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三年倍增 大武汉吹响企业上市集结号
2018
07/27
09:49








图为:7月20日,长飞光纤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图为:烽火科技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光纤生产质量检测 (梅涛 摄)

图为:高德红外的安全监控产品

图为:2000多家生物企业扎堆的光谷生物城,正在孕育一批上市公司和行业“独角兽”(梅涛摄)

回眸2018年上半年,对武汉金融业来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5月3日中国证监会发审会的“武汉专场”。

就在这一天,来自武汉的3家优质企业——长飞光纤、天风证券、明德生物,齐刷刷闯关成功,在去年下半年以来IPO审核平均通过率不足50%的背景下,一次过会率100%,在武汉市乃至全国IPO历史上均属首次。长飞光纤还成为中国光通信A+H第一股。

加上此前过会的锐科激光,以及在境外上市的敦信金融、声荣环保、尚德机构等企业,仅今年上半年,武汉就新增上市公司8家,大大超过了2017年的海特生物“独苗苗”。

截至目前,武汉市共有上市公司76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56家,境外上市公司20家,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

以“敢为人先”著称的大武汉,今年起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上市公司三年倍增计划,让更多的优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以振兴实体经济,助力大武汉的复兴。

弄潮资本市场 金融业跻身武汉新千亿产业

借改革春风,自1992年鄂武商登陆深交所以来,武汉企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上市热潮。

从武商、中商、汉商、中百刮起的商业旋风,到长航凤凰、武钢股份、武石油等一批大型国企的相继上市,从人福医药、马应龙、武汉健民等一批医药企业走上前台,再到以烽火科技、高德红外、长江通信、精伦电子、精测电子、华灿光电、光迅科技、理工光科、武汉凡谷等为代表的一批“沾光”的高科技企业争相上市,中国股市“武汉军团”不断壮大。

金融被称为经济的血液,借力资本市场,以上市公司为典型代表的武汉优质企业直接融资量大幅增长。2017年,武汉市完成直接融资1689.69亿元,增长15.74%。通过努力挖掘全市上市、挂牌后备资源,推荐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近400家,遴选出省级“金种子”“银种子”上市后备企业108家。

在助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武汉金融业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新的千亿产业。2017年,武汉市金融业增加值为1097.58亿元,同比增加123.2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占全市GDP比重为8.2%,占全省金融业增加值比重为41.6%;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全市GDP增幅0.9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

据统计,目前仅武汉光谷就有41家本土上市公司扎堆,其中长飞光纤、烽火科技已成为全球光通信、光电子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仅烽火旗下4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就超过500亿元,其中光迅科技还成为全球光电子器件产业市值最高的企业。

根据2017年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评价,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中部第一、副省级以上城市第10位。

金融创新不止步 夯实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武汉从未缺席,有的还走在全国前列。

1992年4月,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又称武汉柜台交易中心,俗称“汉柜”)诞生,成为当时全国最早的大型证券交易场所之一。包括武汉中商在内的“汉柜”股票最多时达26只,直至2000年8月1日,“汉柜”退出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舞台。

继“汉柜”之后,近年来武汉着力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一方面大力培育沪深主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另一方面,着力培育优质企业挂牌新三板,下大力气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俗称“四板”。

从去年起,我省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种子计划工程”。2017年,全省共推荐上市后备企业800余家,包括60家“金种子”、294家“银种子”企业。该工程的实施极大激发了全省企业的上市热情,也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政府狠抓资本市场工作的积极性。

7月23日,东湖高新区发布区内首批28家上市“金种子”企业名单,涉及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地理信息、互联网+、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此前在辅的科前生物、颂大教育、日新科技3家企业入选。

根据《中国光谷203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东湖高新区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前沿技术与颠覆式技术创业,到2020年科技型上市企业超过7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家,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目前,光谷企业数量达到6.4万家,集聚了1848家高科技企业,每天诞生科技企业60多家。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认为,光谷企业出现的密集上市潮,实际上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成果的生动体现。

根据武汉市政府2016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武汉市金融工作局将着力引导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优质科技型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加强新三板科技型后备企业的挖掘和服务工作,鼓励科技型企业挂牌新三板,推动创新型科技企业进入新三板创新层,支持优质企业转板到创业板上市。做大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板”规模,探索比照新三板交易模式打造区域性“新四板”市场。探索建立“新四板”市场与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市场的合作机制的路径。

目前,武汉四板主要指标领跑全国,并在全国首创“海创板”,与县域金融板块、科技板、青创板,构成了四板特色板块。截至2017年底,武汉新三板挂牌企业287家,新增49家;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累计挂牌交易企业3869家,融资总金额745.18亿元,挂牌企业总数和股权融资额等主要指标跃居全国前列。

企业上市三年倍僧 大武汉吹响集结号

2018年初,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资本市场领域,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扩大直接融资,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湖北省上市办人士介绍,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意味着今后5年我省上市公司数量较目前翻一番,达到近200家。

去年以来,武汉市紧紧围绕持续推进中部金融中心和全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认真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不断丰富金融市场主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全力做好金融维稳,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积极应对企业上市工作短期不利局面,上市工作力度持续加强:实施企业上市工作“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深挖上市后备资源,已筛选出60家拟报辅后备企业;市领导带队调研后备企业;加紧研究制定《武汉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意见》;定期举办名企业上市培训辅导沙龙和走进沪深港交易所活动;分阶段培育在会企业和在辅企业。

多措并举,确保企业上市“双倍增”顺利推进。借助发审会“武汉专场”100%过会的上市东风,再接再厉,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尽快出台“升级版”企业上市支持意见,“报辅即补、报会即奖”,打造“有力度、有温度、有精准度”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

条块结合,挖掘更多优质企业,扩大上市后备基数、提高后备企业质量;

升级企业上市服务,探索实行企业上市证明材料“一窗受理、统一派单”服务模式,让企业“少走弯路、多走网路”,真正享受绿色畅通的“一站式”服务;

抢抓机遇,坚持境内、境外企业上市两手抓,挖掘和培育符合条件的新三板企业、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交所上市,服务并引进更多H股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

按计划,武汉市今年力争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2家,报会企业15家,报辅企业30家,50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储备重点后备企业100家。拟在实现直接融资180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上市企业再融资600亿元。

武汉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刘立新表示,将通过“培育一批、报辅一批、报会一批、过会一批”,持续发力,早日实现企业上市工作“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为振兴实体经济、大武汉复兴提供强大的金融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