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珞 通讯员 李宏印 张力
图为:爱帝集团应用智能吊挂系统,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两年前,一家“快时尚”服装品牌商对爱帝提出:如果成衣周期变为15天,订单量是原来的3倍,你们干不干?“干!”尽管当时成衣周期一般在30天,但爱帝决定冲一冲。
这一冲,不仅实现了制衣智能化突破,还打破了传统的制衣流程。“大数据让苦干变成了巧干。这一智能技术叫智能吊挂系统,爱帝从2016年春天就开始全面应用该系统,如今我们的成衣周期控制在15天以内。”5月27日,爱帝集团副总经理张建武表示,赶上信息化、智能化这趟快车,不仅这家“快时尚”品牌商兑现订单承诺,其他国外订单也纷至沓来。
今年4月底,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数字中国驶入快车道”时,把镜头对准了爱帝的智能化工厂。
快时尚,让服装制作快速转动
5月2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爱帝集团制衣车间,只见机器人自动取货后,沿着地面黑色轨道,将衣料送到制衣工人手中;制衣工人完成自己这道工序后,把衣服挂上“智能吊挂系统”,然后,衣服在流水线上空“行走”,准确送往下一工位。
智能吊挂系统,把一件衣服的缝制过程,细分成60多道标准工序,怎样搭配最合理,怎样剪裁最省料,系统自动生成,同时,自动匹配相应颜色、材质、尺码的裁片,分发到各岗位。同时,衣架上配有数字芯片,所以,衣服不论进行到哪道工序,打开电脑,都能一目了然。
2012年前后,服装市场消费升级的信号传递到了爱帝集团。国内市场,原来客户需要的大批量订单,逐渐变为“小批量、多品种”。订单从单款几十万件,逐渐变为单款一万件,甚至几千件;从几个款式,逐渐变为几十个款式。
国外市场变快起来。一些“快时尚”服装品牌委托爱帝加工、设计,15天换一批新产品。
电子商务的崛起,要求快速发货,早上11点以前收到订单,下午4点以前要发出,并且需要从数万个产品中,找到每个顾客要求的款式、颜色和尺码。
传统大规模制造,已无法适应市场变化。近年来的劳动力成本攀升,也要求企业多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来降低成本。
分析市场后,爱帝选择了“互联网+”作为转型升级方向,从2011年到2017年,爱帝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25%到30%
在制衣车间,设计师从电脑中调出了一个服装版型,将其发送到智能裁床,两分钟后,袖子、前胸、后背等衣片就出来了。
张建武介绍,传统服装生产流程是:手工画版、剪出纸样、放码、排版、按纸样画唛架、裁剪、缝制。现在,裁剪和裁剪以前的流程以电脑和机器为主。当自动码布机将几十层布料,送至智能裁床,几十层的衣片一下子就裁好了。
衣片按照不同品种和规格分类,放入货架后,机器人自动取货,送到指定的裁缝工位。由于使用吊挂系统,效率又提高了。
此前,每个裁缝以20件衣服为一捆,做完后,起身送往下一道工序。现在,打捆、拆捆、起身等过程都省下来,效率变高。由于在一个系统上,各个工序逐渐同步起来。这样,同时在线生产的产品从50个增加到了200个,生产效率提高了25%到30%。每个裁缝生产数量增长,工资也相应增加了15%到20%。
显示吊挂系统智慧的是,衣架上的芯片。张建武拿一个衣架在电脑上一扫,屏幕上就显示出,衣服是黑色、M号,以及由谁来生产、库存有多少等信息。
这为后一阶段的分类提供便利。“与一箱矿泉水不同,一箱衣服装箱,可能是三件中号红色上衣,两件小号蓝色上衣,三条加大号黑色裤子。怎么办?”根据每个衣架上芯片记录的信息,就可以用电脑分类,让不同品种进入同一箱子。
张建武说,今年将再投入约2000万元,引入机器人检验、装箱,爱帝将在中国服装行业率先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运营。
大数据,30万个版样智能搭配出一个新款
2017年,智能化运营使爱帝集团服装销售量达到2500万件。
未来,智能化方向在哪里?张建武说,将赋予电脑自动学习功能。爱帝在过去25年积累了30万个服装版样。电脑在30万个版样中组合,自动设计,生成新款。如在A款拿个袖子、B款拿个领子,组合出新款。
眼下,张建武正琢磨三维试衣系统。“过去是将成品样衣寄送到国外客户,他们试穿后,提出修改意见;改好后,对方再试,费时费力。三维试衣,则用双方共同确定的标准模特,在电脑上模拟试衣,基本上可以一次满足客户要求。”张建武说,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今后只要站在三维试衣系统前扫描一下身材,电脑可立马从30万个版样中,搭配出一个新款。
张建武说,今年三维试衣系统研发完成,就可以用大数据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