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美了生态 鼓了钱袋 ——绿色发展的郧阳实践
2018
07/18
09:41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实习生 李菁晨 通讯员 兰昌林 姬廷顺

图为:一江清水环绕的郧阳风景如画。

图为: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关门山村,生态美景惹人醉。

省环保厅日前公布2018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以奖代补”资金竞争性分配考核结果,十堰市郧阳区以88.89分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这也是该区连续9年获得此项奖励。此前,在5月底发布的2017年全省各地地区生产总值中,郧阳区为112亿元,同比增长8.7%,在全省31个三类县市区综合考核排名中列第8位,近5年前进5个位次。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片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郧阳区是如何做到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的?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郧阳一探究竟。

划一根线

排放大户坚守环保生死线

7月12日1时,烟尘含量,每立方米12.62毫克(国家标准30毫克);氮氧化物含量,每立方米302.75毫克(国家标准400毫克);二氧化硫含量,每立方米1.96毫克(国家标准200毫克)……

茶店镇华新水泥有限公司,环保技术员朱登仓点开手机上的监测软件,一项项数据跃然眼前,比数据更直观的是工厂内景:绿树如伞,道路整洁,烟囱喷吐的是洁白的水蒸气,而不是印象中的滚滚浓烟。“以前厂里有20多名保洁员,从早到晚忙不过来,现在只有5个人。”朱登仓说,这样的变化,来源于公司对环保的投入。近年来,华新水泥斥资2000多万元,上马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应用20多项新技术,把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吃干榨尽”。仅烟尘处理“电改袋”改造一项,投入540万元,改造前,烟尘排放浓度为每立方米63.76毫克,改造后下降为12.16毫克。折算下来,一年减排145吨烟尘。朱登仓所在的安全环保部只有4人,却在公司各部门中排位居首,直接对总经理漆亮负责。“我们划了一根线:凡是环保不达标的技术坚决不采用。”漆亮介绍,就是凭借对这条“生死线”的坚守,自2011年投产以来,公司没有出现一例环境违法案例,没有一次因环保问题停产。

【画外音】

绿色发展,绿色是前提,生态红线不可逾越。

近年来,郧阳区关闭造纸、钢铁等高污染企业18家,环保不达标企业90多家;拆除取缔库汊围栏43处、围网7.9万亩、网箱6.8万余只;依法关停转迁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户111家;全区66台燃煤锅炉、1087辆黄标车全部淘汰;拒绝60多个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效益再好,污染环境一概关掉;投资再大,破坏生态一概不要。”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斩钉截铁地说。

算一笔账

种果树“钱”景更美妙

“就是这棵树,给了我发展果树种植的信心!”7月12日,柳陂镇黎家店村宇翔生态农场,农场总经理李务飞指着道旁一棵橙子树说。

农场的前身,是一家养猪场,年出栏万头生猪,2016年被划入禁养区,2017年年初关停。“企业该如何转型、能否成功,心里没底。”李务飞正纠结时,发现了那棵橙子树。“树是20多年前种下的,没人照看,却活了下来。这说明,这里的气候、水土适合橙子树生长。”李务飞给橙树剪枝、施肥,到秋天居然挂果了,摘下来一尝,味道不错。

转型方向就此确定:发展1000亩果园,其中800亩种脐橙,200亩种软籽石榴、猕猴桃等水果,同时利用废弃的21座猪舍种香菇。李务飞算了一笔账:办养猪场,按年出栏万头、每头2000元计算,年产值2000万元;搞生态农业,5年后橙树进入丰产期,按亩产5000斤、每斤8元保守计算,年产值3200万元,加上其他水果和香菇,效益能达到养猪时的两倍。“我们的目标是年产值过亿元。”

谢恒林是黎家店村的贫困户,今年59岁。2017年下半年,他在农场种果树,现在又改造猪舍。“地都流转了,在这儿打工一天能赚一百多块,日子好过多咯!”老谢说。

农场副总经理卫书华介绍,每天有30多名村民在农场打工,大部分是贫困户,农场年用工量8000多人次,已支付用工费用近百万元,“以后还将发展果树认购、农事体验,既保护青山绿水,也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画外音】

这是一笔经济账,更是政治账、民生账。

近年来,郧阳区完成石漠化治理18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498平方公里,人工造林25.8万亩、生态修复裸露山体325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1%。在此基础上,该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绿色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供生态产品,发展‘林下经济’、乡村旅游,让绿色惠民、富民。”郧阳区区长胡先平说。

走一条路

绿色发展成为一种自觉

7月12日中午,樱桃沟村“八零院”农家乐,朱德有送走三桌客人,手脚麻利地清理餐桌:碗筷收进厨房,纸巾、纸杯扔进干垃圾桶,剩菜剩饭倒进湿垃圾桶。“以前最怕餐厨垃圾,特别是夏天,味道大。现在好了,村里统一收集,拉去做有机肥。”他说,自从实行垃圾分类,村里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樱桃沟村的樱花、樱桃远近闻名,游客越来越多,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有些游客随手乱扔垃圾,有些村民改不掉随地吐痰等陋习,农家乐的污水、餐厨垃圾难以处理……2015年,樱桃沟村成立十堰市第一个村级环境管理站,配备11名保洁员,在全村道路和村民家中放置800多个垃圾桶,还有干湿垃圾车各一台、洒水车一台。2016年,该村投资40万元,建成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站,每天最多能处理餐厨垃圾900公斤,加工成90公斤有机肥。

硬件改善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要跟上。环境管理站负责人周祥介绍,该村出台积分机制:每月对农户“门前三包”进行考核,按“最清洁、清洁、不清洁”打分,最高积10分,考核内容涉及家禽圈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考核积分可兑换日用品。2017年,三组的刘兴学得到119.1分(满分120分),兑换了一大瓶洗洁精、5支牙刷、2块洗衣布等等。

“全村全年一共兑换了价值6万元的物品。”周祥说,村民兑换的东西越多,说明村里环境越好,大大降低了环境整治成本,“更重要的是,村民渐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朱德有说:“环境好,才能有更多游客来玩。谁不爱护环境,就是砸自己的饭碗!”

【画外音】

农村环境整治,发动群众最重要。

郧阳区积极探索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打造循环有机农业。同时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339个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樱桃沟、洞耳河等175个村和11个乡镇被评为市县级“生态村镇”或“最美生态村镇”。“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进而形成一种人人出力、人人共享的氛围。”孙道军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