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廖志慧
发动机,汽车的“心脏”。汽缸盖,则是汽车“心脏”的核心器件。
依靠自主创新,武汉锦瑞技术有限公司将小小的汽缸盖做进了沃尔沃、宝马、奔驰等高端汽车里,打破国外产品垄断。
独门秘笈,全在位于蔡甸长福工业示范园的“发动机缸盖绿色制造数字化车间”里。1月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探访。
打破国际垄断达到欧六排放标准
发动机缸盖外部看像一个箱子,内部却别有洞天。它就像人的呼吸系统,进气、排气、循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
过去,汽缸盖一直依赖国外进口,核心技术和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德国、美国等外资企业手中。
武汉锦瑞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锦瑞介绍,高端缸盖约有75%依赖合资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2012年,温州商人叶锦瑞从浙江带着高端汽车发动机缸盖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来汉二次创业。
他与武汉数所高校合作,共同打破国际垄断,开发出达到国际标准的高端发动机汽缸盖,成为国内唯一把汽缸盖做到符合欧六排放标准的民营企业。他们的汽缸盖,不仅配套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还成为沃尔沃和上汽通用五菱的供货商。连续3年居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发动机铝部件市场占有率第一,占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25%以上。“这个领域的技术,包括技术的控制,我们都一一得到了突破。”叶锦瑞说,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3项。其中铝合金材料配方、模具设计与制造、铸造工艺已形成自有核心技术,在国内市场的产量、销量排名自主品牌企业第一位。现在,公司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全球一级供应商,产品同步配套美国、欧洲、韩国、印度等通用公司,让宝马、奔驰也安上了中国缸盖。
数据显示,依靠技术创新、产品转型升级,2017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
自主创新托起民族品牌做出不会坏的汽缸盖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锦瑞公司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这个年产150万件“发动机缸盖绿色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从制造工艺、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智能化装备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进入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高精度的发动机缸盖生产线,显示器闪烁着各种参数,但生产线上很少见到作业的工人。
此前制造一台缸盖需要用20个独立零件组装,其生产流程需要一个有十几年经验的老技工忙碌5个月。在这个数字车间,接近40道工序的高端汽缸盖,一天就能完成800个,且精度、效率都大幅度提升,次品率不到0.8%,铸造过程还实现“零排放”。
这个数字化车间,重要的设备、软件系统均为锦瑞公司自主研发。
从硬件看,公司集成应用智能化铝液熔化炉、倾转式铸造机、金相图谱分析仪、X光探伤仪、3D扫描仪、在线告警自动检测系统等30多台国产智能化设备,加工精度达到微米级。
从软件看,公司自主研发了智能铝液温度实时监控系统、涂层厚度系统、铸件可追溯系统等20余套集成系统。
经过研发改造,生产全流程智能化设备有323台,整个工厂的智能化率达86.4%。
聪明的“工业大脑”,对操作可以精确到一丝一毫,“刀具什么时候该更换了,过去凭工人的经验,现在是数据来说话。”叶锦瑞介绍,依托广泛覆盖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正变得越来越精确,对仓储、物流管理产生了巨大变革。过去,生产是“两眼瞎”,不知道上游的供应情况,也不知道下游的需求情况。现在,他们的系统与上下游企业打通,数据共享,产品库存大大减少,占用资金大为降低。
智能化生产倒逼工人“升级”。“虽然用工人数在减少,但对生产线上的操作员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叶锦瑞说,智能制造工厂并不是说不需要人,相反更需要懂机器人设备、懂信息化、懂生产线技术和懂生产组织工作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这与新生代工人的诉求不谋而合。叶锦瑞发现,新生代工人更愿意在“高智商”制造岗位上工作,而不太愿意被看成“低端打工”的。这种正在转变的文化氛围,也迫使企业向智能化、人机融合不断转型。“在这个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动机缸盖制造工厂,我们一定能做出‘不会坏’的汽缸盖。”叶锦瑞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