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期待百年宜红重焕生机
2018
10/17
09:4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通讯员 袁平 向华清

10月12日,由省农业厅、宜昌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宜红”茶全球推介暨品牌振兴研讨会在汉启动,来自全国的知名茶叶专家、文化学者现场把脉湖北茶产业发展方向。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更是欧亚万里茶道上的主要商品之一。如今,却被祁红、滇红甩在身后。

宜红的辉煌与沉寂何尝不是湖北茶产业的缩影。产量大省,却不是产值大省;“绿、红、黑、白、黄、青”六大茶类齐全,却都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如今,宜红面向全球重新起航。何时能重塑辉煌,业界专家、学者寄予厚望。

无品牌不成活

“宜红”茶品牌振兴研讨会上,有几组数据值得回味。“红茶是全球第一大茶类,2017年世界茶叶总产量中红茶占比为65.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表示,近10年来,全球红茶占比虽有波动,但第一的地位非常稳固。

市场虽活跃,却不是谁都能分得一杯羹。去年,尽管市场高档茶总量有所缩减,但得益于中档茶的量价齐升及低档茶的提价,全国茶叶销售额达到2353亿元,同比增幅9.54%。

然而,在这2353亿元的市场份额中,品牌茶叶市场销售额再增近两成,实现2107亿元,茶叶品牌消费格局更加稳固。

王庆表示,这不难看出,非品牌茶企的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成千上万的中小茶企争抢10%左右的市场份额,何其艰难。

品牌建设成为湖北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好在这已成为多方共识。“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宜红’品牌的复兴作出不懈努力。”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肖长惜表示。

宜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昌以振兴“宜红”为突破口,统一宜红茶的公共品牌,让品牌影响最大化,全力打造“宜昌宜红”城市新名片。目前,宜红已成功申报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经典红茶”称号。

宜红茶已初显品牌效应。此次活动中,来自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多国的大型采购商与省内多家茶企签订采购协议,协议金额达6亿元,其中萧氏集团签约2.8亿元,为省内最大份额。

分化有余合作不足

作为宜昌茶业发展的智囊团专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负责编制了《宜昌市红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同时,他带领团队参与了宜红加工技术提升研究,对宜昌红茶产业发展了然于胸。

江用文坦言,受宜红茶各产区自身利益驱动,传统宜红产区在分化,宜红茶生产优势区尚未形成规模,导致宜红茶品牌不够响。“宜昌市必须担负起发展宜红茶的重任,又要处理好宜红茶传统产区的关系。”

从原料而言,宜红茶主要利用绿茶品种原料,没有建立红茶专用原料基地和推广种植适制红茶的品种。“绿茶产区加工红茶普遍利用夏秋茶原料,虽然鲜叶嫩度高,但红茶内质低于春季鲜叶。”

另外,红茶市场的兴起,使得宜红茶产区部分茶企盲目跟风,甚至投机炒作,导致低质高价红茶进入市场;缺少真正把红茶作为企业核心产品的企业,很多地方生产的高档红茶,虽然原料嫩度好,但由于对红茶加工技术要领掌握不透,导致所加工的红茶汤色不亮,香气低,滋味不醇,从而影响消费者对红茶市场的信任度。

需要特别重视的是,祁红、滇红虽然都属于公共品牌,但旗下都有如国润茶业、滇红集团等全国知名龙头企业引领。“没有知名企业品牌作支撑,品类品牌的影响力难以提升,更难以持久。”

“打造公共品牌是造福茶农,解决卖茶难、贱卖茶最有效的方式。”萧氏茶业集团董事长肖勇表示,萧氏将和省内茶企一道致力于茶产业的文化传承、链条延伸、功能拓展和技术进步,发挥龙头优势,引领茶产业稳健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005年以后,红茶进口量明显增长,但出口量并没有增加,这种态势日趋明显。江用文分析,红茶产业的复兴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红茶源于中国,我们要积极将中国红茶文化传播于世界。”江用文表示,这不能简单理解为全部恢复传统,而是要突出中国特色,研制不同形状、不同风味的名优特色红茶。

他解释道,传统工夫红茶主要强调精制环节,突出干茶外形,有些精制工序对内质并不利。而以金骏眉为代表的红茶新品,从品种、原料到加工,都有严格要求,色香味形协调,受到国内消费者喜爱。

对宜红茶主产区而言,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本地区红茶产品结构和形象产品,并建立标准体系,形成本地特色鲜明、风格稳定的红茶。

产品是品牌塑造的基础。产品质量不好,无法打造品牌;品牌的定位要与产品功能、档次相吻合。“有知名度的品牌,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对品牌的损害是加倍的。”“任何时候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江用文表示,面向大众需求,就要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生产出高性价比红茶;而面对高端需求,就要依托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打造出有文化内涵、品质超群、稀缺的小众产品。

同时,他强调,培育知名红茶企业品牌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扶植龙头企业,关键是培养企业家的诚信意识、战略眼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带头践行“清、敬、和、美”茶文化核心理念。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