄准世界最尖端、最前沿人工智能产业,与国内外顶尖企业合作,建立孵化中心、赋能中心、科创中心等。

沌阳街民营工业科技园是该区设立较早工业园区。时下,该园区一批老工业厂房已拆除。“腾笼换鸟”后的园区,正与英伟达、腾讯、百度等合作,导入当今最前沿人工智能产业。

位于武汉开发区东方工业园一闲置厂房,同样脱胎换骨:去年,国家级知名孵化器、海创云国际企业中心总部宣布落户并正式对外营业。

一批创新载体建成,近两年,该区吸引4万大学生落户创新创业。一批新技术引入,该区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提升。

2018年,该区96家企业申报高新企业,新认定50家。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瞪羚企业28家。新引进创新孵化器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4家,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5%。新增市场主体5901户,其中企业3455户。“今年要加大低效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加快民营工业园升级改造,积极开展腾笼换鸟,为项目引进提供有效承载空间,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抓紧推动项目落地,在做大做强汽车产业、谋划形成多元产业支撑。”2月24日,武汉开发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9年招商引资要围绕“四都”产业定位,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服务业500强,引进领军企业;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做优汽车产业,加快推进吉利、东风“云峰”整车项目,积极引进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要紧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发展趋势,加速建设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引进培育“三电”系统、智能芯片、无人驾驶、通讯导航等下一代汽车项目。大力引进汽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汽车金融、汽车销售等业态,提高汽车产业链附加值,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此外,紧紧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紧布局,加快形成多产业支撑体系。

优化服务,落实“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迅猛推进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时间就是生产要素,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为让签约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近年来,武汉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18年,该区在武汉市开通首个政策兑现窗口,实现扶持企业优惠政策“一窗式”办理。

今年新春伊始,该区又宣布: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以内办结;外资企业设立平均办理时限,缩减到2.5个工作日以内。

大做“减法”,该区不仅在开办时限上缩短,还把企业开办所需纸质材料减少90%以上。“只要提交材料齐全,许多证照可当场办妥。”

转作风,该区各级干部俯下身子,贴心倾心各方声音,及时解决各种发展难题。

2018年9月,该区上线企业服务“云平台”,实行一个账号、一网通办,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零距离、一站式服务。“因厂区门前道路施工,车辆进出存在盲区,且公司日常物流车辆进出频繁,建议施工期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围栏旁设置道路盲区镜!”2月14日下午,该区一公司通过“企业服务云平台”反映。次日,平台派单给该区公安分局,2月18日下午,该区交通大队同公司相关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就道路现有条件,对施工现场整改,将厂区门口前后围挡各3块拆除,并在开口两边各加一块盲区镜及警示标牌。

据统计,自该云平台开通,该区已超过1300家企业注册,解决企业最急最盼问题400个,涉及规划、融资、交通等方面。

2月24日,武汉开发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并联审批”“容缺审批”“先建后验”等审批模式覆盖范围,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全力支持园区发展,做到“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园区和部门还要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开展高效服务,形成“企业按铃、干部上门”工作机制。

补齐短板,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

2018年12月29日,商务部公布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考核排名,武汉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十二;产业基础排名,位居全国第六;利用外资排名,位居全国第四;综合实力排名,位居中西部第一。

2018年,武汉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继续领跑武汉市各区。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武汉开发区未来靠什么引领新一轮发展?

靠创新,核心在人才!

近年来,武汉开发区筑巢引凤,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入驻,但对标北京、上海、深圳等开发区,对比同城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人才不足问题仍凸显。

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东湖高新区新增留汉大学生13.2万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80家,企业总数达7.5万家。光谷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在校大学生80多万,两院院士66人,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56家。

这种差距,一方面是因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扎堆光谷,另一方面也反映武汉开发区创新平台与人才集聚活力不足。

补齐短板,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落户,惟有主动作为,用事业留人,营造比其他地区更优服务环境。

2月24日,武汉开发区负责人说,开发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培养集聚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队伍,必须大力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双创”服务平台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下一步,武汉开发区将大力完善招才引智政策体系。”要统筹产业政策与人才政策,做到有效衔接。依托经开产业基金成立人才政策配套子基金,对携带重点产业项目、科技创新成果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提供配套基金扶持。要对标先进地区,对现行人才政策进行梳理更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折不扣兑现政策,严守政府诚信。要加大优秀人才奖励力度,积极推荐各类英才申报“五一”劳动模范、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同时,要持续培育引进各类人才。要围绕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落实“资智回汉”工程、“城市合伙人”和“车都英才”计划,重点培养引进一批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要积极举办“院士论坛”、科技成果对接会、创新创业大赛等,依托海内外人才工作站,发掘优质项目和人才团队;持续举办校园巡回招聘活动,吸引大学生来区创新创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此外,要积极建设各类平台载体。要鼓励重点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为引进高端人才提供平台载体。要高标准建设覆盖技术转移、项目培育、科技金融等企业孵化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大力引进投资、会计、法律、科技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创新孵化和人才集聚功能。

另外,要优化聚才留才生活环境。要与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即时掌握人才需求,为企业引进和使用人才提供便利服务。要优化“车都人才一卡通”服务,完善人才购房、租房、子女入学、父母养老、便捷就医、出入境等绿色通道,加快建设“长江青年城”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优化人才生活环境,让各路英才在开发区找到家的感觉。

东本三厂一期4月投产

将新增产能12万辆

远山含黛,绵延不绝。近处,壮阔的硃山湖面,波光潋滟。

位于湖边一侧的东本三厂,宛如一座花园。

“东风本田第三工厂一期已基本建成,目前正进入试制生产阶段,向4月正式投产全力冲刺。”东风本田规划技术系负责人王铁柱介绍。

2月2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驶入武汉开发区花园式东本三厂内,冲压、焊装、涂装、合成树脂、总装、发动机装配等一期12万辆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

厂区大门附近,仍有一些吊车、工程车正在作业,工人们正在进行厂区绿化、路面沥青施工等收尾工作。二期12万辆冲压扩建厂房等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焊装车间内灯火通明、整洁有序,200多台机器人已全部安装到位,并按照生产节拍进行各工序自动打点焊接,场面十分壮观。

“从去年12月起,三工厂一期已进入试制生产阶段。目前已推进至量2阶段,每天都有小批量生产,以对车辆生产品质、生产系统运行、人员习熟等内容进行确认。3月份将进入‘量3’阶段,重点对生产的连续性、批量生产的运行状态及品质进行最后测试,确保4月份正式投产。”王铁柱介绍。

东风本田是武汉首家千亿级企业。为缓解一二厂产能压力,占地1475亩的东本三厂于2016年12月8日启动建设,项目按照一次整体规划,分两期进行实施,一期项目年产能为12万辆,即将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已于2017年11月启动,预计将于2020年投产,最终达成24万辆产能。

“致力打造全球绿色智能标杆工厂的东本三厂,在一厂、二厂的基础上,对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做了许多改进与提升。比如,冲压车间导入全球领先的全伺服、高速化柔性冲压线,4.3秒即可完成一件冲压件,相比一、二工厂,效率大幅提升,单台成本降低。焊装车间一期项目一次性导入机器人数量超过200台,实现了打点自动化率100%。在节能环保方面,涂装车间采用了多种新设备新工艺,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排放。”王铁柱介绍,如涂装导入3C2B工艺、免中涂工序,减少能源消耗;采用锆盐工艺,减少磷、镍排放。此外,在员工停车场和仓库屋门,导入光伏发电,实现绿色生产。

在厂区内设有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2400立方米/天,可对厂区内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和回用。“一般的中水可用于洁厕等,通过反渗透装置处理过的中水,用于生产车间冷却塔补水,最大化再利用。由于三工厂项目临湖,为了防止中水影响地下水及附近湖水水质,未用于厂区绿化浇灌。”

东本三厂规划发展科干部毛伟家介绍,东本三厂一期项目将有约1800名工人,首款投产车型为一工厂已量产的CR-V,具备柔性生产能力,未来还将导入ELYISON、URV等车型。同时,东本三厂还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后期将导入新能源车型。“开发区的汽车产业已经成长为一棵大树,但这棵大树的枝叶还不够茂盛,要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做优汽车产业。”武汉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目前,年产30万整车的东风“云峰”项目正在建设中,同时,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也在加速中,一期项目——封闭测试场已基本完成地基处理,即将进入土方开挖阶段,预计今年9月份完工。

本版文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唐晓安 通讯员 张敏本版图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梅涛 通讯员 张斌 摄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