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4日上午在武汉开幕,湖北省省长王晓东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湖北省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万亿元,净增1.43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2千亿元、3千亿元台阶。千亿产业11个增至17个。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万亿元。过千亿元城市由8个增至10个。
湖北省未来五年的具体目标是: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具体到2018年,该省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全省着力点要转到提高质量效益上来。
固定资产投资增2.5倍 科创排名升至全国第7
王晓东说,五年来,湖北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消费和投资一起拉动。
结构调整明显加快。服务业占比由36.8%提高到45.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4.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1.9提高到2.4。民营经济占比提高到55.1%。城镇化率达到59.3%,提高5.8个百分点。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净增194万户,达到450万户,企业类市场主体突破百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5.6万亿元。国家级高新区由4家增至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24家,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获批。涌现出北斗芯片、量子导航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从全国第11位进至第7位。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实施一批支撑性重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万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5倍。存储器、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华星光电等重大产业项目投产。武十高铁、鄂北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竣工使用,天河机场三期、武当山机场等相继建成。
开放型经济有了新提升,获批建设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449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3.86万亿元。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55家。
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取缔关闭污染企业千余家,取缔沿江非法码头36个。
对新主体厚爱三分 让新经济尽快挑大梁
未来五年,湖北省将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特别是要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大力发展新产业,让新经济尽快挑起大梁。
具体目标是: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万元和2万元。
王晓东说,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规划建设一批新产业集聚区,谋划推动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就湖北而言,就是要推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北斗导航、新能源汽车等加快成长为千亿产业。并且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对新主体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有力护航、审慎监管。从政策环境、市场准入、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王晓东强调,为他们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对看不准的不急于定性、不急于封堵,多帮助、多引导,在成长中逐步规范,“我们要大力抢占风口,让新经济跑出加速度、加快飞起来”。
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支持武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襄阳、宜昌建成区域性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作用,促进高新区、开发区创新发展。支持黄石、荆州、潜江争创国家高新区。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创业企业5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00家。
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六大专项行动,完成省内转化应用10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设“城市+大学”发展共同体。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科研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实行股权期权激励,推动科教创新优势加速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发展驱动力。
王晓东说,招商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一招,要抓好200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国家存储器基地、商业航天基地、比亚迪新能源客车、广汽传祺宜昌基地、江汉战略储气库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