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切换
新闻
极目武陵担当“硒”望
2017
05/19
09:38

——恩施市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纪实


图为山水实景剧《龙船调》,唱响恩施大峡谷。

图为绿色恩施的发展之路。

图为富硒茶园,“琴键”排排。

图为城市工业园区。

图为二官寨村游客如织。

图为鸟瞰施州城。


过去5年,恩施市六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实现翻番,市域经济发展跻身全省生态功能类县市首位;精准脱贫步履稳健,龙凤试点实现从“扶贫试点”向“小康试点”跨越;创新引领,打造武陵山区域城市、交通枢纽和旅游休闲等“六个中心”,为百姓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砥砺前行、争先晋位,恩施市实现华丽转身。“踏上新征程,恩施市围绕‘当好恩施州龙头、勇当武陵山排头兵、市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生态功能类县市前列’的定位,责任上肩,务实重行,为恩施州打造成全省特色经济增长极作出应有贡献。”恩施市委书记向前进说。

筑牢脱贫“底盘”

拔穷根“摘帽”

“老乐,把腊猪蹄煮好,大伙儿晚上来喝包谷酒。”恩施市红土乡红土溪村贫困户乐章孝喜迁新居,邻居们开起玩笑。老乐喜上眉梢:“搬出来,种地、吃水、出行都方便,挣钱更容易。”

挪出“穷窝子”,过上新生活。恩施市因地制宜推行就地集中安置、就近转移安置、梯次搬迁改造、民政福利安置等扶贫搬迁模式,把安置点建成中心村庄。仅去年,新建集中安置点131个,有3226户贫困户直接受益。“吃上自来水,走上水泥路,用上稳定电,脱贫就在眼前。”屯堡乡大树垭村贫困户黄世权喜不自禁。为解决群众出行、饮水、用电、住房和就医等基础设施难题,恩施市过去5年筹集扶贫资金44亿元,筑牢脱贫致富“底盘”。目前,行政村通畅率、客运班车通达率、贫困户通电率、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均为100%。

搬出来,住得好,留得住,发展产业是关键。白杨坪镇鲁竹坝村刘天才成立葡萄种植合作社,发展优质基地100亩,义务接纳127名贫困群众为社员;龙凤镇龙马村的王远东牵头成立养殖合作社,帮助贫困户的土鸡、土鸡蛋等农特产品搭乘互联网出山;沐抚办事处以恩施大峡谷为核心,让贫困户吃旅游饭、抱“金娃娃”,在产业上拔穷根。

瞄准当地特色资源,恩施市扶持“一乡一业”已见成效。芭蕉乡和白果乡的茶叶,沐抚办事处和白杨坪镇的旅游,新塘和板桥的烟叶,三岔的土豆,盛家坝的黄牛等等。目前,该市有合作社108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对贫困户覆盖超过85%。

精准脱贫,时间服从质量。2019年,恩施市将完成“户销号、村脱贫、乡出列、市摘帽”的目标。市级领导驻点联系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建起了“大员上阵、责任上肩”的工作机制,“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工作格局,党政主导、群众主力、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鼓励抱团协作

“硒+”添“硒望”

品富硒农家菜,饮醇正包谷酒,宿正宗农家院。“五·一”小长假,恩施市新塘乡长岭岗农家乐迎来500名山外“硒客”。

把硒当做产业抓,“硒望”无限。恩施市大力发展“硒+”产业模式,让四海游客来恩施吸氧洗肺、养生度假,望城坡、长岭岗、大山顶、夷水侗乡等休闲旅游养生度假地,每年留下“硒客”超过10万人。

因风光而来,因硒留下。恩施市以硒产业基地为基础,打造山水观光、休闲旅游、养生疗养综合体。过去5年,该市接待游客46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4亿元,年均增幅均超30%;分别占恩施州总量的35%和37%。

围绕“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中心建设,恩施市着力打造“武陵山富硒产品集散中心”。市委、市政府出意见、定规则、列经费,自上而下,一连串“组合拳”让恩施富硒产业步子越来越大,路子越走越宽广。

全国唯一富硒国检中心落户恩施,由此掌控硒“话语权”;30余家企业加入恩施市硒谷产业园企业联合会;连续三届“硒博会”让恩施市参展企业现场交易额突破30亿元,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1个,签约金额46.2亿元。今年,恩施市涉硒企业已签各类订单87件,金额2.3亿元。据介绍,恩施市年内将建成投产富硒产业项目18个,新建1个亿元以上富硒产业项目。

迈步子,聚合力,政府鼓励企业抱团发展,硒资源优势正在成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去年,恩施州内10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涉硒龙头企业,在恩施市组建“中国硒谷富硒产业联盟”,带动70余家企业联合发展,实现年产值25亿元。目前,联盟的企业已增至100家,年实现经济总量100亿元。

农业书写新“硒望”。恩施市建成硒产业基地120万亩,扶持80余家涉硒龙头企业,打造富硒茶叶、硒虫草、肉、蔬菜、烟叶等五大特色品牌,去年产值50多亿元。

搭建一流的合作平台。省硒产业协会、州硒产业联合会、恩施市硒谷产业联合会相继入驻“中国硒谷”,恩施州内70家企业、州外12家企业纷纷加入协会,涉硒企业与省外、国外的合作越来越多。今年初,徕福硒业筹备上市;湖北宜恒油茶产业和韩国硒后全球株式会社、香港成真、深圳世通四家公司“牵手成功”,联合开发恩施富硒油茶产品。

“硒望”无限。恩施市市长苏勇介绍,“十三五”时期,恩施市围绕富硒资源,实施“双优”“双百”工程,推进“特色基地优化升级、富硒品牌优质增效”,建成优质现代农业基地100万亩,力争富硒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扮靓恩施山水

城乡爆“颜值”

“车子摆好、地扫干净,都讲规矩了,每天散步很惬意。”家住州城滨江花园的陈女士,一脸的幸福。“以前那个菜场哟,脏兮兮的,连脚都没地放。”在恩施市城区体育场居住20多年的刘三姐说。

2015年8月启动“六城”同创以来,恩施市持续发力,城市综合功能得到了全面提升。仅去年,该市新建停车场12个,新增停车位2200个;新建和改建城市公厕120座;对206个老旧小区和改制小区“两小区”进行环境专项整治,打造32个示范老旧小区,对城区87条背街小巷改造,维护城市广场和人行道1.3万平方米;投入1.04亿元用于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环卫作业车辆增至102台,实现了城区主次干道、亲水走廊、背街小巷等320万平方米城区面积24小时保洁。如今,恩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超过300天。

州城美了,“六城”进乡村,城乡同创,以城带乡,乡村靓了。巧借全域旅游的发展机遇,白杨坪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的特色集镇,改造升级熊家岩、鲁竹坝、麂子渡、九根树、董家店5个特色中心村。“逛古寨,观南戏,赏花海,拍美景。”盛家坝乡的生态村庄二官寨以其良好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吸引游客到此寻找乡愁。“景色美,空气好,环境佳,真是不虚此行。”重庆的陈女士对二官寨的美景啧啧称赞。

留住青山,守住绿水,恩施市159条河道都有“河长”,实现库清、河畅、水净、岸绿、景美。该市还围绕“八大生态走廊”建设,完成人工造林19.8万亩,退耕还林6.4万亩,规划乡集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做特乡镇集镇,梯次推进乡镇差异化发展,构建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旅的小城镇发展格局。芭蕉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龙凤镇、白杨坪镇跻身全国重点镇,恩施市沐抚办事处被评为湖北旅游名镇、“十大荆楚最美乡镇”,太阳河乡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做美农村社区,该市先后实施特色民居改造21246户,建成星级农家乐369家,生态村127个,其中省级生态村50个。

体制机制创新

改革赢“红利”

把龙凤试点作为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好平台、最佳载体。恩施市坚持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评论、先做不折腾,有序推进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和产业结构调整,龙凤试点面貌焕然一新。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试点核心要义,5类22项创新课题全面破题,律师进村法律便民、金融创新、电商扶贫、农村产权交易等成果在全州、全省、全国推广放大。

以龙凤试点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该市132个改革事项有序实施,村村通客车、法治恩施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通过验收,顺利完成州、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公体制改革,州、市512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集中统一办理,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改革红利竞相释放。

同时,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入“第三方”参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化解,推广沐抚办事处“层级调处”经验,促进了“上访”到“上诉”质的转变。开展“平安恩施”创建,创新“三位一体”镇村治理模式,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法律顾问进乡村”现场在深化平安中国武汉会议上进行了视频连线。目前,恩施市社会公众安全感、社会治安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过去5年,恩施市先后加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

图/文:恩施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