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黄石老工业基地驶向绿色发展新航道
2018
04/24
10:05

黄石市人民政府

湖北日报讯 黄石因矿建厂、因企建市,拥有3000多年的冶炼史、100多年的工业发展史,采矿经济贯穿了几千年发展历程,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繁华,也留下了巨大的生态赤字,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自然环境和美丽家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近年来,我市坚持“穿新鞋、走绿道”,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坚定政治站位,增强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把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把高质量发展鲜明写在城市发展的名片上,坚决破除“恋矿情节”“唯矿定式”,推动老工业基地迈上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航道。坚决把长江大保护战略摆在压倒性位置,作为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中之重。立足黄石实际,明确了沿线码头整治、岸线修复、沿江开山塘口修复、工业污染防治等十大任务,突出沿江取水口和排污口达标、岸线修复清零等六大重点工作,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对全流域进行系统治理。

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增强绿色发展的动力之源。重点做好“去黑”“着绿”“育新”“强服”四篇文章。“去黑”,就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实现全域无落后钢铁产能、无煤炭生产企业。“着绿”,就是加大技改力度,近三年技改投资年均增长65.9%,重点调度总投资达300亿元的十大技改项目,有色、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模具钢企业由300多家整合为30多家。“育新”,就是近年来引进电子信息企业30多家、总投资500亿元,建成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智能运输机器人占全国三分之一份额,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四大”新兴产业增速均超过30%。“强服”,就是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及工业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全市3A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6家,全省第四。

推进城市功能转型,构建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成功举办湖北(黄石)首届园博会、矿博会、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充分展示“山水园林市、最美工业城”的独特魅力。突出新区带动,大冶湖生态新区基础设施投入每年超过100亿元。突出港城联动,以“亿吨大港”建设为引擎,建成5000吨级泊位9个,成功获批全省继武汉之后第二个全国多式联运示范项目。突出旧城提质,大力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程,突出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行车难、行路难,三年共完成棚改5.8万套。

狠抓水山气土“四治”工程,构筑绿色发展生态屏障。治水方面,拆除沿江非法码头106个、泊位123个,建立四级河长体系,新建污水管网160公里,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基本结束污水直排江河历史。治山方面,全面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关闭露天矿山130余家,复垦工矿废弃地近5万余亩,获批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示范基地。治气方面,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坚决关停取缔“散乱污”、“十小”企业,强力推进环保技改,确保企业达标排放。治土方面,大力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编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绿色发展制度保障。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领导干部绿色发展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以考核“指挥棒”引领绿色发展。建立资源环境综合监管体制,组建环保指挥中心,实施“智慧环保”工程,重点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控。在全省率先成立环保警察支队,打通警环联动的“中枢神经”,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黄石建设得更加美丽。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