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市区“一把手”走进高校,发补贴、给岗位、建公寓
看武汉如何诚邀百万大学生留下来
图为:在武汉大学的推介会上,大学生应聘者在展位前查看相关职位信息。(记者 倪娜 摄)
图为:在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邀请大学生进企业活动上,300多个岗位吸引近两千名高校毕业生。(记者 倪娜 摄)
图为:5日,临近毕业的小盛拿到了人才公寓的钥匙,正整理屋内的家具。
(记者倪娜 摄)
图为:洪山区专为大学生修建的人才公寓。(视界网 赵鑫 摄)
从2月底开始,一股前所未有的“招才”旋风,席卷武汉各大高校——
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宣讲活动,多位市区“一把手”走进校园,走上讲台,和大学生交心谈心;
各城区鼓足干劲,比政策、拼环境,拿出“真金白银”,给出多个岗位,吸引大学生前往本区创业就业;
加快建设人才公寓,通过与市场化公司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温馨住所;
落户、社保、创业帮扶等一系列政策,或加快研究,或相继出台,旨在让大学生有更多获得感与归属感……
旋风的起点,源自武汉市委对人才战略的重新审视。
武汉,是全国闻名的科教大市,拥有高校80余所,在校大学生130万。但多年来,近水楼台却未能“先得月”。
武汉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留在武汉工作的大学生为10.4万人,去年增至15万人。过去4年,虽然留汉人数有提升,但和庞大的输出量相比,武汉仍然在流失年轻血液。
在城市竞争日渐白热化的今天,人才已成为各地争夺的战略资源之一,武汉必须行动起来。“留住大学生,我们不能‘顺其自然’,一定要‘刻意人为’。”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说,大学生是创新创造能力最强的一批人,把这批人留下来,武汉的整体人文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城市活力会越来越强,武汉就会真正发展起来。
为此,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力争留下18万名大学生,以后逐年增加;5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把武汉打造成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
武汉市有关人士坦言,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相比,武汉在创新、产业、薪酬水平、公共环境等方面,仍有不小距离。要多留下几十万大学生,特别是优秀大学生,仍面临诸多困难。但武汉有决心,更有诚意,愿倾尽全力让百万大学生留下来、干起来,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的梦想之城。
争相进高校
近30场宣讲让学子了解武汉
“以往都是企业来招人,今年好多武汉城区来学校宣讲,我才慢慢了解原来城区实力也很强。”华中科技大学应届生小高接连参加数场宣讲会,留在武汉工作的信心逐渐增强。
今年以来,武汉市、区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密集拜访本地各大高校,宣讲政策,阐释需求,以真诚和热情打动莘莘学子。
2月28日,在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以一番真诚的“留在武汉的N个理由”,拉开“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宣讲帷幕。
在华中师范大学,她以学姐身份循循善诱:恋上一座城如同爱一个人,要有这么几个必备条件,那就是配得上、合得来、过得好、能帮你实现梦想,请允许我为各位学弟学妹和武汉牵一根红线。
变身“红娘”,李述永说,去年,武汉GDP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第4位,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长江经济带、湖北自贸区等40项重大国家战略在此叠加;九省通衢之地,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相通,更是文化上的相通,武汉没有排外心态;这里江湖相拥,山水相依,选择水陆空各种便捷的出行方式,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武汉这座城,开放包容,宽厚平等,特别适合年轻人开启奋斗旅程;武汉这座城,生活便利,成本适当,年轻人能够生活得更有质量更轻松。”
为吸引年轻大学生的目光,各区“一把手”更是绞尽脑汁,拿出绝活。
在华中科技大学,黄陂区打出“敬聘会”招牌。区委书记吴祖云穿上牛仔裤,开启别样“营销”。“作为一名毕业30年的老大学生,这样会令同学们感觉更亲切吧。”他介绍说,黄陂每年将设立不少于2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扶持。
据统计,两个月来,宣讲团已陆续走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等学校,开展近30场宣讲会,超1.5万名学子参加,超70万网友观看直播。
同时,宣讲团邀请在汉创业大咖、优秀毕业生代表等组建创业梦想导师团,面对面为大学生提供市场咨询、创业技能辅导培训。各职能部门开通创业就业留言板,收集热点问题,回应学子关切。
发薪资补贴
捂热留汉学子的荷包
在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熊军看来,百万大学生留汉的主体是企业,待遇和薪资更是重要因素之一。
两个月来,武汉累计组织上千家企业走进高校招聘,为大学生带去近3万个高回报岗位,5万大学生参加招聘,6000名大学生达成就业意向。
卓尔集团作为本地名企,每次进高校揽才,都能收获众多学子青睐。招聘人员介绍说,随着新项目上马,今年用人增幅50%,亟需优质大学生的加盟。“能有机会走进高校,增进和大学生们的了解,化解了以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招聘质量稳步提升。”
不过,不少大学生说出心声,武汉本地知名企业数量不多,薪资待遇和沿海一线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吸引力有待提升。
熊军认为,企业待遇是市场决定的,很难在短时期内有较大改善,但政府部门可以“添砖加瓦”。
为表明诚意,武汉市政府率先拿出“真金白银”:凡引进的博士毕业生,每月补贴2000元,持续补贴3年;到新城区工作的本科生,每年补贴1万元,持续补贴2年。
各区也推出相关政策。其中,洪山区拿出社区等基层岗位,招聘大学生担任党群工作者,薪资待遇从过去的月薪2000元提升为年薪5万至6万元。该区负责人说,待遇留人,政府要起带头作用。
着眼长远,武汉正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并着手启动“创谷”行动,力争未来大学生留汉,不仅就业收入逐渐提升,创业的空间也更加广阔。
建人才公寓
家一般的温暖才是归宿
留下来,关键的第一步,是有房子可住。对刚毕业大学生而言,如何拥有“一个温暖的巢”,尤为重要。
为此,武汉提出,兴建人才公寓,以保姆式服务,让大学生“拎包入住”。
在光谷未来科技城,自2012年推出第一批人才公寓以来,已建设公寓21栋,投用1845套。人才公寓包括单间、双人间、1室1厅、2室1厅4种户型,月租为550元至1200元不等。
目前,在未来科技城人才公寓居住的科研人员已达2500人,近200人申请排队。为提升居住条件,人才公寓不仅配备家具、空调、热水器和简易厨房,以及餐厅、超市、体育中心等配套设施,还特别针对科研人员集中的特点,建设心理疾病咨询室和健康小屋,专门提供情绪疏导和肩颈按摩服务。
高校密集的洪山区,上月率先为20位应届毕业生发放人才公寓钥匙。该区负责人说,每年将至少提供1000套人才公寓,5年超过5000套,只要在区内工作的大学生都可申请,价格仅为市场价的一半,同时还可享受每月600元至800元补贴。
为加快建设进度,武汉还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拿出企业闲置房、还建房等房源,盘活存量,提高人才公寓供应量。
拥有3000套房源的“可遇公寓”,是武汉集中式公寓最大的“二房东”,已先后推出了光谷白领公寓、虎泉人才公寓、武大学霸公寓等多个专门针对大学生长租的个性产品,并获得雷军千万风投资金。可遇公寓联合创始人佘有缘说,今年将全新推出2000套人才公寓,打造武汉人才公寓的标杆。
【专家建议】
诚意留人,更要实招留心
今年,219名武汉市人大代表联名建议,通过吸引百万大学生在汉创业创新,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为2号议案。
市人大代表赵俊新认为,留住人才,仅有诚意和决心还不够,要以稳扎稳打的政策,力出实招,力克短板,让大学生有更多获得感和归属感。
以公租房为例,此前,武汉曾推出针对大学生的公租房。但不少大学生提出,公租房申请手续复杂,真正落实数量与计划有较大差距。
对此,赵俊新认为,政府不能只当“介绍人”,仅出台政策而不管落实效果,更不能设置手续等门槛,让大学生遭遇“玻璃门”,福利看得见摸不着。
赵俊新说,杭州、深圳近几年发展迅猛,与他们善于招才留才是分不开的。他建议,将相关政府部门确定为大学生留汉工程的推动者和落实者,既学习杭州留才的精细化服务,又学习深圳留才的大手笔投入;既要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又要强有力地保障政策落实,“只有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留下来。”