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高楼林立的武汉市江汉区,是服务业综合改革的“排头兵”。
寸土寸金的都市核心区,如何突破空间制约,开创更具活力的产业载体?
底蕴深厚的商贸热土,如何跳出历史惯性,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8年前,省政府鄂政函〔2010〕243号文向国家发改委作出了支持武汉市江汉区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5项承诺。
8年来,江汉区坚持“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精明增长、品质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在服务业综合改革,实现了区域经济新一轮的大繁荣。
2017年,江汉区6项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均位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成为勇立潮头的“排头兵”,为当初的“湖北承诺”,交上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击楫奋进服务业改革全国示范
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上,审视过去,剖析现状,展望未来,江汉区拿出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在“从上到下一条心”的氛围中踏上了改革之路。为做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这道时代命题,江汉区主动作为,促成了省、市、区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湖北省、武汉市将江汉区开展国家试点区工作纳入省、市发展战略,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市《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多年强调,“全力支持江汉区申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大力支持江汉区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服务业
发展“十二五”规划、服务业升级计划等重要文件,对江汉区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取向、产业重点、空间布局等都作出了明确定位,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催人奋进之声很快传来。2011年,江汉区的服务业综合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授予江汉区为全国首批37个、全省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2012年,江汉区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重点支持的“一市两区”(广州市、上海闸北区、武汉江汉区)试点单位之一。
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江汉区构建了由区级领导小组、专家顾问团、工作专班组成的“1+2”工作格局。区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总结试点工作成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部署下阶段试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专班负责制定全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及年度工作目标,组织、协调、服务各街道和职能部门落实试点工作任务,按年度对任务完成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
功夫不负有心人。试点5年,江汉区服务业增加值以每年15.31%的增速,领跑全省,并带动着武汉市服务业发展的步伐。2016年,武汉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江汉区同时被列为全国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之一,皆为全省唯一。
从最开始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到现如今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8年来,随着各项工作系统推进,该区服务业总量规模快速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质量和效益逐年提高,单位面积服务业增加值达37.76亿元/平方公里。目前,该区主导产业中,金融业集聚了7家全国性和50家区域性总部,金融总部资源占全省50%、全市70%;现代商贸业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发挥了时尚消费引领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稳居全市第一;现代物流业集聚了中国销量最大的5家石油企业湖北销售总部,服务范围辐射华中地区;信息服务业集聚了中国5大通信龙头企业湖北区域总部,成为全省“信息高速路”上的“枢纽站”。
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是着眼未来前景的必然抉择。
眼下,江汉区正在积极推动建设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商务、现代时尚、现代科技5个示范产业,打造武汉中央商务区、武汉金融街、武商商圈、江汉经济开发区、长江大道江汉段、长江主轴江汉段5个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域。今年,该区计划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服务业占比94%,服务业投资增长8%,提供财税收入增长10%,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机制创新 厚植发展沃土
市场瞬息万变,必须不断创新升级,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培育新的产业,必须提供良好环境,才能让其扎根集聚。
如何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如何激活内在的发展动力?如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8年来,江汉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抓住体制机制创新的“牛鼻子”,从六大方面推进,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质、更加宽松、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良好环境。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投融资
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将原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全民创业资金、财源建设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初始规模5000万元,并每年按20%比例增加。相应制定了《江汉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的支持对象、申办流程、使用效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投资2亿元建立金融服务和信息发布平台、新建武汉民间金融街,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校友会“武汉金融街”总部相继落户。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
将辖区28.29平方公里范围细化成2005块宗地,对每块宗地能否开发、怎样开发、何时开发做到心中有底。编制完成《江汉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发展规划》,组建江汉区城区改造和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负责辖区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在压缩住宅、扩大商务的规划指引下,全区项目地块商住比例从3:7过渡到6:4,新增商务楼宇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保障了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用地需要,被国家评为全国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四个创新’示范点”。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
为创新服务业发展,分别在百货零售、酒店餐饮业、养老服务行业中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搭建服务保障标准框架,达到改善经营环境、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营档次的目的。连续举办武汉时装周,整合设计、创意、营销、展示等各类资源,推动时尚产业发展。
关键词:开放合作
加强与全国其他试点单位以及发达地区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起经常性的联络交流机制。引进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武汉分公司,并以此为平台,加强辖区金融企业与上海外服金融后台外包服务的合作,同时为引进世界500强、大金融机构在江汉设立地区总部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政策扶持
制定实施了《江汉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将全区产业划分为鼓励类、引导类、限制类共三大类87项,作为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落实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良策,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招商引资或奖励高端服务业企业的高管人员,促进总部经济更快发展。
关键词:统计监测
在全省率先建立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努力做到全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制定服务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确立调整方向等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人才支撑
制定实施《关于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一批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高层管理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拓宽人才引进培养渠道。
关键词:行政管理
按经济功能区设置武汉中央商务区、武汉金融街、江汉经济开发区3个管委会,推动集聚区特色发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淘宝式”行政审批机制。推进简政放权,率先在全市编制权力、责任、程序3个清单,全区10大类2141项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全部公开运行。
二、推动产业升级
关键词:“四新”经济
培育新零售,在大型商圈、商业密集区合理布局新型零售网点,引导实体零售业实现互联网化转型;培育电子商务,支持“汉购网”“汉贸网”、大润发、苏宁云商等平台和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新金融,组建全市首个金融街管委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培育众创空间,鼓励利用商务楼宇的闲置部分或老旧厂房创办创新工场,打造众创空间,发展共享经济。
三、促进产业集聚
关键词:产城融合
编制《江汉区现代服务业空间提升规划》,突出并持续优化“一核两纵三区四带”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武汉中央商务区,目前已进入项目建设提速和产业加快集聚良性发展轨道;高起点建设江汉长江主轴,聚焦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功能定位,实施长江主轴旧城改造优先工程,为发展现代服务业预留城市空间;高强度建设长江大道商务带,充分发挥其联通各功能集聚区的枢纽功能。
四、培植新动能
关键词:人力资源产业
制定中国武汉人力资源产业园发展规划,初步建成了功能齐全、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开发集中“四位一体”的人力资源创新园区,争取2018年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计划将该产业园建设成规范人力资源交易市场、多功能一站式服务平台、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成为武汉乃至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服务的“引领极”。
五、重大项目落地
关键词:确保用地
根据重大项目需求,综合考虑可供地及已供地的开发利用情况,统筹安排项目用地供应,合理确定供地的规模、结构、上市时序安排。加大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的土地供应力度,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开展供地条件专题研究,确保用地需要。同时,加强与市级职能部门土地供应的协调沟通,实现项目与供地高度契合,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六、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诚信江汉
发挥“法治武汉”“信用武汉”品牌效应,完善信用担保、征信与评级、股权投资、个人融资服务等四大板块组成的信用产业链。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信用评级试点并纳入征信系统。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努力提高征信服务水平和信用管理能力。
四个坚持 铸就“江汉经验”
比成功更吸引人的,是成功背后的逻辑。
在服务业综合改革的进程之中,江汉区探索出了独到的发展理念,并归纳为“四个坚持”。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联动,是促进“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形成合力的核心要义。该区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实施《江汉区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江汉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江汉区服务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2013-2015年)》,以及金融、商贸流通、健康、养老等专项规划,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同时,该区突出市场主导,致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综合环境,适时在土地、财税、投融资、人才等要求方面提供保障,根据企业需求订制高档商务楼宇,将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
坚持综合改革与专项试点联动,可以更好的发挥试点及示范作用。江汉在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的同时,多点突破推进专项改革试点,率先建立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按服务业集聚区设立行政管理机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受到国土资源部充分肯定,养老服务标准化成果成为民政部制定全国养老服务标准的蓝本。
坚持立足区情与借助外脑联动,既可避免脱离实际,又可拓宽创新思路。该区把握区情特色和产业优势,坚持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导向,形成了以金融、商贸流通、通信信息、商务服务为支撑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借助外脑,该区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对比先进地区查找差距短板,先后建立起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优客共享经济工场、华中互联网金融基地、爱帝集团“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等一批功能性项目,为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提供支撑。
坚持统筹推进与各司其责联动,才能让美好的蓝图更快的变为现实。该区成立区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统筹安排全区服务业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职能部门和街道。同时,该区建立服务业改革发展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对照各职能部门和街道按年度进行考核和奖惩兑现,形成了决策快、作风硬、落实强的干事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