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湖北: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2017
10/20
11:06


湖北日报讯 图为:武汉阳逻港全景图。 (楚天云图航拍中心供图)



图为:以汽车产业集群闻名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图为:本田汽车生产线。 (卢清国 摄)



图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内的摩托罗拉生产车间。



图为:孝感高新区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运用军工技术研发生产的民用产品。



图为:亚洲一流的汽车试车场。

图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省工业和信息化成果丰硕的五年。全省经信系统把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积极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经信委将按照报告提出的目标和蓝图,不断促进示范基地的壮大发展,引领我省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推动全省工业由大变强。

示范引领

擦亮湖北制造品牌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光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

中小尺寸显示面板、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在世界产业分工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批互联网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为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AR/VR、人工智能、智慧能源等新兴领域涌现一大批瞪羚企业……武汉·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这是全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2009年工信部启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以来,在工信部大力支持下,省经信委与相关市政府共同推动,我省共创建了26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有14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年来,各示范基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和服务环境,提高创建发展质量,使示范基地切实成为带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我省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载体和骨干力量。

壮大经济实力,示范基地是重要极。

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是新引擎。

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是领头羊。

以加快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工业经济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态势。今年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高于全国平均值1.2个百分点。结构持续改善,占全省工业比重近90%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明显快于采矿业和能源生产供应业。

创新驱动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一个个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茁壮成长。背后与全省经信人的精心浇灌,密不可分。

抢抓战略机遇,始终把示范基地创建发展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指导各示范基地重点围绕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功能定位、错位发展等方面,精心指导编制和发布“十三五”规划及“1+X”规划。制定了以《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为主、涵盖8个重点任务和10个重点领域的“1+18”规划体系编制方案。加快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提升产业竞争能力。我省各示范基地结合各自产业基础和特点,着眼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示范基地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工业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以项目为抓手,推进示范基地内传统产业调整改造转型升级。根据全省产业特点,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拟定了打造以光电子为代表的世界级信息经济产业集群、世界级的汽车产业聚集区、世界级大健康产业基地、中部高端装备产业核心区、国内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新型化工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及项目谋划建议。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为带动整个基地的建设以及拉动全省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驱动,着力打造区域领先、全国一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产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创建一批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以武汉、襄阳、宜昌等14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重点,搭建国家级“四基”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平台,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强化湖北制造基础。省市各级已创新设立了各类股权引导产业投资基金,整合财政资金近百亿元用于支持企业承接和采用新技术,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工程化研究应用,加快成果转化,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基地品牌建设和大中小微型企业协调发展。着力引进、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鼓励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加快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完善银企合作机制。省经信委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联手在示范基地内创新开展了新兴产业融资对接活动,向有关商业银行推荐基地内优秀中小企业和优质项目。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引导海内外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资金、技术加快向示范园区集聚。同时,围绕壮大支柱产业、促进千亿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合理调整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创新发展的新兴产业先导区、集聚区,培育打造一批过千亿特色产业园区。

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努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示范基地内积极推广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等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促进再制造产业规模、规范发展。

乘势而上

打造国际一流基地

省经信委表示,将乘势而上,指导工业园区走上规范、特色、创新、升级的发展道路,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产业基地。

创新机制体制,逐步完善省级示范基地监测考核体系。我省正在积极研究构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考核指标体系,从总体发展水平、经济效益、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等五个方面对省级示范基地进行考核,逐步形成激励机制,促进我省省级示范基地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部门联席制度,逐步优化完善基地发展环境。建立部门协商机制,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撑、专利保护、土地集约、政府采购、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并定期组织示范基地进行交流和通报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推动产城联动,实现产业双向转移。坚持科学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优质企业,推进产业集聚,同时,加快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努力完善园区功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使之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工业经济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集聚地和重要平台。

推进“两型”发展,实现基地园区低碳、节能、绿色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抓好节能技术改造,改造传统工艺和流程,推动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集约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价,积极推行一批切实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有效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的重大关键技术,提高传统行业和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扎实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积极开展石化、有色、纺织等行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回收利用,重点抓好磷石膏、黄磷渣(气)、炼铁铜渣、磷硫铁铜石材等矿山废弃物等资源回收利用;做好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园循环利用示范工作。

全省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14个)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示范基地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产业示范基地

黄石经济开发区铜及铜材加工产业示范基地

襄阳樊城区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宜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猇亭园区化工(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

十堰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示范基地

武汉洪山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

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武汉东西湖区食品产业示范基地

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汽车(专用车)产业示范基地

武汉化学工业区循环经济(化工)产业示范基地

襄阳市再生资源产业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