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通讯员 王嘉瓣 实习生 陈义亮
1月5日,光谷互联网最大的年度盛会——第四届光谷“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举行,主题为“新物种与第二总部”。千余名来自武汉及全国各地的互联网创业者云集光谷,探讨互联网创业进入下半场后,如何在培育“新物种”、做大“第二总部”经济上,走出不一样的光谷之路。
会上,东湖高新区联合光谷互联网行业协会,首次发布“光谷互联网琅琊榜”。武汉新芯、安翰光电、传神语联网等12家企业,获评“最具科创板气质奖”;小米、金山、360等12家企业获“第二总部奖”;合刃科技、奥瑞匹克、镝次元数据科技等12家新锐公司获“新物种奖”。
数据显示,2018年,光谷“互联网+”非上市企业共完成116笔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00亿元。截至目前,光谷“互联网+”企业数量已超过2100家,互联网从业人员逾10万人。
“新物种”将是产业竞争希望所在
在互联网产业中,被视作“新物种”的创业公司,大都脱胎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或新模式,有典型的“四新经济”特征。
长城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几年前诞生的斗鱼直播,就是一个典型的“新物种”。它依托分享经济,开创了互联网直播这一新业态,缔造了湖北第一家估值过10亿美元的互联网“独角兽”,迄今融资已逾70亿元。
此次入选“新物种”的合刃科技,主攻新一代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绕障识别系统。2017年,不到30岁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华尔街人工智能研究科学家王星泽,凭借该技术从全球1598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光谷3551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
奥瑞匹克则是一家专注高端光芯片的研发与制造的创业公司,也是5G通讯芯片的新锐力量。从公司首席科学家国伟华,到创业团队,90%是出身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博士乃至博士后。“新物种将是下一轮互联网竞争的希望所在”,王德禄说,光谷的创新裂变速度太快,很多“新物种”的诞生往往令常规政务服务措手不及。在产业生态、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上,东湖高新区的改革创新与容错步伐还要再大些,拥抱这些“新物种”的到来。
光谷“第二总部”突破60家
自2015年互联网产业崛起以来,光谷正在成为我国互联网“第二总部”密集扎堆地区,形成独特的新总部经济。以小米、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尚德机构等为代表的60多家知名企业,先后将总部或“第二总部”落户光谷。
2017年,光谷正式在全国率先提出“第二总部”概念,力促形成新经济集群。
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总部往往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随着业务板块和公司规模的急剧扩张,招人成为绕不过去的一大难题。
与过去传统的产业转移不同,这些“第二总部”承接的并非是低附加值业务与淘汰产能,而是全新的业务板块与研发中心。
小米设在光谷的“第二总部”,核心业务便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雷军更在北京总部动员员工南下武汉,称在北京每招1个人,在武汉就招3个,远期达到1万人规模。
全国数一数二的职业在线教育平台尚德机构,武汉总部落户光谷短短一年多时间,人员规模已突破4000人。该公司首席战略官吕露直言不讳地表示,当初选择“第二总部”落户地时,曾在成都、重庆、长沙、武汉4个城市之间反复比选。重庆和武汉给的政策差不多,但最后定盘武汉,一是冲着不可比拟的人才储备,二是交通优势,三是光谷的政府懂产业、也懂企业。
“凡是一个城市的人才是净流出的,我们都不去。如果人都往外走,你怎么招人呢?”她说,一个“第二总部”的落户,动辄涉及数千乃至上万名员工,各方面决策都必须谨慎。“相信很多公司来之前都查过人才流入流出比,武汉的人才是净流入的,尤其在光谷。”
这一决策,从互联网招聘平台得到佐证。BOSS直聘CEO赵鹏透露,从全国范围看,2018年武汉与外地的人才进出比例为1:1.27,也就是说武汉每走出去1个人,就要从外面进来1.27个人。
全年互联网融资总额首超百亿元
2018年,大批互联网企业都经历了“资本寒冬”。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116家光谷互联网企业完成了融资。
根据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及IT桔子等第三方机构披露的数据,创下全年融资纪录的仍是斗鱼直播。继2017年上半年完成D轮10亿元融资后,斗鱼直播去年3月宣布再获新一轮40亿元融资,由腾讯独家投资。这意味着斗鱼将在直播业务上,与腾讯进行深度战略绑定。
去年6月,物联网企业慧联无限宣布完成2.3亿元B+轮融资。此前,慧联无限刚刚获得IDG资本和不惑创投联合领投的1.5亿元B轮融资。这是一家致力于广域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由来自世界500强的企业高管,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几位教授在光谷联合创办。
去年7月,虹识技术宣布完成1.2亿元A+轮融资。9月,其自主研发的虹膜生物识别芯片“乾芯ASIC芯片QX8001”通过严格的性能测试,流片成功,年底由全球半导体巨头台积电代工量产。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子清称,光谷一直致力于变成新兴力量的集结地。新技术、新产业光靠化缘是化不来的,关键要在培育创新经济体上走在全国前列。孕育“新物种”,不能以一时规模和GDP论英雄,只有支持包容这些新模式和新业态,光谷才有活力,新经济才有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