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全媒体访谈之九
湖北日报讯 图为:受邀嘉宾邓宏兵(左二)、吴建国(右二)、庄丹(右一)接受记者访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杨然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区域创新密不可分。作为科教大省的湖北,该如何发挥第一动力的“杠杆效应”,撬动创新型强省的跨越式崛起?3月19日,湖北日报举办第九场“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全媒体访谈节目,邀请专家、有关方面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探讨。
访谈嘉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邓宏兵
武汉市江夏区副区长 吴建国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 庄丹
创新发展理念成县域经济新引擎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9次提到“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改革创新,被列入党的八个执政本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这一创新指挥棒下,创新发展是如何在湖北落地生根,发挥新引擎作用的?
吴建国: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无论是对湖北省、武汉市而言,还是对作为基层的江夏区来说,都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和指导意义。
江夏区已连续九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榜首,正朝着“十连冠”的目标奋进,去年,荣膺“中国工业百强区”。在实现创新发展方面,我们有基础和优势,也有责任和信心。
下一步,我们的思路是:坚持“创新强区”战略,做强阳光创谷和江夏经济开发区两大平台,依托在江夏区均有项目落地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力争到2020年,全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以上,企业自主建立研发机构50家以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0亿元,引进和培养创业创新团队100个,行业领军人才80名。
近年来,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科技十条”“新九条”“十一条”等多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为湖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全省推动创新、支持创新的大好环境下,江夏区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金融、人才、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研发平台、创新团队、孵化器等创新载体的扶持力度。
邓宏兵:从全省层面来看,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在我们的体制机制上,有一定的突破,这个突破,对于创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它为我们的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政策保障体系,这个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三、从政府的举措方面,创新经济发展路径实现了一种破题。
比如江夏区的具体做法,就是如何把创新经济落到实处。这都是破题的具体措施。总的来讲,从机制、政策、措施这个层面上,如何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创新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腾飞国际市场
主持人:创新发展的落脚点之一,就是要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一家企业而言,创新意味着什么,创新又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要激励创新,企业需要采取哪些举措?
庄丹:长飞是一家中外合资的公司,30年的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成功秘诀就是坚持创新。我们从外方股东那里获得技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做投入和开发。我们把创新作为长飞核心发展价值观的四个要素之一,不仅在战略上重视,还在“战术”层面建立创新体系,实施激励措施。
比如,我们搞研发创新,如果转化为科技成果,会有实实在在的奖励,金额从10万元至200万元。最近,我们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给研发团队奖励100万元。如果员工申请专利,专业机关受理,我们就给他5000元奖励。专利获批后,还给他1.5万元的奖励。正是因为这些激励措施,我们的专利在光纤行业积累的数量是最多的。我们也获得了行业内唯一的依托于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这个实验室,我们又做了很多工作。有战略支持,组织机构保障和激励措施,以及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4%以上的投入保障,创新才能转化为成果,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我们过去30年的成功经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长飞考察,对我们提出要求,要在过去引进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我们向总书记汇报,旁边有一个车间,全部是企业自己研发的,我们自己的“土枪土炮”比原来的“洋枪洋炮”更优质。习总书记看了,非常高兴。
长飞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满足于中国市场做老大,我们还在缅甸、印尼、南非设立4家公司,出口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扩大。我们自主创新战略紧跟国家战略,是首批入围工信部确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之一。我们不负总书记嘱托,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2014年底,我们在香港上市,市值增加了5倍。这些成果最终还是靠技术创新打下的扎实基础。
吴建国:江夏区在引导和鼓励企业创新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如出台科技创新“黄金十条”,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局,搭建转化服务平台,挖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富矿”,让科技植入经济,让成果走向市场。同时,依托30公里的金龙大街,以江夏阳光创谷为轴心,规划建设集资本、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创新走廊”,培育壮大新能源、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江夏区还实施“拨款改投资”财政资金投入模式改革,以“扶持资金”股权投资的方式,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加速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借鉴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发展举措
主持人:湖北省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对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尤其是新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其他省份或城市,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邓宏兵:这些举措对未来湖北省的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尤其是新经济的发展将会提供强劲的推动作用。这些举措高度关注了新经济发展的态势,明确了市场主体在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民营企业推到了创新的舞台中央,让民企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公平的机会,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促进民营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这也是引领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点。
深圳、北京、上海、江苏等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省学习。
首先,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要讲究创新效率和质量。深圳作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始终坚持把创新效率和质量放在首位,这是创新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湖北下一步的方向。
其次,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要重点突破,尤其在初期要集中优势资源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率先进行。北京市是科技部第一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存在许多让其他城市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北京市的大部分创新活动都是围绕其核心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展开的。湖北省各市也可以重点先将自己的核心科技园区发展起来,在这一区域着力集聚双创要素、创新资源等。
第三,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要夯实自身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海打造全国科创中心,无论是在以科技为主导的创新动力打造、还是产业创新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值得湖北学习。
第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要具有国际视野,直面全球。江苏省近几年来的创新型省份建设发展势头迅猛,这与它鲜明的国际视野是分不开的。江苏省大力推动创新的国际化,鼓励企业成为国际化的创新主体,将国际化的创新优秀人才集聚在国际化的创新基地,这一点特别值得湖北省学习。
吴建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湖北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比如,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中部第一,提升至全国第7位,去年湖北省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万件,连续4年斩获中国专利奖金奖,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12个,位居中部第一。这一串串亮丽的数据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全国创新浪潮的推动下,我们也要顺应大势,抢抓机遇,实施“创新强区”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创新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新旧动能转换要多层次协调推进
主持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但是新旧动能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仍需循序渐进。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强省、创新型企业的过程中,我省还有哪些痛点需要破除?企业创新发展环境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吴建国:结合江夏区实际,我认为痛点主要有3个。第一,产业发展不均衡,我们一直致力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但从产业结构来看,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占比还是偏大。去年,全区的工业生产总值1500亿元,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代表,自2015年投产以来,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升,去年产值600亿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从全区来看,虽然以通用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产值占比有较大提升,但从结构来看,自动化生产线数量和科技创新投入仍然不够,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带动,能将占比提高至60%到70%以上。
第二,人才引进不够精准。这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企业所需和院校提供人才,存在一个时间差。比如通用,它目前需要两类人才,一类是掌握发动机等纯技术的人才,另一类是流水线管理人才。但从实际来看,高校供应人才并不能满足企业即时需求。
第三,配套服务还不到位。留住人才需要两方面配套,第一是良好的创业环境,第二是解决子女上学问题,包括住宿等。为此,江夏区今年购买1000套人才公寓,力争优先把紧缺人才引进来。
邓宏兵:在建设创新型强省过程中,湖北的科教优势明显,但科教优势如何转化成创新优势、创新优势如何转化成发展优势,这个问题始终没有破题。总体上来看,创新氛围不浓,企业创新意愿和动力不足,创新效率和质量亟待提升。
湖北具有较强的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新时代赋予湖北的历史使命。为此,要坚持一个核心——完善湖北区域创新体系,明确两大主攻方向——创新环境、创新制度建设,突破四大创新重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城市创新、农村创新。此外,还需实施创新文化建设工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工程、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创新人才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创新国际合作工程等六大创新工程。
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环境问题,我认为一是内部环境,最关键的是人才环境,企业需要提高福利待遇来吸引稀缺性人才;二是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原有的政策未能根据形势变化而及时调整,可能无法适应当前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部分政策落实力度不大,与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庄丹:从企业角度来讲,做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还是人。企业需要打造环境,把人才长期留下来。一方面,企业需要给予资源,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打造良好的留才环境。比如,我们从海外引进人才,他们非常关心,武汉有没有国际学校,子女能否受到良好的国际教育。确实,和北上广深相比,武汉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需要重视人才的身份问题,我们要创造更多的好办法,吸引国外高端人才。企业做招才的小环境,政府做大环境,如果大环境、小环境都好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到武汉来,长期扎根,逐步将武汉打造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