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家服装企业扎堆小镇,年产女裤6000万条——
“中国女裤之都”在毛嘴崛起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张卫华 雷巍巍 通讯员 茅轩
一只飘香卤鸡,让仙桃市毛嘴镇声名远播。一条休闲女裤,让毛嘴镇再次叫响全国。
一组数字显示:该镇年生产女裤6000余万条,产值超过30亿元。在武汉汉正街服饰市场,八成以上女裤来自毛嘴。全国三大女裤板块,毛嘴占据一席之地。“瞄准百亿产业,打造全国女裤之都。”位于江汉平原的小小毛嘴镇,目标远大,口气不小。
这种底气来自哪里?24日,记者前往探访。
毛嘴、广州、义乌三足鼎立
翻看地图,毛嘴镇地处仙桃、天门、潜江三地交汇节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318国道穿镇而过。走进占地面积1100多亩的服装产业园,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颇为壮观。
裁剪、缝纫、钉扣、挂牌、打包、装箱……在亿雨轩服饰公司,二楼偌大的生产车间,电脑数控缝纫机整齐排列,上百名缝纫工动作麻利,布片在手中翻飞。“正赶上销售旺季,有多少销多少,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章家兵忙得团团转,该公司满负荷生产,每天生产女裤4000至5000条,年生产总量130万条。
毛嘴镇副镇长王池灯介绍,像亿雨轩这样的服装企业全镇共有153家,目前正日夜生产,应对旺季需求。据统计,该镇全年生产女裤6000万条左右,产值超过30亿元。
从全国范围来看,广州的牛仔女裤,浙江义乌的美体女裤和毛嘴的休闲女裤,呈三足鼎立格局,垄断着全国90%以上的中低端女裤市场。“作为江汉平原的一个小镇,能与广州、义乌齐名,并在全国女裤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毛嘴的实力不容小觑。 ”王池灯认为,毛嘴女裤还将拥有更大的舞台。
承接产业转移,毛嘴裁缝回乡
说到毛嘴女裤,不能不提毛嘴裁缝。上世纪70年代,毛嘴镇一家服装厂红极一时。那时,当裁缝是毛嘴镇男女老少最向往的职业。“不风吹雨淋,比干木工泥工强多了。”
鑫兄弟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松高就是这家服装厂的一员。16岁初中毕业后,他进厂当学徒,20多年来,谢松高先是跟着别人打工,后来带着几个工人单干,慢慢地自立门户当起老板。“这几乎是每一位毛嘴裁缝成功逆袭的轨迹。”谢松高说,在汉正街的服装厂里,来自毛嘴的产业工人占据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毛嘴裁缝出身的服装企业老板达800多人。
2011年前后,汉正街、长丰村等服装生产密集区域面临拆迁,不少企业选择易地搬迁至四台、盘龙城工业园,基本未出武汉市。“厂里毛嘴老乡居多,把工厂搬回老家去,避免了奔波之苦。”谢松高动了回家的念头,但事关迁厂又谈何容易。
当时,毛嘴镇敏锐地意识到“承接汉正街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镇政府适时打出“迎接老乡回家”感情牌,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条条回应企业痛点:修建厂房、拎包入住、免征税收、贴息贷款………面对家乡的盛情,谢松高带着百余老乡把服装厂搬回老家,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紧接着,处于观望中的服装企业老板一个个主动回乡洽谈搬迁事宜。2011年至今,从广州、深圳、武汉回迁毛嘴企业从8家增至153家,6年增长近20倍。筑巢引凤激活“归雁经济”。
弥补短板,让女人都穿毛嘴裤
“一对夫妻进工厂,一年一辆车,两年一套房。”在毛嘴镇服装工业园,工人开私家车上下班已不是新鲜事。今年初,毛嘴镇船埠头村,90后夫妻别文霄、蔡珊从武汉回乡在亿雨轩服饰公司打工,每人每月可挣8000多元。“工资没少,离家近了,每周都可以回家看4岁的孩子。”小两口很满足。“做些钉纽扣的手工活,月收入3000多元,轻轻松松就把钱挣了。”59岁的丁运枝说,农闲时也会到服装厂打工。“高峰时,毛嘴镇有3万工人在做女裤。”王池灯说,随着回流企业增加,产业工人需求激增,就算周边工人都招来了,仍然捉襟见肘。
除了用工紧缺,毛嘴女裤原创设计能力不足、自主品牌影响力欠缺等短板日益显现。王池灯表示,该镇正积极与甘肃、贵州等地人社部门合作引进产业工人,推进生产末端自动化。镇里规划投资1.5亿元修建创展中心,兴建电商物流园区和辅料产业园,引入T台秀和服装博览会,扩大品牌知名度,让女人都穿毛嘴裤。
毛嘴服装企业也在行动,他们成立青年企业家互助联盟,摒弃单打独斗,抱团闯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