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生猪产业链加强对接抱团取暖
2018
07/09
08:3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谢毅

经历5月中旬跌至谷底的“冰点”后,我省生猪出场价格开始回暖。

省物价局监测数据显示:7月3日,我省生猪出场价为10.88元/公斤,较今年以来冰点价9.57元/公斤(5月15日),上涨13.7%。但猪粮比价为5.26:1,仍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养殖户仍处于深度亏损状态。

啥时候能止跌盈利,养殖户还摸不着头脑。

超市肉价亲民卖一头猪亏220元

7月1日,武汉市秦园路中百仓储,猪肉促销。“瘦肉10.98元/斤,前腿肉7.18元/斤。”水岸星城小区居民张女士感叹,一斤肉比一斤西蓝花还便宜。

生猪出场价持续走低,猪肉价格变得很“亲民”。省物价局7月2日监测数据显示:我省猪精瘦肉、腿夹肉、肋排每公斤均价分别为28.96元、20.18元、34.92元。同比去年分别下跌10.06%、15.59%和10.08%。

5日,在老河口生猪养殖户黄少波的养殖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发现,和3月记者采访时相比,存栏的猪减少了许多。“养得多,亏得多。”黄少波说。

据了解,目前我省养殖场成本价普遍在12元/公斤左右。现在一头标猪(约110公斤标准体重)出栏,至少要亏220元。

业内人士称,大集团成本控制比较好,并且在上一轮价格上涨中,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实力,足以应对价格低迷。对中小养殖场而言,连跌数月,能否“保命”都成了问题。

大集团产能扩张市场供大于求

“目前市场上总体仍是供大于求。”芝华数据高级分析师姚桂玲说。

2016年,我省各地制定出台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关闭搬迁方案,完成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去年底,全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全部完成。

部分猪场关闭,为何猪却没减少?“很多养猪企业扩产,我省生猪出栏量不减反增。”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小、散、乱生猪养殖户被淘汰后,全省年出栏量减少约300万头。但牧原、正大、中粮等大集团兼并扩产,预计年出栏量要增加500万头左右。

前两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大集团资本集中扩增产能,动辄年出栏十万头以上的大规模项目陆续上马,生猪从去年底起集中出栏,市场供大于求,年初生猪价格断崖式下跌。

国内猪肉量足价跌,进口肉价格优势也弱化,需求减弱。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猪肉32.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6.4%。

受端午节和世界杯的消费需求拉动,近期生猪价格缓慢回升。“寒冬”是否已经过去?

省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梅书棋指出,大型企业并未打乱阵脚,规模还在扩大。“生猪价格预计在2019年还将维持低位。”但专家也表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饲料和猪肉进口受限,会刺激国内猪价阶段性上涨。

多方突围共破困局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贱价卖猪的局面?我省各方都在探索。

一些养殖户瞄准消费者个性需求,主打生态、安全肉产品。今年初,巴东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试水推出信陵黑猪的认购活动。公司负责人谭显猛介绍,由公司代养土猪10月至12个月,长到100公斤左右交付,均价在每公斤27元。消费者可选择是否腌制、熏干,并另外付费。“土猪肉香,还能看到饲养过程的视频和图片,很放心,贵点就贵点!”7月2日,巴东县城居民李君签下一头黑猪预购合同,预付了3000元。

产业融合步伐也在加快。上月初,年屠宰规模200万头的生猪屠宰及肉食品加工基地在武汉江夏区落地。我省十几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将投资5.3亿元,联合育种、联合采购、联合投资、联合屠宰和标准化生产,打造区域性猪肉食品品牌。

颓势之下,品牌成为稳定猪肉价格的“压舱石”。记者在武汉市武昌区岳家嘴一家超市连锁品牌专柜看到,最次部位的猪肉每斤也不低于21元,和数月前基本没变化。“我省本土生猪企业还没有一家能在全国叫响。”专家认为,借助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避免价格大幅波动。

我省不久前举办的一场生猪养殖与屠宰企业产销供需对接会,也让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由“对立”转向“牵手”。7月6日,一辆载有监利天牧公司40头生猪的小货车缓缓驶进江陵县丰泽园生猪屠宰场。丰泽园负责人王文成说,“合作实现双赢,养殖企业价格有保障,屠宰厂猪源质量可靠、肉品质量安全”。

突围低迷猪市,今年初省屠管办、省肉类协会工作人员深入调研屠宰、养殖环节,积极搭建平台,促成产销对接。省屠管办主任王昌盛透露,将继续推动养殖和屠宰企业建立产销联盟,使养殖企业与屠宰企业通过“厂场挂钩”、互相持股、延伸产业链,建立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