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襄阳: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
2018
01/25
09:28










湖北日报讯 图为:襄阳市区全景图。

图为:襄阳新国缘有限公司开足马力忙生产。

图为:襄阳雅致新能源汽车是我省重点项目,一期工程投资20亿元,设计年产20万辆。

图为:中国有机谷核心区——南漳县巡检镇峡口汉三村。

图为:襄阳茗峰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近6千万千瓦时,年收入7千多万元。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湖北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新征程。

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争当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转型跨越的“火车头”、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排头兵,襄阳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2017年12月3日,中共襄阳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的决定》。

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襄阳大地铺展。一场关乎襄阳人民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

聚焦“首位度” 打造汉江生态发展的“襄阳引擎”

2016年11月4日,省委主要领导在襄阳调研时指出,省委、省政府将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省级战略,又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襄阳自我加压,勇挑重担,进一步提升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以及在汉江流域的经济首位度,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017年5月28日,总投资50亿元、设计年产能50万辆的雅致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首批新能源汽车全面下线,为襄阳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注入新活力。

总投资33.5亿元的汉江雅口航运枢纽项目,2020年将基本建成。届时,汉江将与长江航道高等级对接,襄阳将真正实现“通江达海”。

一年一度的汉江流域(襄阳)农业博览会,成为汉江流域内15座城市展示农业发展成就、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

襄阳2017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居全省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襄阳高新区综合实力进至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31位,枣阳市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全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均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全面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襄阳在打造产业升级版中争创竞进新优势,在巩固龙头地位中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在互联互通中促进汉江流域各城市融合发展、共同繁荣,全力将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一极两中心”建设的推进动力和创新实践。

未来五年,襄阳市委、市政府明确“一极两中心”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万亿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成为汉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中实体经济、四新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主要经济指标占汉江流域城市群1/3左右、全省1/8以上,经济总量跻身全国50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等优势彰显,成为中西部地区高端服务供给、智力成果交易、文化交流展示、国际贸易和交往的优选地。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名列全省和汉江流域前茅。

着力“减量化” 坚定绿色发展的“襄阳路径”

绿色发展,减量化增长是方法,是路径。坚定推进单位产出能耗、物耗与废弃物排放“双减少”,经济增长率与能耗、物耗增长率反向运动。

2017年,老河口投资10多亿元关停搬迁沿汉江化工企业20多家,坚决关停生物医药产业园问题企业9家。津泰环保公司投资兴建的中国中部橡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每年可综合利用废旧轮胎40万吨,年产胶粉改性沥青30万吨、再生胶10万吨、胶粉18万吨。这“一减一增”,是发展理念上的深刻嬗变。

推进工业减量化增长。襄阳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建成华为云服务华中大区中心、中国移动襄阳云计算中心,吸引IBM、锦云科技、软通动力、甲骨文、华科数控等企业入驻……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清洁化生产、增材式制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促进生产方式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推动“襄阳制造”向“襄阳智造”转型、“襄阳产品”向“襄阳品牌”跃升。

搭建服务业减量化增长平台。综合施策,融合发展,主动把握高铁时代特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电子政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等新兴服务业。依托“襄阳云谷”,拓展制造业“云服务”,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强化共享经济和全域旅游理念,结合文化小康建设行动,把襄阳建成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创新农业减量化增长机制。精心打造生产面积近1.1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有机谷”,充分释放汉江生态经济带粮食生产、有机农业、食品加工品牌效应,探索出一条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新路,使“中国有机谷”百业兴旺、五谷飘香,成为发展之谷、富民之谷、生态之谷、风光之谷、品牌之谷。

关注“全要素” 提升改革创新的“襄阳动力”

改革释放新动能,有效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襄阳2017年53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落地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推广PPP模式、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三项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激励,荣获2个“湖北改革奖”,全年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2个,新增市场主体9.4万户。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预计全年汽车、装备制造、建材冶金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3%、14.5%、15.5%,汽车产量突破30万辆,创历史最高水平。新产业加速壮大,美洋、九州、雅致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东风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0%,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7万辆,襄阳市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底气更足。新技术持续突破,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0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0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省前列。

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发挥各类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绿色发展的一号工程、稳中求进的强力支撑,加快对汽车、钢铁、建材、化工、食品、轻纺等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步伐,有重点地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襄阳云谷、中国有机谷建设迈上新台阶,襄阳制造业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增创制度供给新红利。坚持领导领衔改革、群众点单改革、问题导向改革,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设“中国技工之乡”等工作为抓手,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开发互促共进,推动襄阳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更多红利。

增创中心城市新动能。认真落实《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深入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湖北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九大行动,编制实施襄阳沿江发展规划。加强国家重点医疗专科建设,建设汉江流域医疗卫生中心;持续办好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系列赛、“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推动全国性、国际性会展落户,为汉江流域城市群合作共赢搭建平台、开放开发示范引领,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靓丽板块。

唱响“大保护” 构筑绿色汉江的“襄阳屏障”

汉江是襄阳人的“母亲河”,更是一条横跨鄂豫陕三省的“黄金水道”。在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中,襄阳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进汉江梯级开发,全面启动汉江航道综合整治,建成王甫洲、崔家营航电枢纽,开工建设投资33.5亿元的雅口航运枢纽、投资24亿元的新集航运枢纽。

襄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唱响绿色汉江的“生态歌”。

每天早晨7时,位于鱼梁洲经济开发区的湖北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都会准时派出20辆餐厨垃圾收运车,前往全市1000多家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餐厨垃圾收运。餐厨垃圾被真空抽吸到收运车后,在车上完成自动分解,再运到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市区每天有80吨到113吨的餐厨垃圾被处理成有机肥循环利用,有效减轻了对汉江的污染。

加快实施截污干管工程,将污水拦截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为达到排放标准的水体。来自襄阳市城建委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市建成污水收集干管133公里、支管270公里,初步形成樊城“一纵三横”、张湾片区“一纵两横”、襄城“两纵两横”的污水收集网络;建成鱼梁洲污水处理厂和观音阁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达40万吨;建成日处理规模为600吨的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厂1座。

襄阳是林业资源大市,现有林地面积139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7%。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128万亩,确权率达99.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保障。该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襄阳将继续探索开展“三权分置”新方式,进一步落实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尽快组建市、县林业投资有限公司破解融资难题,加快基层林业部门职能转变,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举措。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襄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陆续发布、实施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襄阳大力实施一系列汉江水资源保护措施,使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水平,主要支流水质总体趋于好转,纳入省政府考核的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在襄阳,绿色文化深入人心,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普遍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基本形成,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管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地区生产总值地耗水平大幅度下降,重点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物耗及废弃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PM 10、PM2.5均值低于省控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指标高于省定目标,水体、山体、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一江九河”(汉江和南河、北河、小清河、唐白河、沮河、漳河、蛮河、淳河、滚河)和“三山一岗”(荆山、岘山、鹿门山和鄂北岗地)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可持续发展空间更加优化。中心城区、中等城市、特色镇、美丽乡村“四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体系结构更趋合理,中心城区“一心四城”发展格局更趋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文化气息更浓、美化水平更高、净化程度更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襄阳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社会影响较大的繁荣之城、安全之城、品质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

开展“讲强创” 锻造务实重行的“襄阳作风”

襄阳开展以“讲认真、强本领、创精品”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整治“懒庸推慢浮”顽疾,打出了一套作风建设组合拳。

破除发展的藩篱,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推进PPP项目,吸引更多民间资本;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直面经济新常态,襄阳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造就经济“硬实力”,始终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湖北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方开国觉得,襄阳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行政审批办理环节控制在5个以内,审批时间控制在法定标准60%以内。”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谭松涛表示,在襄阳投资省时省力。

从动工到新车下线,美洋新能源汽车项目用了9个月,雅致新能源汽车项目用了8个月,一次次刷新“襄阳速度”……襄阳高新区在市区两级联动、政企合作推动、部门协作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扎实有效。

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去年,湖北带路商贸物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林林接过了全省首张“九证合一”营业执照。

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创新,襄阳市积极推行项目审批零障碍、注册零收费、服务零距离。要在行政审批环节做足“减法”,才能让办事群众感受到“放管服”带来的改革红利。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制度的藩篱一破再破,一场“效能风暴”在该市刮起。

“有交集但不能搞交换,有交往但不能搞交易。”襄阳市主要负责人说,要敢于、善于同企业家打交道,在严格区分公与私的前提下,与企业家交真心朋友。全市上下联动,“亲”“清”政商关系“新生态”已形成。

提信心、稳预期、鼓士气、强作为,襄阳正以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翻开汉江两岸人民砥砺奋进的新篇章。

项目拉练拉出高质量

——襄阳夯实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增压力、添动力,你拼我抢加速奔跑;找差距、补短板,助力各地比学赶超。

1月20日至21日,襄阳市举行2017年第四季度项目拉练活动,对9个县市区的27个项目进行了实地拉练。

通过项目拉练,襄阳各级主管部门加深了对绿色发展理念和路径的认识,不少企业正在大力践行减量化增长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效果也在逐步凸显。

技术改造新引领

位于谷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湖北骆驼海峡新型蓄电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类叉车、高尔夫车、旅游观光车、电动三轮车用蓄电池。该公司的动力电池(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主要对各车间进行新一轮设备技术改造,生产水平将达到业内先进水平。

2017年以来,投资3000万元购置了150台(套)数控加工设备。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成本降低了10%,用工也减少了50%。老河口市生龙机械有限公司在技改过程中不断提升竞争力,如今公司主导产品种类是原来的2.5倍,产能是原来的7倍。

位于襄阳高新区的东风德纳车桥产能提升项目,2017年新增投资3亿元提升产能。该项目重点实施精干核心零部件及核心制造工艺,改善生产线,降低劳动强度及成本。

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本地优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拓展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产业融合新支撑

牧原生态养殖产业链项目计划总投资28.2亿元,将建设年出栏11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及年产30万吨饲料、5万吨有机肥、30兆瓦光伏发电、2兆瓦沼气发电、无害化处理中心、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减量化、循环化、无害化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养殖基地。

山药种植过程中会产生超过10%的边角料。襄阳农博源农业有限公司与襄阳市卧龙山药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资建设卧龙山药深加工项目,将山药边角料变成了山药曲奇、山药果酥、山药脆片等系列产品,还将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山药系列饮品,建设山药博物馆、院士工作站、电商平台等。

循环发展新成果

废旧钢材经过再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就可变身汽车、工程机械的零部件……“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再利用,一年下来能节约几十万元。”湖北谷城东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新建的标准化生产车间、科研楼,全部采用节能材料,整个项目采用水循环净化系统,废水不出厂,全部循环再利用。

谷城县政府负责人说,2017年是谷城县再生资源园区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后蓬勃发展的一年。未来,谷城有信心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做大做强,向工业经济规模千亿级迈进。

在南漳县,华新水泥(襄阳)有限公司已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和环保除尘降噪等环保一体化项目,逐步实现了从传统水泥生产企业向绿色环保企业的转型。

在襄城区,余家湖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基本完成生物调试,“一企一管一阀”建设项目3公里污水管网已建成,中油环保危废处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促进工业废物集中焚烧处理与综合利用。

城市品质新跃升

襄州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元,占地130亩,是襄州区重大民生建设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8亿元,一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迁建项目建成后,将满足襄州区百万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未来,襄州区还将在跃升城市品质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让群众享受更优的生活品质。

在高新区,计划总投资25亿元的汉江流域检测认证中心项目,将努力建成集设计孵化、检测认证、标准研修、培训考试、会展会务五大功能平台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国内第一家检测认证特色小镇。目前,该项目27万平方米的检测大楼已全面开工,其中15万平方米检测大楼已封顶,计划2019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拉练活动的两天时间里,与会人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一路比,既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路,又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既增强了互相学习、鞭策共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激发了在新的一年里围绕“一极两中心”目标,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干劲。

策划:胡和平 曹荣葆 刘东仿

文图:万永春 杨柳 朱科 李晓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