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招才引智为民企留住创新人才
图为:区人大代表考察爱帝集团老旧厂房改造升级项目
图为:全国“双创”活动周江汉区分会场人气爆棚
图为:“五号院子”民营科技孵化园区
不敢说武汉第一个个体户出自江汉区,但可以这样说——江汉,是武汉民营经济的源头之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武汉率先将个体私营经济推上舞台,汉正街成为那个年代个体经营户、私营业主,争相前来打货的“天下第一街”。
改革开放初期,武汉被称作中国流通领域改革的“风向标”和“试验田”;而汉正街则被称之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第一街”——汉正街的东端在江汉区,这里是汉正街最黄金的地段。
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张润斌,把汉正街称作企业家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如今身兼上海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楚商联合会副会长的张润斌,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57岁的张润斌,17岁顶职做售货员,并在工作之余摆地摊,赚钱补贴家用。汉正街的兴旺,让他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改变。
1987年,张润斌辞职创办致盛,在人声鼎沸的汉正街,成立了武汉第一家服装自选市场。
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张润斌拿到了当时武汉市第一张市场建设准入证。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张润斌从汉正街起步,走上专业市场开发之路。大兴路鞋城、汉口马场角综合市场、汉口家俬中心广场、万商白马服装交易中心、中南建材市场、武汉图书大世界……这些当年鼎鼎大名的市场,曾是武汉商业流通繁盛的象征。“这些市场能够诞生,得益于武汉市、江汉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为民营经济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初冬的一天,在致盛武汉总部谈起江汉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张润斌感慨万千。
进入新世纪,张润斌勇闯上海滩,致盛从经营专业市场向产业投资转型,并迈出全国投资布局的步伐。2017年,致盛文化顺利登录新三板,进入资本运作的新时期。2018年,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致盛又投身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武汉市、江汉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张润斌说,从昔日个体户到如今的民营企业家,不仅仅是身份的转换,更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和责任。
如今的致盛集团,已成长为上海企业百强、民营企业百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企业。发展壮大了的致盛,感恩时代、回馈家乡。2018年在汉投资近50亿元,在武汉、宜昌均建有产业园区。作为武汉招商大使,张润斌志愿做武汉的宣传员,为武汉市、江汉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张润斌和致盛集团的发展历程,只是江汉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江汉的民营经济,迭代升级、转型发展,跨上新台阶。
——爱帝集团,借力武汉时装周,从服装领军者向时尚新高地迈进;
——上层广告传媒,湖北公关传播第一股,华中地区最具代表性、最具竞争优势的互联网线上整合机构;
——贝斯特通信集团,上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行业巨头,提供通信网络建设与信息化集成服务;
——众邦银行,湖北首家民营银行,以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为己任,立志成为民营银行的行业标杆;
……
2018年,江汉区民营经济预计完成增加值45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0%。民营企业入围全市百强企业21家,位居全市前列。全区私营企业约3万户,从业人数近40万人;个体工商户约4万户,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
改革开放再出发。进入新时代,江汉区厚植优势、聚焦“四新经济”,大力引进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等落户;制定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推动新民营经济主体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打造新民营经济集聚地,江汉正全力向民营经济强区冲刺。
靶向突破 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用工荒、用钱荒、用地荒。
这是目前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普遍遇到的困难和瓶颈。落实中央、湖北省委、武汉市委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和政策措施,2018年江汉区出台《关于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试行)》,从财税、金融、社保、培训等多方面,进行靶向突破,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全力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12月14日,江汉区邀请14家民营企业的代表,座谈学习贯彻中央领导人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直面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研究探讨靶向突破的良策。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要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和完善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企业“问题清单”,倒排时间,销号解决。同时,建立推进民企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地生根。
打造“新两园”——
拓宽民企发展品质空间
走进位于江汉区的红T时尚创意街区,仿佛置身时尚秀场,潮流服饰应接不暇,创意设计潮流涌动。
红T时尚创意街区前身是爱帝集团工业园区。爱帝集团投资3.2亿元,将原有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老厂房改造再生,打造成为涵盖孵化器、时尚秀场、产业办公、大学生人才公寓、体验式商业配套、多功能活动中心等多种业态与时尚、服务业相结合的文创产业集聚综合体,成为武汉文创产业新磁极。
目前,园区已入驻创业企业90余家,其中“新四军”企业20余家,文创设计类企业22家,引入专业服务机构13家。园区企业共实现专利数95个,是工信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并入选首批省级企业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11月,第二届中国工业设计展览活动在红T时尚创意街区举行,11个工业设计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落户,计划投资总额为151亿元。
打造新民营经济发展创新平台,圈外数字创意产业园10月17日落成开园。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园区建设多功能会议中心、商务空间、文化展厅、小剧院、T台秀场等具有文化特质的创意商街,集政务服务、科技服务、投融资服务、云平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为一体,目前已有亦复数字、久其数字、国双科技、蔚蓝集团、上海麟动、上海程迈、DGX内容营销机构、速途网络、北京艺都、生米组成等10家国内一流数字创意领军企业,正式签约入驻。“江汉创谷”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园”复核认定,入选武汉市“设计之都”示范板块。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个,引进院士、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研发机构8个,吸引各类小微科创企业8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3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
“两贷”齐发——
为小微企业注入源头活水
融资难,是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科创企业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与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合作搭建“民贷通”合作平台,区财政向“民贷通”注入3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建行在风险补偿金10倍金额内,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民贷通”只需贷款金额40%的抵押物即可。区财政用3000万元资金,撬动银行资金3亿元,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实现银企共赢。
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出资50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金,与汉口银行合作设立定向信贷平台“科创贷”,合作银行按照风险补偿金的10倍匹配5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018年,发放“科创贷”“民贷通”贷款近2亿元,50余户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同时,助力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投入运营;落实民营企业进行奖励和补贴,爱帝集团、红人集团、火凤凰云基地、贝斯特通讯有限公司、捷胜经贸等企业获得奖励补贴;组织企业申报2018年度市网络信息化专项资金第一批项目计划、推荐企业申报武汉市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6个项目和4家企业分获专项资金支持。有力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江汉区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11月15日,贝斯特通信集团公司在深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有效配置人才——
促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
江汉区通过举办专家论坛,聘请专家讲课,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提高民营企业队伍素质,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举办2018首届武汉数字创意产业新发展论坛,邀请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知名教授以及国内知名企业家,与区内民营企业家交流,共同探寻产业落地路径,形成浓厚产业氛围;举办2018中国人文时尚设计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一批行业大咖共同为区内设计产业发展献策。
人才,是民营企业成长的基石。江汉区多渠道、多形式为企业配置人才,提升民营企业的人才供给效率。
围绕“百名服务专员服务千企”活动,组织就业服务专员,定期联系对口企业上门服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企业配置人才,帮助企业缓解招聘难。截至目前,今年组织系列招聘活动43场,组织用工岗位近7200余个,推荐介绍成功600余人。
同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创业培训,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及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培训能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着重解决区内民营企业紧缺工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北京外企、上海外服、科锐国际等20家人力资源领军企业,构筑了为民营企业服务和引进高端人才的良好生态环境。
融市场冰山——
引导民企提质升级
多措并举,帮助融市场冰山,引导民营企业提质升级。
推动民营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创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培育,合理进行自我定位,培养一批行业“隐形冠军”。
积极开展市场开拓服务。充分发挥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等各类展会作用,擦亮“武汉时装周”品牌,为民营企业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帮助开拓国内外市场。
借力信息化建设,创造民营企业发展风口。为符合条件的智慧城市示范项目争取政策扶持,重点扶持热点行业的应用、前沿新技术的推广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发展。
聚焦产业升级、新民营经济发展和园区建设主战场,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重点,着力推动民营经济提升质量效益和产业能级。重点建设红T时尚创意街区时尚文化创意小微科创园,依托工业企业转型、老旧厂房改造和现有产业孵化集群、行业集群、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效应,推进“江汉创谷”建设;将“圈外创意社区”小微科创园区,进一步打造成为集政务服务、科技服务、投融资服务、云平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依托泛海创业中心、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及其他商务楼宇资源,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和各具特色的众多小微科创园区。
重点扶持一批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中介服务等重点领域龙头企业。支持小微科创园,吸纳“新四军”企业集聚。积极实施“企业上云”计划,促进企业利用云平台发展新型生产模式;鼓励企业设立研发设计中心,支持企业创建科技创新平台;以企业技术需求为牵引,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推进“智慧园区”“智慧楼宇”创建,提升企业互联、互通、互惠。
按照扶优扶强,加快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使中小企业成为规模以上企业。推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国内国际细分行业“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