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朝阳 杨然
编者按
当前,全省上下正乘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的浩荡东风,在新时代征程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追求高质量发展,取决于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取决于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的升级,最终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波澜壮阔的经济转型期,湖北各地正在交出怎样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今起,本报推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展示各地转型升级的探索和实践。敬请关注。
万亿产业集群,千亿支柱产业,百亿重点企业,思路新、格局大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再度让武汉成为焦点。
今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万千百工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武汉科教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2个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打造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若干个千亿产业和东风本田、上汽通用、联想武汉基地、烽火科技、人福医药等百亿企业竞相发展新格局。
经过5个月来的精心筹备,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该市经信委已制定“万千百工程”具体行动方案,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世界城市发展经验显示,城市与产业共生共荣。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决定了城市发展高度。“万千百工程”的实施,将重新定义武汉未来新的高度、新的里程。
工业强基发展动力绵延不绝
“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实力的根基、财富创造的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新时代以来,武汉作为工业重镇,抢抓“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规模、质量双提升。
2017年,武汉市光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产值3378亿元,营业收入约7000亿元,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中小尺寸显示面板、智能终端等领域领先,并在集成电路、红外、北斗等领域占据先发优势。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3600亿元。
去年,武汉市工业已有6个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共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080亿元,约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75%。有20户工业企业年产值过百亿元,其中东风本田是全省首个年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单体企业。
扎实的工业基础、先进的产业布局,为武汉实施“万千百工程”提供了坚强保障。该市提出,力争用3到5年时间,形成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2个万亿产业集群,总收入均突破万亿,产值均突破5000亿元,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千亿产业产值实现倍增,百亿企业力争达到50家,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全面建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的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为武汉未来发展提供绵延不绝的新动能。
科学布局八大产业厚积薄发
武汉实施“万千百工程”,更多依靠科学技术、高端人力资本等,而不是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武汉市市长万勇认为,没有量的质,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支撑效应;没有质的量,难有持久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广泛的影响力。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布局,“质”“量”并重。
按照实施方案,武汉将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健康食品、时尚消费品、新材料等八大产业。其中,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打造万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千亿支柱产业。
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将以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等建设为抓手,沿着光通信、高端消费电子两条产业主线,在芯、屏、端、网全面发力,全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移动终端等主导领域,积极布局北斗、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领域,力争“领跑国内、并跑国际”,建设万亿级世界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将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下一代汽车”研发,支持传统汽车产业在扩大规模中转型升级,抓紧布局电机系统、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控系统、汽车芯片、传感器等领域。在做强主产业链、补齐辅产业链的同时,还要积极构筑新产业链,在汽车配件、汽车养护、汽车金融、汽车文化等领域发力,构建完备的汽车工业服务体系、汽车消费服务体系和汽车创意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万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六大千亿支柱产业,武汉将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实现百亿企业与千亿产业协同发展。
多措并举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为保障“万千百工程”顺利实施,武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人才、资本集聚。
按照实施方案,武汉将开展万亿精准招商,确保工业招商项目库常年储备达到万亿,年均签约金额不低于5000亿元;加强工业投资,力争“万千百工程”累计工业投资达到2万亿元;培育一批国家、省级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工业企业市场主体实现倍增;梯次推进国家、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全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80%;制(修)定一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打响“武汉制造”品牌;推动制造业产业间、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军民融合等融合创新。
据介绍,武汉将优化基金激励优惠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继续扩大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规模。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准,建立武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深化“三办”政务服务改革,开展基层作风巡查,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
武汉还将在加大财政支持、加速集聚人才、完善要素保障等方面发力,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不断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支持各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向“万千百工程”聚焦,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破旧立新武汉不负时代使命
武汉地处长江之“腰”,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武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意义重大。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时明确提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5个关系,强调要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武汉市实施“万千百工程”,正是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的武汉,肩负担当中部崛起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脊梁、国家中心城市等多项国家使命。从全省层面看,武汉作为主中心,基础最好、条件最成熟,有责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龙头示范作用,在全省率先破题、多作贡献。
近年来,武汉坚持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规模和质量提升同步推进。今年1至4月,武汉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8.1%、14.1%,均创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目前,国家存储器基地、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航天产业基地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集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高质量发展要素,不仅是实施“万千百工程”的重要抓手,也是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机遇之城2018》报告显示,除北上广深之外,武汉在26个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二。“创新驱动-人才回归-企业升级-产业赋能”优势闭环在此形成,一座现象级的新风口城市正在诞生。
万勇表示,实施“万千百工程”,有利于加速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开创万亿产业集群、千亿支柱产业、百亿企业新格局,打造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武汉样板,不负国家使命,助推大武汉全面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