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白洋港崛起为湖北第二大港
图为人福盐酸纳布啡注射液上市
图为长盛川青砖茶销往世界各国
图为柏斯集团长江钢琴生产线
图为惠科电子让宜昌造显示器远销欧盟
图为现代服务业引发返乡潮
本版图片均由刘曙松提供
8月28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与宜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3年内投资500亿元,促进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这为宜昌产业转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深化实施“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以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功能、强化辐射带动为重点,加强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不负省委、省政府历史重托和人民群众殷切期盼,宜昌千方百计抓项目强投资,增强产业支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壮士断腕
提前两年完成去产能任务
8月24日,宜都楚星化工园区香溪化工公司20万吨电石装置厂区,吊机、平板车等机械陆续进场,安全指挥员一声令下,40多名工人开始拆除厂房设备。
当天,宜都启动首批化工企业关闭清理行动,对沿江1公里内或不在化工园区的9家化工企业实施“关停并转搬”。
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抓好去产能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该市于今年初成立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起草形成了《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即将出台。
去年关闭煤矿72处,压减产能393.5万吨,提前两年完成省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总任务。今年初确定煤炭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为关闭5处煤矿、压减产能30万吨,宜都成为继夷陵区后第2个整体退出煤炭行业的县市。积极发挥就业、社保政策杠杆作用,基本实现全市煤炭行业职工的多渠道分流安置。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市政府成立淘汰落后产能领导小组,组织县市区政府全面排查,摸清目标任务,印发《宜昌市2017年度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明确全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涉及24家企业。对去年淘汰的企业、生产线、装置开展“回头看”专项督办检查,对今年淘汰任务进度开展督办。开展取缔“地条钢”专项行动,宜昌福龙钢铁公司2套中频电炉设施已拆除。积极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做好长江铝业13.5万吨过剩产能淘汰及产能置换工作。
辞旧迎新
工业总产值增长12%
7月3日,在第八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投资洽谈会项目签约仪式上,宜昌西陵区成功签约智慧工场现代服务产业园等两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亿元。
投资者纷纷表示:宜昌优越的区位条件、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创新氛围,让他们下定决心投资宜昌。
宜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和在建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共43个,总投资1106.1亿元,其中26个项目集中在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60.5%。
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划上加强引导,在项目、资金上倾斜扶持,在服务审批上便捷高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均高于全市工业增速。
改造提升化工、食品饮料、建材等传统产业。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打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稳定发展。
坚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抓好重点预测分析,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选择32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数据直报。促成24家企业签订电力直接交易合同,年可节约电费支出1.6亿元以上。95个市直单位分别对口联系100家城区工业企业,实行点对点上门服务。
今年1-7月,全市14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33.36亿元,同比增长12%。1-6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7.84亿元,同比增长12.5%。
两化融合
“千企千亿”技改引爆潜力
7月,安琪酵母发布信息,今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4.21亿元,同比增长62.06%。值得注意的是,相较去年全年5.3亿元的归属母公司利润,公司今年仅半年,就完成了去年全年净利润近八成。
这背后,是科技创新引爆的发展潜力。
宜昌共有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79家,其中安琪酵母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5家企业获工信部批准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50家规模工业企业在国家两化融合管理平台完成了对标诊断工作。
今年初,宜昌制定下发《宜昌市两化融合对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分行业组织了150家规模工业企业开展对标试点工作,选择20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并逐步向全市推广。
宜昌还推进全市“千企千亿”技改3年全覆盖。研究制定行动方案,提出了滚动实施“千企千亿”技改行动,用3年时间,引导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的目标。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倍增工程”和“宜昌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41%。推出“财政科技创新贷”,上半年,共发放贷款20笔7608万元,为去年同期的3.2倍。加大工业质量品牌培育,截止去年底,全市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6件。
贴心服务
民营经济占比增至62.4%
6月9日,宜昌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相关市直部门与民营企业家坐在一起,交心谈心,了解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宜昌高度重视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积极为民营企业减负。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市场主体30.45万户,注册资本(金)总额2253亿元。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5063户。全市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4%。
加强中小企业培育。今年1-7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新增54家。构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机制。选择150家左右纳入企业培育库,强化惠企政策宣传;每年滚动抓好100户民企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支持;在成长型中小企业中每年挑选50户“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纳入“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
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今年城区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共支持项目43个,通过贷款贴息和补助支持项目2000万元,可带动技改投入9.79亿元。落实重点产业基金调度资金政策,共支持50家企业,安排调度资金3.75亿元,预计撬动主营业收入37.52亿元。
在政策资金、项目申报、要素保障等方面,向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优势龙头企业倾斜,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掌握和扩大行业话语权。今年上半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同比增加63家。
抱团取暖
10个省级集群加速生长
今年3月,欧拓集团与宜昌签订协议,欧拓集团将企业总部从深圳迁至宜昌,投资56亿元,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园,将形成销售额达百亿元级的产业集群。
欧拓集团为何将总部从深圳迁到宜昌?该集团董事长赵大地解释:“点军区电子产业园的布局很科学,在此抱团发展,有良好的集聚效应。”
宜昌加强成长性产业集群培育,着力打造行业“隐形冠军”。
宜昌研究拟定了《全市工业产业发展定位及工业园区布局与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了重点发展七大千亿产业和六大经济集聚区、打造7个百亿级和3个十亿级产业链,全市重点打造15个国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
实施产业链招商,园区内企业分别处于产业链条的不同位置,产品与原料互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打造“一站式”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招商引资建设O2O平台,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机制;通过“一站式办理、一张网监管、一体化服务”,服务自贸区企业发展。
在园区内,创新企业融资机制。建立金融超市,联合担保公司和过桥服务的小贷公司推介各中小银行的金融产品,满足中小微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推进股权融资,大力开展专题培训、基金对接,组织企业改制、挂牌;开展产融合作,开展绿色债券、扶贫债券、老区贴息贷款、产业链融资等创新。
截至去年底,宜昌共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10个,集群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1家,同比增加1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12.8亿元,同比增长11%。已拥有4个产品世界第一,16个产品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