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祥云股份新厂区全景。
图为:湖北智轩科技有限公司汽车总装车间的工人们正在装配新能源汽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郭占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兵 陈世昌 通讯员 程改平 郭占军
作为工业大市,武穴综合实力多年来在黄冈10个县市区中排老大。依托石灰岩等矿产资源,武穴工业以建材、化工等行业为主,高消耗高污染,一度“山上四处放炮,路上灰尘漫天”。
近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长江大保护“环保风暴”雷霆而至,武穴如何应对?
7月2日,面对前来探访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武穴市委主要负责人信心十足。他说,市委市政府几年前就谋划转型,对武穴来说,长江大保护不是“危”,而是“机”,抓住这次机遇,武穴将升级传统产业,引入新兴产业,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武穴,正谋求精彩的“变脸”。
数量做减法 质量获加分
7月2日,记者来到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走访全省民营经济百强之一的祥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区刚刚完成技改,正在试生产。“以往技改都是增产,这回却是减产。”公司安全环境部主任杨长青介绍,技改后磷酸一铵产能由65万吨减到59万吨。
由于产品品质提升,减产后效益不减反增:磷酸一铵由粉状升级为粒状、晶体状,纯度由55%提升到57%至63%,市场由国内变为主销南美、欧洲。公司技术总监程来斌解释说,祥云的产能已在国内领先,这次技改更多着眼于提升工艺,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要求。
同时减少的还有排放和消耗。通过建设雨水和生产用水回收系统,祥云股份新厂区不设排污口,对长江排放减到零,取自长江的生产用水则从每年700万吨减少到400万吨。
近年来,做减法成为武穴升级传统产业、提升发展质量的一记大招。武穴市委负责人认为,武穴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以往那种拼消耗的粗放增长不可持续,必须让优质资源充分增值,走低消耗、优产出的高效发展之路。
武穴石灰岩矿产储量丰富,矿山最多时有107个。一些小矿山采一吨丢三吨,只采矿不复绿,给青山留下难看的疤痕。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整治,如今矿山减少到18个,并开始启动“绿色矿山”建设。
武穴境内长江岸线长44公里,曾有大大小小的货运码头54座,泊位108个。经过两年多整治,6座现代化码头挑起了武穴长江水运的大梁,减下来的码头完成复绿3.3万平方米,4.2公里岸线重新成为长江边的美丽风景。
除了数量上实实在在的减少,做减法还形成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武穴是《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地之一,书中描写的多处山水景致,原型就在武穴东北部的余川镇。余川地处大别山余脉,是传统农业大镇,以往人们总想引进工业项目,见效快、收益高。去年以来,该镇却接连否决了10多个工业投资项目,决定全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镇党委书记饶维学说,以往眼里只有工业,理念改变后,发现山上不光有矿,还有风景和文化。
围绕西游文化,该镇打造龙门花海、横岗山禅院、王冲村通天河、大坝荆竹水库等景点,乡村旅游火爆。
绿色来打底“五有”验成效
矿产资源是武穴工业发展的起点,矿山开采又常是破坏环境的槽点。既要绿色,又要发展,两者如何兼顾?
在亚东水泥黄冈公司所属的武穴阳城山矿区,记者见证了“绿色矿山”的震撼场景:矿山自上而下呈53度阶梯开采,每阶高12米,一阶采完,在底部向外留出4米宽的平台,平台上回填客土植绿,再开采下一阶。记者看到,矿山现开采到第五阶,最上面开采完的三阶山体已是绿意初现。
亚东水泥黄冈公司总经理许文峰介绍,作为台资企业,他们30年前就探索建设绿色矿山,像矿山阶梯开采的高度、倾斜角度、平台宽度都是反复试验后确定的。此外,通过研发新技术,亚东水泥对矿石原料实现了100%利用,无需设立尾矿库。
事实证明,绿色和发展并不对立,把环保理念贯彻到生产全过程,就是为发展打下了绿色的底子。
6月底,黄冈市在武穴召开现场会,向全市推广“绿色矿山”经验。民本矿业等武穴企业近水楼台,已先行学习借鉴。
武穴紧靠长江,饮用水也取自长江。但有段时间,一些市民喝起了桶装水。
“如果群众连水都不能放心喝,那经济增长的意义在哪里?”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一方面加大治理力度确保水质达标,另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不喝桶装水,向群众表明把环境治理好的信心和决心。
从2011年开始,武穴市就对沿江一公里以内的10余家化工企业,包括广济药业、泰鑫化工、永宁化工、旭日化工等实施整体搬迁,退城入园;
去年,借长江大保护机遇,在化工企业集中的田镇两型社会试验区,实施了彻底的雨污分流、达标排放,所有企业实现24小时在线排污监测;
江河治理、城市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投入,持续用力。如今,武穴再没人喝桶装水。
经济发展成效如何检验?武穴人的认识逐渐明晰,他们总结为“五有”: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政府有税收,百姓有就业,环境有保障。
激活新动能 打造新武穴
武汉水果湖地区,开行一种昵称“蓝精灵”的电动小巴。7月3日,走进武穴花桥镇的智轩科技公司生产车间,记者一眼看到熟悉的蓝色身影。“没想到吧?其实武汉还有不少电动大巴、物流车都是我们花桥生产的。”花桥镇镇长董炜很是自豪。
智轩科技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的高科技企业,2014年由武穴在外企业家陈明智投资建设。公司行政部经理陆日波介绍,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建成后可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目前,智轩科技为相关汽车品牌代工,一旦向工信部申请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获批,将转入自有品牌生产。
智轩科技是黄冈引进的首个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也是武穴产业转型的初步尝试。
6月29日,武穴一次签约29个招商引资项目,协议投资总额57.45亿元。项目集中在电子信息和汽车配件两大产业,包括手机、智能终端产品、新能源电池、商用显示设备、智慧墙面屋面、显示屏、智能新风系统电声设备研发制造、净化设备、无线充电等。
这是武穴首次拥有的新兴产业,承载着传统工业大市转型升级、激活新动能的希望。
29个项目落户武穴经济开发区新设立的火车站工业园区,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林向宏介绍,前期工作正加紧推进,他们正按照市委提出的“环境为天”的理念,为企业提供“零障碍、全过程、专业化、低成本、高效率”的优质服务,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汽车配件产业园8月18日全面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